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Fbox=师友杂忆十五篇(作者:王元军)]
5 E7 `. L" S, _9 \1 K
" V2 U8 d) k' m# v8 I" ~2 D ) z. W6 x4 `( h) E, B( Y- B
师友杂记(十二)徐邦达先生关于“军司马印”的回信 _1 d; g# R: N5 S
2006-10-27 08:23:32
4 n( T- g9 ?- |$ t/ r4 b! ^
' w- I& {/ b) n+ G
$ d0 _" l+ L% Y' q( W e六年前写《怀素评传》时,对怀素小草《千字文》上的钤盖的“军司马印”产生浓厚兴趣。清钱泳《履园丛话》中记载,相传怀素居永州龙兴寺,即吴吕蒙故斋,寺后浚井,得军司马印,故怀素每作书必用是印。对于这条材料的可信度我拿不准,我想知道当今的鉴定大家徐邦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为读过他的《古代书画过眼要录》,他过眼的怀素《食鱼帖》中也有“军司马印”,所以,抱着一丝希望写信求教于徐邦达先生。
0 P/ x& z0 H3 i5 s
- P4 ?7 d, d1 `0 {没想到,过了没有几日,2000年4月12日,徐先生竟然回信,谈了他的看法。基本认为此印为后鉴定者所钤加。来信如下:% e8 e. E5 I1 J8 E5 U5 P
o; e. {& }4 o7 p# W( b0 G
元军同志阁下:: H4 B3 b, @2 j7 J% @
% ~4 f, o; @3 B% Q+ U, |# A赐书拜悉,所谈军司马印汉铜印事情,钱梅溪所云,本说是“相传”,彼亦未曾确定也,食鱼帖上用此印,未必怀素自钤,而或系后人鉴定加钤之,此与食鱼为怀素真迹,似无关系耳。此帖近正一次再阅于嘉德拍卖公司(物主拟售拍),认为必是古摹,同观如启功、傅熹年诸公,亦同此意也。0 O% D/ R5 Y7 a, V- N+ I8 Z
6 n% `6 l# ~, U
至小草千文上所钤是否与食鱼帖上钤者为同一方印,因汉官印同文者,可有多方耳。敝见如斯,谨以奉告,不一,顺候
* R( j% {$ }4 r( }文安!! K4 j" z0 V5 n8 w& K/ T6 w# r! B+ g7 [
W' L7 E: U! o9 R! T/ S) {$ _
许邦达拜手# o2 i1 D) M; L
4、12) |7 W/ _/ G* F7 C
信札仅有一纸,但交代细致,行文严谨,一丝不苟,书法疏朗之中,蕴含勃勃生机。我一直珍藏着此信。前几日为研究生上《书法文献》课,翻箱倒柜,找到了这封信,再次拜阅,倍感亲切。我在《怀素评传》中依然用文学的笔法,描写了钱泳的记载,以至于后来强英良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怀素帖上的“军司马印”》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是后来鉴赏者所妄钤。我十分尊重这些意见。但是,到底此印为哪位鉴定家所钤加?大约是哪个时代?其他作品中出现的“军司马印”与这方印章是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等等问题,依然是个谜。后来读书,竟然在唐人笔记小说《大唐传载》中发现了这条材料,原来钱泳、文彭等人的记载出自于唐人的手笔,只不过他们的记载中并没有注明出处。后又借观二玄社复制之怀素《小草千字文》,更发现清人宋荦的跋文已经发现了《大唐传载》(称《大唐传载摘胜》)的这条材料。知读书不广,难窥学术堂奥。
7 p$ t G& ?. j$ o) B3 N O* P# b3 c% U' q0 b
这条材料的存在,虽然不能完全证明“军司马印”与怀素的关系,但是,在不能证明这条材料为伪的前提下,似乎也不能完全排斥与怀素之间的关系。徐先生回信中说得也很严谨,只是说“未必怀素自钤”,也未作确论。书画鉴定乃证伪工作,除非有确证,不可妄断者。大家行文,谨慎如斯。. L9 Q8 Z! J, l
( f7 t3 }( j! y( U
1 r- p: ]6 L1 F1 s5 L; J[/Fbox]
1 H, b4 l/ }3 A7 z
; P% T# x+ Z; h2 E. K5 l, x徐邦达先生2000年的回信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局部! C& Q0 J, @0 z
: m: I& B9 c: z; q$ Y7 }1 h# L
7 o7 X% s. W: _) q9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