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860|回复: 12

笔和纸的纠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小时侯看到欧阳询的《九成宫》字帖,觉得好看的很。但那时只顾着玩,毛笔一天也没有用过。初中缺课太多,中学要考大学,大学有太多书看,就忘了写字这个儿童时的小梦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真的练字。都电脑化了,写字都有点不合时宜了吧,甚至老朽。

但也许,梦是忘不了的,象草籽,有机会就发芽。去年走进一家书画店,买回纸笔墨,还有一本不知道谁写的碑,和我的学生赌一把。我说,我开始学字,你们开始学英文,看谁进步快。就这么开始。

到今天,那本1288个字的碑,《吊比干文》,我一笔一画地写了50遍,完成了自己布置的作业。费时1年半。比股票涨了一万块还高兴。所以,要在博客里,一个人庆祝,顺便记下点学字的体会,总结一下。写完博客,我要开一瓶学生送的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喝一口。

写字,用的是纸、笔、墨。用墨,我没有研究。朋友送的一块端砚,我已经很高兴(开始只是用只破茶杯)。苏东坡也未肯定有这么好的砚。有时候女学生好奇,也来研墨,已经让我有点“红袖添墨”的臭秀才式的惬意啦。

字要写在纸上,用的是笔锋。如果笔不听使唤,和我刚开始一样,就无法表现什么东西。要让笔听使唤,要有很多练习和一点领悟。眼睛要看得见,心里要想得到,手要能写得出来。而且,要每次都能这样才行。这就是所谓的“用笔”。在书法里,有“用笔千古不易”的说法,可见重要。用笔就是能把心中的笔画一下子写到纸上的方法和熟练程度。练习的办法,是对的、好的就重复,不对的就改正。每次都对头了,用笔才多少入门了。练习到本能的程度,就是个好书家了。我还没入门,但相信知道门在那里了。我天天敲它,天天叫“芝麻开门”。

毛笔是软的,写到纸上,变化就多。所以才有中国的书法艺术。这门艺术,依我看,关键就是让笔和纸,还有书家自己,溶为一体。撇开自己不说,就是笔和纸的纠缠,纠缠出美来。

没有这种纠缠,墨只是浮在纸上,刻不进去,无从谈“力透纸背”。这个正是“用笔”的目的。写字最忌笔画轻浮,最要“沉着”。没有笔纸间的纠缠,根本沉不下去,只会象油浮水面,永不融合。笔是软的,但会用之后,可软可硬了。不是吗,可以透进纸背,“入木三分”呢。

因此,用笔不论什么法,什么门派,所有的讲究(例如入笔法,转笔法),都要使笔锋能缠住纸,深入纸中,然后运行。历史上现实中所谓中锋和偏锋之争,当然有点偏激。要点,其实是对“藏锋”的理解。我练了一年多的字,没有资格“发表意见”,但我练字所学的用笔,却正是如何使笔锋进入纸中,纠缠住,抓的紧。这就是我对“藏锋”的理解。锋如何能“藏”到纸里,是我们日日练字的目的。另一个目的,当然是字的结构。两者,和英语的语音语法的关系一样。没有语音,语法再好,也说不出能听的英文来。英文不好听还可以凑合,但书法纯粹要美,不求美,还写什么。

纸和笔的“纠缠”,到底要到什么目的?唐代的张怀瑾说的好:“以点如利钻镂金,画似长锥界石。仿此用笔,坐进千里”。讲到心里了。一点一画(画就是“横”,又叫“勒”),要有这个效果,也要如此用笔才有这个效果,才可以进入纸中,感觉都用金属刀具。这就是所谓笔力。没有纠缠,也就没法用力,也就没有笔力,那用什么锋,都没有用。要举个“纠缠”得厉害的例子,请看米芾的字,纸笔之间,简直要磨搽起火了。欧阳、东坡,当然也是好例子。前天买了一本地震出版社出的《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碑》,才发现王羲之才是个纠缠的老手(别的版本,就不明显)。写得好的,都会缠。但是,“镂金、界石”的境界,《吊比干文》最为代表。也许只是我的偏好。把软的毛笔,用到可以如“利钻、长锥”般刚硬,没有长期的功夫,免谈。

我“纠缠”的时间还不够,但看来给缠住了。幸运的是,一直“仿此用笔”,所以似乎能“日进百里”。个人悟性有限,练字也还偷懒,不然,进步当不只到此。其实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进步比我当时想象的还快。还是功夫用在对的地方,成效才大。对的,就要坚持,假以时日,直至挥软毫如舞宝剑。有位书家,不是从什么二娘的舞剑里悟出书道来了吗?哪日华山顶上再论剑,我一定到场。不是去送死,而是去偷师。

不写了,那瓶酒放在旁边,我口水直流。

2007-8-27

(重发旧文,当时的感受,一字不改。也许对初学者,还有点交流的用处。高手多批评。)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8-10-16 12:50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16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水拍云崖暖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崖水暖em1 em1 em1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方法确实很重要!

正确的方法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刻意的去“藏锋”什么的,我看很多书法视频,写的时候各有千秋!一句话不能太呆板了!

初学者,一点体会而已!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寒巢___寒石 的帖子

寒石,不寒。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中国文艺研究 的帖子

谢谢水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爱上回忆 的帖子

谢谢鼓励。我们初学者需要鼓励,有时候要自己找。例如到古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言难尽 于 2008-10-16 12:16 发表
正确的方法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刻意的去“藏锋”什么的,我看很多书法视频,写的时候各有千秋!一句话不能太呆板了!

初学者,一点体会而已!见谅!!


方法决定了很多东西,观念决定了方法。“藏锋”的概念,是传统留给我们的,避不开,它到底是什么,要自己出来个看法,然后验证它。不然,它会缠住你,你不知往那里走。花多长时间,都要搞个明白。不但要从现在的视频学,更重要的,是要撇开所有人的说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古代人的笔触,还有自己的尝试。也是一点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