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663|回复: 2

[评批] 漢字「簡繁共存」是現實的主張 ■蔡永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8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漢字「簡繁共存」是現實的主張   - l% M5 e( c3 G3 O: U
■蔡永飛

4 z0 f8 k6 P  J) l7 `4 m
( N; d3 k* Y1 F- Q# m     「兩會」之際,又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甚至提出了五十年時間表。這樣的主張是不符合實際的。現階段實行簡繁並存,不僅僅是現實的,在將來也應當是讓它自然嬗變。
' |7 E5 l" d4 x! ^0 ?4 \) L, L      與其人為推動,不如自然轉化。 $ E& s( Z4 M9 l  c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兩岸三地發生了越來越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不同的漢字開始成為「問題」,一些港澳台朋友習慣於用繁體字,乍見簡體字有一些不適應。有一個順口溜批評簡體字稱:「親(親)戚不見,愛(愛)人無心,工廠(廠)無物,生產(產)不生」。
& N0 Z' J2 Y9 p( j2 ~6 W; B0 F    不僅僅語言文字,在許多詞彙、概念中也有差異,注音方法也有不同,再加上進入電子時代以後輸入法不同、電子郵件的編碼不同,等等,這些差異也不同程度地阻礙著內地與香港及澳門、台灣等地同胞的溝通和交流。
+ Z& }( _2 H* ~  C# d2 @+ t    但是,是不是因此就一定要要麼推廣簡體字、要麼恢復繁體字,以規範統一語言文字呢?如果很容易做到,當然是統一起來好,問題是,人為或者強力推動文字的統一是不合適也不必要的。 , E) P3 ]' W8 F9 c$ ?
    首先,語言文字與人們的情感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緊密相連,人為地去改變已經相對穩定的語言文字,不但很難取得預期效果,很可能引起多方面不必要的麻煩。文字的問題看似小事,大起來就是天大的事情。其次,改變文字的成本太大。以國家的名義來改變一個字的使用,涉及到官方和個人的許多文件的改變,其成本是難以估量的。比如說把銀行的「銀」字改為繁體字,要涉及每一張紙幣、每一枚硬幣以及所有相關文件重新印製的問題,需要支付的成本會有多少,由誰支付,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會很難。 , R  t/ _! F! j  k( d/ K7 D6 B7 f
    而正如有論者指出的那樣,繁體字與簡體字本來就是一脈相承的,讓兩者共存共演進,也不是壞事。中國地域遼闊,雖然用的是同一種語言文字,但存在文化差異的不僅僅在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內地許多地方的差異也很大。這樣的文化差異雖然也有負面作用,但也帶來了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的地域文化。也可以說,求同存異不僅是現實的,也是理想的。
8 r$ H& h. L# z; M1 C4 K0 A7 X5 ]4 a    值得提醒那些繁體字統一論者注意的是,目前聯合國以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使用漢語時都用大陸普通話、簡體字、漢語拼音,學習「大陸漢語」已成為國際潮流。而且,大陸有十三億人口,政治和經貿的往來國家遍佈世界,這一潮流不是誰能夠改變的。應當看到,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人們也在努力自覺地減少差異帶來的不便,障礙也在不斷減少。在台灣、香港,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越賣越好,閱讀簡體字的人正在增加。事實上,在兩岸三地實行「一國兩制,一國兩字」政策,不僅在政治上是務實的,在文化上也體現了中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
9 D3 b: R9 D1 j, t1 l- ~
9 z  y5 V+ b3 S+ j- Y9 y[ 本帖最后由 貺齋 于 2008-3-8 06: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3-1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強烈呼籲廢除簡化偽漢字,堅決支持全面恢復正體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