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7-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57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评审座谈会8 r8 Q6 \3 h5 n$ T% h% U$ H
( P4 a+ h* C2 |( ] H: H! J+ h
: w- |: B0 I/ O6 ?+ d
. b) @/ H9 h4 j3 u6 x7 q
% G+ f# m; g( ?8 S7 a时间: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5 N" X3 w( V/ C! z. e) B% b9 Y) z: a0 b+ W7 [
主持人:陈洪武 戴志祺
/ s' ~" I: T" `& w9 t' b
: d' i; g) W9 ^3 M6 u8 M5 Y. _( `9 _
: N, {; o+ ~6 P. M! P3 _ d7 N/ V3 H0 y0 h/ h- Q6 E: ^
聂成文:要坚持以『二王』为主导的学术方向
% p4 K- D* l! \3 \7 a! V
5 b6 }6 {. x$ c. k5 j对于此次评选结果,我认为还是比较理想的。这次的获奖作品在『二王』书体上得到了新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比前些年写得更地道,从书法性情格调上、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与九届国展相比,有一种新的风貌出现,对今后全国书坛发展方向可以起到好的导向作用,而且,『二王』书风本身也代表了书法发展的一个好的空间。由于新生力量较多,大的面貌和气息很好,但在基本功把握、线条内涵等细节的表现上都还有不足,今后还要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的深化。所以我认为既要坚持以『二王』为主导的学术方向,又要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基础是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2 M9 G' d1 W% l7 v% ?9 W
9 O5 j7 a6 u9 F! U0 X; L# U$ h1 ?& u$ w3 x! \- C# B
/ _, m8 ]* ~# [0 Z1 u. p* u7 R
张改琴:风格相对单一,其他类型的作品少了一些8 d/ {4 G" _ M$ o2 T
: {6 k& Z2 @* u
参加评选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这次的评审,采用初评时以作品照片替代原作的评审方法,虽然提升了劳动强度,但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从评审结果来说,各方面都很满意,经得起检验与社会审视,在评审规则的遵守上也执行的较好。书体与书风方面,有较大进步。我认为本次评审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用照片赶不上用原作更到位,今后评审到底如何还需要探讨,作品初评时还是有些仓促的。评审的最后结果虽然『二王』一路的质量有提高,但风格相对单一,其他类型的作品少了一些,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入展,但在细微处经不起推敲。对于投稿作者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有一个好的鼓励机制。
3 t! P/ `4 A" I9 d" C
2 V; P, ^) k- X. K T* h
9 G! M, x1 j4 r" g4 G& `6 |6 U6 ?7 m% b* g
何应辉:现在行草书已经进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
' F1 M( D" t7 E# U3 @, O9 `% i% d$ g, w
这次评选我的看法是全面体现了当代书坛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过程中的问题。现在行草书已经进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对传统的借鉴已经上溯到『二王』这个源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流行和雷同现象,与不久前的手卷展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参展作者在技巧上有很大推进,可许多作品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虽然技法学习得很深入,但在作品中看不到作者本人的体现。我很同意沈鹏的意见,就是创作要回归艺术的本质,这方面书协要重视。还有在隶书方面,虽然现在也有流行书风,从评审结果看相对较好。中国书协为了办好这个全国关注的大展,想尽了办法想使它更合理、更科学,但更重要的还是评委自身对学习传统、对不擅长书体的把握上,还要有更为全面的修养与眼光。& F4 c. `0 ]0 Q+ [
7 _& W. O! O: Z5 }
9 U1 O1 ^7 l. |2 j/ [! ?2 u
