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12-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07
- 点评币
-
- 学币
-
|
![](template/comiis_x3dfmh/comiis_pic/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1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书法修养的确不是统治者的必须具备的素养。政治权贵逐渐淡出对书法的人为“干预”,这种好坏的话语权的重心就落在了非权贵文人一类人手里。他们其实一直都有这种话语权,只是不同的声音一直被遮蔽着。这样的状态对书法而言似乎是件好事。皇帝能有一个,学者、文人可以有好多。毕竟书法多样化,开拓了书法艺术的创作空间,书法审美的“民主性”“提高”了一步。譬如清末碑学的兴起。碑学不仅多了一种书法味道——金石味,而且是对“帖学”提出了挑战,看似一场革命。碑学所临习的正是当初“帖”的书写者所不齿的书法——当时的民间书法,无名氏写的墓志铭,晋砖文字等等,这些作者绝没可能与当时的权贵书家像二王、董张一起的谈论书法。他们也不会认为这种无名氏“善书”。
9 H' C9 y B0 K. O7 F我们注意到这次“革命”是在有话语权的人之间进行的,这和其他的艺术样式“颠覆权威”的方式有根本的不同。例如西方的印象派画,中国的诗词,都是先由民众中的艺术精英进行了探索以至成熟之后,才被广泛认可的。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总有像唐太宗康熙这样对书法热心的皇帝执政,这“碑学革命”的成功不知要等到何时。 P% {6 O1 \: i- E3 H, w8 c
我们退一步讲,碑学的萌芽和篆刻进入书法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启发,这启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篆刻审美的形成和唐宋权贵好印之风不无关系。皇帝高官自篆印文,集古印谱。而古印和那些碑刻一样是出自无名氏之手。也就是说,在书法中权贵对这类的审美认可是有先例的。
' I; d. d3 e# F Z的确,也只是像一场起义,搬来一个土老子当太上皇帝而已。这种权奴体制没有根本的变化,就像康有为主张的变法。1 A2 g z3 c% N- U( I
五四之后的文人对书法,有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还了书法的本来面目。因为他们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同时西方哲学的进入彻底破坏了滋养书法的文化,前几年有人写《笔墨祭》说书法从五四以后就死了。逐渐,具备较高素养的文人、学者又有书法情怀的一个个都终老了,鲁迅、于右任、赵扑初、启功等等。他们实际上还是在较为浓厚的能滋养书法的文化中生活的。这对他们在书法上有所建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Q- g- u' [( I$ q% Y硬笔的推广加上书法文化氛围的生活逐渐消失,从上面衍生的书法能活下去么?
& `3 K( |% t6 b, X再往后,就到了现在。现在的书法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在西方文化洪流中像被打捞在诺亚方舟上的财产。可惜只是徒有其表了,于是拿西方艺术理论来套,试图挽救,但难以站得住脚。关键是对于书法的主体——学者文人,书法修养也已不是他们所必须具备的了。' t$ s& p3 A1 {9 o j6 P
于是就出现了一批,以“书法”为主业的书法家,他们成了这个领域的话语权者。我们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历代较为“专业”的书法家,大多有一个习惯,在论著中把书法弄得神乎其神。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设置屏障,减缓了初学者进入的速度,像是宫殿前的台阶。+ y6 j0 b' Q9 N8 T5 R, y
书法家过于专业自身的修养就成了问题,算不得文人的书法家实在太多了。我见过几个当代书法“权威”写的散文,简直和中学生作文有一拼。在这个国民受教育普遍提高的时代,实在称不上是文人。实际上大家已经警惕了,说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增强学养。但是这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古代的文人往往是用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这样讲,那练好字为什么?不过是名利。甚至强调书贵“独”特,被广为赞许,这只是如何成就书名的法宝,人为制造出的“独特”算什么?这样的目的又如何能提高人的修养呢?实际上这两者应该同时进行,做到真正的“人书俱老”。非文人写书法,是相当可笑的事,把“书法艺术”沦落为书写技法,一点不比杂耍难。好多年轻人写出很好的字,的确很好。字和文的剥离,书写和人的剥离,把书法简单到技法。古代文人用毕生精力追求的东西,现代可以速成,想来,是多么黑幽默。把书法的话语权全部落在以“书法”为主的书法家手里,对书法而言是相当危险的。想想把游戏当事业做的后果。
