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7-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47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有失公允的评判----书呆子《张海在堕落》读后感。. ]7 ]$ b; Z' T- r6 k' j' _1 y
, \9 @; S- H5 x/ F' v, i$ I烟柳偶照
( j1 @2 [1 X* ^, _2 z6 X4 D, Q4 d7 E; V& o0 y$ b
6 j) t- @: r1 d; L) p7 f& R3 k3 M
新年翌始,天生书呆子拿张海说事了。看完他那篇连题目都不给面子的文章,我感觉这是一篇对张海和新一届书协班子有失公允的评判。: f4 [7 i+ r: b% [
过去的一年,是张海上任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书协班子工作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张海领导的书协所办的事情凡是关心书坛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通过各种书法媒体时刻能了解到书协领导层的动向:改革书协委员会,使人人各尽所能,各守其职,得到好评;兰亭奖设了门槛,结果一出来,两个赛事的水平泾渭分明,确实有差距,说明这个门槛设得是对的;几次大的展览,张海都亲自参加,具体部署,一位66岁的老人来回奔波,辛苦自不必说;各种书法媒体的介入,使赛事透明,真正做到了阳光评审,虽然还有不完美之处,但显示了张海领导下书协工作的跨越式进步;“书法进万家”活动方兴未艾,继续在发挥书法普及作用。。。。。。所有这些事情,我觉得对于一个上任才一年的书协领导来说,能如此有条不紊地进行换届,扎扎实实的工作已经足够了。
( ^& ^, v# R9 i- o$ F 与其说书呆子在评判张海一个人,倒不如说他是在评判整个中国书协。因为中国的领导制度是倡导“集体领导”的,书呆子对张海个人的评判近乎苛刻!也就是对整个书协班子的工作成绩的全面否定。里面有些观点简直就是他自己的主观臆断!比如翻出张海说过“主席团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说这是张海在强调自己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这明白就是说张海在揽权。简直是笑话!一个人的作用能有多大?张海浑身是铁能撵几颗钉?不还是要靠整个书协领导集体来做事情吗?太小看张海的智商了吧!?文中还说张海自食其言,说过筹办“基金会”没有落实,自己该捐的钱没捐出来。凡是知道张海担任河南书协主席近20年的历史的人都知道,张海是食言自肥,没有从精神到物质用心血浇灌书法之花的人吗?就是在前一段时间表彰河南兰亭获奖作者的大会上,他还在捐献着自己的爱心!无法想象,一个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地方书协奋斗了30年的人刚刚到全国书协的领导岗位上就立马变得如此自私和爱 说大话吗?答案是否定的!他确实是说过建立基金会和自己捐款的事,但可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书呆子,你就拭目以待吧,多了解一些张海在河南的工作业绩,就知道他并非是一些人所说的食言自肥。6 U; T: q% |% ^. e* N
当今书坛,中央有集权,地方有割据。呈现出了中国书法真正走向成熟走向多元的“盛世”。喜爱书法的人都要秉持良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牢骚。多出新点子,少点“妖蛾子”。这样“书坛和谐”才会实现。那些附和天生书呆子观点的人,里面有“国展精英”有论坛“贵宾”有“发帖高手”,你们扪心自问,经过自己大脑认真思考书呆子文章的是与非了吗?人言“庸医害人易察,名医害人难察。”顶着“中国书坛监察家”桂冠的天生书呆子这位“名医”的医术就一定高明吗?
5 H! p3 M% q' T 书坛牢骚的热点在于大大小小的书法家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有没有人统计过,究竟几个人的权益被践踏了?如果100个人中有5个人的权益被损害,那这个“权益”保障得就算是好的。. L& j1 {4 C6 p( N2 c- G, w$ F, L
顺便再说几句,有人还说张海的文学修养太差。公正的说,张海的文化底子的确赶不上启功和沈鹏这些文化泰斗。对于这句话,可以打个比方,邓小平的文学功底赶不上毛泽东,不照样把一个经济濒于崩溃的中国治理得欣欣向荣吗?张海曾经说过书协就是“服务”,就是为广大书法家服务的一个机构。我们天天讲“与时俱进”。咋到了“平民领袖”时代,就不能“进”了哪?9 U3 _0 O2 o% O2 O% v8 V
俄罗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给普京十年时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自普京连任以来,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劲头很猛,世界也有目共睹。我们是否可以用张海套用这句话:“给张海十年时间,还大家一个奇迹般的书协!”
' j" v4 j6 S6 h! c. @, N o: N) b2 ~8 W- h3 ^0 l! c3 H5 R" q
|
1 G2 g: h$ ^1 A' L2 t: ?) Y4 r* n) z/ M' Y. v. N9 W1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