* _. X7 B# U/ A; \张业法:评审机制还有要改进的方面+ t( @" X) w2 X* l9 E4 a
) K, V6 H- T" k* Z0 q) K这是一次成功的评选。一是组织工作比较到位,保证了评审的顺利进行;二是领导的重视,评审、监审与观察团的共同努力都是评选成功的保证;三是评审的效率很高,充分发挥了评委的作用,是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评审,从评审情况看,整体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美中不足的是,评审机制还有要改进的方面,首先是照片评审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对有些小字作品看不太清楚,尤其是小楷作品,要有局部细节的体现,没有局部放大效果图,这可能就会造成优秀作品的流失。其次是评审结果在省际之间、书体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对此要给予关注与研究,找出相应的原因。* F5 P& M' u4 {/ [$ W
+ M. V# ?; K2 P- k9 w' v2 [: B8 W" o* `6 |
4 U1 a( n2 t5 B( N. |' _( E
张学群:书法事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 o! o# _; i# O2 b" L
1 |& k! @/ |8 w4 \, \, A
在初评阶段采用照片这一形式时我比较担忧,复评时也不甚理想,但今天入展获奖作品出来后则很满意。这些作品无论风格、形式、内容都呈多元化,可以说代表了当代的书法创作水平,结果很理想。这次评审的特点一是作者的创作非常理性,评审过程也很完善;二是从作品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艺术性,性情表达、艺术技巧的表现上有提高;三是从获奖与入展的作品看,有非常扎实的传统功底,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四是作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注重了自作诗这一形式的表现手法,单一唐诗宋词的内容少了;第五是体现出综合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书法事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有一点建议就是为了更好调动评委的责任意识与水平,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对评委的奖励机制,也就是评委在投票中的命中率。这是对评委的一种制约,但也体现出了评委的评审水平。另外,作品尺寸的限制导致了大字作品的减少,有冲击力的大字作品少了一些。8 G s: o. G. Z0 T
' d& @0 ^( C. S: g+ {
+ k5 n8 M& a: G. r: A: L5 l) w
+ T6 @# t, ]+ y! v) D刘恒:总的来说,这次展览很有水准- o7 m4 L& `! m+ Q* ]6 R1 G; D
0 N2 Y7 {9 g5 j$ v/ V4 ^; O0 o. l
这次展览来稿反应了当前书坛创作的情况,在楷书与隶书两个领域里有雷同的倾向,这些作品的审美取向还是偏窄。从大楷来说,魏碑有了定式,唐楷风格很少,隶书的取法也很单一,这对于今后书坛创作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再有,在复评时有些其他风格的楷书隶书作品还能看到,评审到最后几乎看不见了。这次展览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今后书坛作者的创作有影响,为了改善目前这种状况,从评委的角度就应该做一些调整,放开眼光,在评审过程中给予相应重视。行草书的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获奖作品,面目也较为丰富,这可以说是通过最近一些展览的引导所起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次展览很有水准。
' H+ B- u8 T2 t: u1 ^& R6 w2 V
9 T: i4 H( H7 X, N2 C. O
, K- ?. `# X& y1 c; N6 i' [$ U
( V2 \; V9 ~* `5 ^赵雁君:评委集体意识有提高,地区概念很少了6 B1 ?4 N( s6 t
4 H/ ~1 ]$ `* E( Y3 S+ Y b& k+ ^
评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方法与评委的结构,这次用照片的评审方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一天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初评,每一件作品保证有一半以上的评委见到,这很不容易。这次评委集体意识有提高,地区概念很少了。目前书坛的现状是取法『二王』的很多,体现出一种与以前流行的区别,但对经典取法与理解还比较单一,从创作的角度还是处于模仿,对于这种现状要有深刻的理解。对经典的把握不足、风格与形式上的缺乏,导致了我们创新能力的下降,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等方面加强学习,这值得我们反思。
