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13|回复: 0

孟会祥:用书与世界对话的书法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理财>>杂志   文/本刊记者 魏 冬
6 m4 W+ ?7 K, ?: A/ P, {9 l% P& @
5 \/ |, S1 R; `+ ~1 d6 u7 {  继2013年海燕出版社推出“竹堂文丛”之《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襄城》《曾经》引得市场: c  ?+ N9 ^) v6 v
叫好之后,孟会祥又于今年年初推出“竹堂文丛”之《读白蕉》《二王名帖札记》《〈书谱〉译注》《竹堂诗词》《竹/ Q3 {$ |1 X) P# R. m
堂闲话》等5本新书。尽管都是小众读物,但这5本书一经面世,还是引来好评如潮。一则报道说,孟会祥的书全
# A, e0 A9 P: o2 r$ b: T面展现了他以文学为底色、以书法为专业的学习面貌。其著书不为职称,不为奖项,全是兴趣所至之结晶。所以,
0 ?. _% ^- Y, o其味道自然大不同。- ^4 i8 K. X+ Y! }& J5 i. A. Y
  孟会祥是知名书法家,又是《书法导报》的副总编辑,对书法理论研究颇深。新著中《读白蕉》《二王名帖札, e9 [& @, {( J0 ?/ Y6 a
记》《〈书谱〉译注》三书即是他对书法的一些深入思考之后的所想所得。《竹堂诗词》《竹堂闲话》则是孟会祥在
! X- o% [  ]+ {) S书法研习之余,在文学领域的些许感怀,前者诗词阳春白雪般的魏晋风范,后者随笔道尽人生万般滋味。
! J0 I/ ?+ R/ G# Y) ?/ n. p20世纪帖学阵营中,白蕉以萧散洒脱著称,特别是近些年书法界还掀起了白蕉热潮。十几年前,白蕉即使在
5 H- ?) O! y; m  }7 x8 k7 v书法界,也知者不多,孟会祥偶得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白蕉兰题杂存卷》,便一见如故,临摹白蕉的书法,也留2 s) H% f3 Z5 P) t% ^: Q. ~
心收集白蕉的资料。数年揣摩,数年耕耘,孟会祥对白蕉书法流变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许多研究白蕉的重要文章即出自孟1 Q8 q( q. s+ B0 g
会祥之手。他勤勤恳恳地学习白蕉、研究白蕉,白蕉的后人对此也甚为感激,他们在报刊上看到孟会祥所写有8 ~4 |# ?$ F- l3 E$ E: l, r* A! ]+ ~
关白蕉的文章,辗转找过来表达谢意。《读白蕉》不仅是孟会祥对自己研究白蕉的总结,也是国内全面解读
5 s! ~; }( O4 y+ I$ d0 H( _3 J; X白蕉第一书。在研习白蕉书法的过程中,孟会祥发现白蕉的书法深得魏晋书法精髓。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白蕉是
+ M7 r2 ~6 R7 Y6 B% L" _( c三百年以来学二王最得魏晋风度的书法家。所以他顺着这条线又上追到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二王是每一位书法家9 Y( \2 _# d4 K$ `
学习书法的必经之' [4 w0 g# @6 O- t4 l+ _. p
路,孟会祥在习书之初对二王的字帖就朝夕临读,现在结合白蕉的书法,又有了新的体会。日积月累,便有了3 K* h* c7 z1 u
《二王名帖札记》一书。不过,真说到写作,孟会祥所用时间并不多,此书成稿费时仅1月有余。这全都是因为他对二王的- Q' b; M( V# _: E
作品了然于胸的缘故,胸中有丘壑,厚积薄发自然如汩汩泉水,顷刻便盈满笔端。二王书法乃
9 z$ h3 f8 J* O7 R* d6 p帖学鼻祖,研究其所形成的著作汗牛充栋,孟会祥独辟蹊径,通过二王的36种名帖为脉络,以个人体悟为上,从章法、
! U* f: ?0 q6 W- H行气、字法、笔法上进行解读,不着虚词,不堆辞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强调欣赏和审美,把专业, r/ g/ Q' t1 l0 ^- s; y
的东西写得亲切动人。
: S* _# D- D7 ~2 `3 Z  
/ t) U, L6 l( Y( v) B  孟会祥习书专博结合,既专注白蕉一家,但又不局限于白蕉一家,他同时流连于各个书法流派,博采众长,最终根据自己的
0 b. j) S' K% N$ I& P3 e兴趣和喜好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他触摸书法的脉络和纹路的目的,就是为寻找书法的根本之道。他说,习书的过程,也# H! `+ @  t  C5 x& i# q9 ?4 J
是开悟的过程。融会贯通之后,他把目光瞄向了《书谱》,这是唐人孙过庭关于书法理论的一本专著,讲的是学书法的章法和技
& k$ @: k3 G* ?7 T' A巧。作为书法理论的纲领,《书谱》自然成了孟会祥寻找书法本真的归宿,他还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写" N4 M1 q6 B6 q# @1 V
就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笔法琐谈》一书。但是说实在的,《书谱》作为古人著作,辞藻华丽,孟会祥从孙过庭的墨迹着手,在充0 y: S5 H. R9 f9 E8 e0 ~1 U
分吸收其精华之后,用现代人的语言和表达进行了解读,这就是《〈书谱〉译注》。为了更便于阅读,他结合自己习书的经验,搭
/ o5 X- R9 n% x+ v& A配上历代书法的作品作为佐证,让《书谱》变得更直观可见。
; t" K+ O6 Q- @: C0 |: u" _* G 0 B, F& X( ~' I# Q% U
至于《竹堂诗词》和《竹堂闲话》则是孟会祥研习书法之余,对文学的理解和感
+ z/ a% W8 T: M2 a9 B悟。《竹堂诗词》作为诗词集,鸣唱的是一个骚人墨客的终极追求,境界高雅,况味悠远;《竹堂闲话》作为随笔集,记载的是书4 F: O3 ]# z1 w8 `8 s) N( G: Q
法家身边的人和琐碎的事,整一个生活大写真,满满的原生态味道。
5 S: v3 T' `/ u( w( ?4 U$ S
; u9 G) B0 D* E/ _( `& y 尽管立志研究书法,以书法为生,但孟会祥在谈上述著作之时,更在意自己作为% N! f& D' Z5 ]0 l
文学赤子的身份认同。孟会祥觉得写书就是写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自己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桥梁。文学在他眼里是( G! A7 H8 r. Z+ V% o' m
作为书法的母体而存在,所以他有与书法有关的所思所想,就要记录下来。他说:“书法、绘画、电影之类的都是一种语言表达的0 L& {+ B- p3 |% w  \2 I, E
形式,而文学则融合了这些内容。文化传统、文化精粹都是通过文字积累并传承的。中国可以没有二王的书法,但是不4 z. u0 ^( b1 g+ C' k+ Z3 O
可以没有孔子、老子等深邃的思想。这就跟书法和文学的关系一样。”  j# f# [/ J4 @0 d
孟会祥图片.png
QQ图片20150401182039.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