B- p4 ], t7 H 我的朋友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高级班的学习,据他说,讲课的老师都是“大家”,大到至少是国展的评委。他说那些老师评点学员的作品时相当粗暴,我问那学员的反应是怎样,他说除了当事人有些不高兴之外,其他学员都是很服气的。我本人见过一个“国展评委”级的人来到我们这个小地方,先是对同行的一通乱批,言语间抬高了自己,然后就是当场卖字,写顺口溜似的,和当年毕加索卖签名如出一辙,一天下来拿走十多万(他没开发票,大概也不会去交税)。说实在的,卖字得钱应该,但我看到的种种细节,只能觉得这样的书法家“档次太低了”。其实书法只要方法对,符合游戏规则(临贴),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再说高下就是指书写者“气”的档次了,就好像电游中哪种级别有哪种功力一样。气盛则言意嘛,修养到了怎么写都是对的,“毛体”字,启功的简化字书法,例子多了去啦。# `. o. Z9 C/ x- K
现在的书法家协会用参赛和展览的形式把“权威”利用的无以复加。甚至为了入展直接临写评委的字,实在太无廉耻了。但诱惑是,入了书协就是“艺术家”了,以后写的字就是艺术品了。其实远远不是。书协所应该发的证,是:书法技巧级别证。
& r" N- }" O3 Q0 J) U说了半天,也只是书法权奴性的表象,根本的原因前面都已经说过了,不妨再说说。
3 l& y2 r/ `: w书法的权奴性从一开始进入就伴随着,因为书法美是人为创造的,必须先临贴,讲究的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一开始就不得不主动树立了膜拜的权威。一天我的一个朋友,从客厅的沙发上拿起本字帖翻了翻,感慨说:就这种字的水平也出字帖,人都太浮躁了。我凑过一看,大吃一惊,那字帖是《〈兰亭序〉分解临摹》。我们可以对这朋友不屑。但立刻,我有问题从脑海闪现,我为什么觉得这些字帖好,是受权威的暗示?是以为我先临写过,追求过与其逼真?临贴就是审美洗脑。7 n- ]) d- t# D7 M7 w! a- r& c
也是因为书法美是人为创造的,其审美过于形而上,普通大众不可能成为书法的鉴赏者,那么就缺乏基本的评判,只能依赖少数人。我们这有一个老书法家,在当地很有名气,前几年出了一本书画集,还请当时的中国书协主席题了字。一日他郁郁地说他的书法被书协主席“否定”了。其实真进入书法的人都会否定他的书法,简单的说他不临贴,又不是那只天才老鼠。可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此事,因为在当地的名气,他的字还很能换钱。奇怪的是,我们这里有个印社(里头有不少中国书协会员余下的也都是省书协会员),他们出作品集依然请他题字,他依然是这个社的名誉社长。当书写者过于想得到认可,就上赶着寻找“权威”了,得到认可再摇身变成新的“权威”。特像受虐施虐狂。' n6 @# E* m/ K+ n f J) E
3,' N$ L8 l7 u k# ^
书法:把权奴进行到底。) p* H, w' L' L9 N6 ] M
书法教科书上说,书法是随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而萌发和形成的。为什么说别的民族的文字就没有书法呢?它们同样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果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那任何一种文字都有书写的方法。每种文字都想写得优美漂亮。就是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世界上用象形文字的不止汉字这一种吧。汉字书法中的狂草有谁能看得出“象形”么?* W: v( o4 X! q6 X: _) A) S
书法教科书上说,书法艺术的成熟是在汉朝,其标志是书法中有了脱离实用的狂草。这话的重点是“脱离实用”。关于脱离实用的文字书写,在西方的抽象油画里不难发现,还有大量的“涂鸦艺术”中的文字。其他的脱离实用的别的民族的文字想来也不会少,只是需要寻找罢了。它们一样有创作有审美。为什么不能叫书法艺术呢?为什么说书法艺术是汉字特有的呢?就因为操习汉字的人这么干的多么?
5 x+ G* M5 `( Z# Y显而易见,单单依据这些是不能说书法艺术是汉族特有的。那到底是什么能让我们说人家没有书法艺术只有汉字有呢?
; F/ r( i9 ?, ?4 h技巧?用具?人家也有书写技巧,如同国画油画的技巧用具不同,你不能说人家的不是绘画艺术。现在用这一点否认硬笔书法是艺术,实在太霸道了。承载的文化精神?人家的字就不承载么?何况现在多数书家已担负不起了。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说实话这事情很可疑。我曾拿着《祭侄稿》让好多不知此帖的人看,只能看出写的人比较激动,原因是涂改的地方太多,太草,至于悲恸,那完全是文字内容的暗示。表现人本身的个性?汉族的书法是有此功能,可人家一样有,属于笔迹心理分析,《福尔摩斯探案集》里就有例证。 L$ z; L" l: O" q6 y
独特的味道?似乎是。中国书法有独特的味道。要说起来人家也有味道,只是不同。那我们就说我们的书法味道是一贯的。这么一说,说我们能够优越的只是我们几千年来坚持不懈保持书法味道的书写行为了。* z4 A# F5 I9 y5 ~" k2 k
分析到最后却很搞笑,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竟是:把权奴主义进行到底。
* ~" Q5 R! S4 w5 j2 O
- o: F/ C& n6 Z3 e
6 ]: M$ J# j/ w7 Q/ L. b/ x后记,我写这个不表明我不再写书法了,把书法当成游戏还是有乐趣的,既然是游戏,有一个领头的孩子也没什么。尽量少搭理那些装大尾巴狼的书法家,如果是朋友,躲不开,就聊聊烹饪什么的。8 _. u$ A& {& _
, b. b! A. @6 G3 ]! K作者王冲,76年生。作家,曾在《小说界》《莽原》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