3 E6 L: `& @( O. b
8 \% o+ u* u, f2 g% ~
4 v$ p; e6 H7 {. e: q
; K# q/ U+ l4 N9 |: |刘洪彪:评委都注重了书写者性情的表达, O& |9 x0 Y" d B# E+ d/ A
: d5 p* o D, l9 Y1 j9 k' B对这个评审结果总体上很满意。主要在两点:一是评委都注重了书写者性情的表达,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有度但又具有率性,那种做作的书写形式没有了,表现出了评委的眼光和评审方向,这个导向非常好。二是获奖作品里书法风格流派的多样性得到体现,草书、隶书、楷书的取法都很丰富,三幅获奖的隶书作品放在一起也可以看出很大区别,这是对全国书坛有志于挖掘几千年来中国经典书法资源的很好鼓励。7 O4 D% @8 f4 N0 m
$ m, k N' M4 ~9 D
n( _/ ? l0 D2 G$ k J& X
* G0 B" E2 z( ] c张继:这次展览对很多问题有了改观( f2 y) |" v" Q) j
( C# Q2 S9 y% L7 |8 f0 o2 }- o% Z- [$ c原来书坛创作与评审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次展览对很多问题有了改观。具体体现在:一是肤浅的自我表现少了,原来创作时传统元素含量少,发挥自我多,作品里经典成分很少。二是刻意的东西少了,原来是刻意去学古人的东西,缺乏自我表现。三是雷同、模仿今人的东西少了。这次展览投稿虽然还存在这些问题,但到评审后期越来越精致,尤其是获奖作品,从传统、时代与个性的表达都十分到位。作为一个展览达到这个程度,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的导向性非常好,对今后的创作有鼓励作用。
8 J1 M2 u. f& A: r& N5 @- C+ f6 L% F# c# V
; ]/ U, p2 X `- P, W
) K \& d& ~4 p/ x6 i* f$ ]( P4 s% K
刘文华:从技术层面能比较好的表达作者的想法、功力与追求
3 t# I$ l8 A7 n6 C b
" u) f+ \( ?4 r! t参加评审的收获很大。我一直是从事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获奖作品看得很舒服。这次展览的小字虽然很多,但对小字的创作需要更加关注,从技术层面能比较好的表达作者的想法、功力与追求,有嚼头,都比较到位。没有思想的作品不是好作品,这次展览作品水平有提高,大字少了些是个遗憾。从创作角度讲,大字容易溶入作者的思想理念,但创作难度大,很多缺陷更容易看到,获奖作品里大字少,这不一定全是评委的因素,也与来稿数量有关。
& X8 n* x! W. x0 i9 k7 |+ ^+ _- d, A* F( o$ w; q4 M
1 L) V0 c4 C1 z* k( y, e8 R; ?3 o h% B/ L$ q
李木教:突出的问题是大字作品不够多、不够强- @" E0 _. [% H* z: |; T+ X
# p1 c4 j8 H6 R" @5 J9 c获奖作品基本反映了当代创作的高度,突出的问题是大字作品不够多、不够强,但这也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从明清回归到『二王』,『二王』本身就没有大字,学『二王』能写出大字可能还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对于评选程序中重复作品的取舍问题,还需要再具体商讨,如果可以一人多投,最后留下哪一件作品的这个程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对国展作品而言,书法界很多有成就的老中青书家没有投稿,是否可以在展览时邀请一些人参加,这样更能反正当代书坛的水平。- n9 Y' W: f( V, @) u
# ?0 W: A: o; X( H) N" [6 k$ w
6 d1 F. L: B" i$ h1 A+ F& f1 L
周志高:这次评审很精彩,基本上反应了当代的创作现状( }5 A+ F0 r* D2 W- B; u& J
8 d1 @) A, a5 h+ M; i这次展览能在上海举办,是对上海的很大促进和推动,非常感谢。评选的方法与以往不同,有创新,也要感激中国书协把这种新方法带到上海。这次评审很精彩,基本上反应了当代的创作现状,行草书这么多,也反应了当代人抒发感情时选取书体上的倾向。入展获奖的作品新人很多;第二是风格很多,说明中国书协的工作很到位,百花齐放还是有成果的;第三是追求时代风貌、有创意、有个性的作品也很多,这『三多』反应了时代进步和书法界的进步。存在的不足有:一是缺大字,二是缺乏少字数作品。希望今后展览不要限制在六尺,可以八尺,尺寸小了很难发挥,气势上不来,要鼓励阳刚。另外,小楷作品用照片评审,在局部上要拍的更细才行。
1 g$ J1 [0 M% n" T T7 }- W1 l
9 K. a3 \! [; V* @1 D% l
7 C0 F0 [) r- _7 Y) W3 y& \' h2 g
何应辉:. y. l! K3 A% r6 \% c3 Y
7 K" B1 E* }( ?9 q& h6 a: j
今后如果还是采用照片评审的话,我建议是否可以让作者自己拍照片,自己拍会更到位一些。- ]3 x. k9 e' a1 J5 a7 |
; p1 q# I- o* e3 } ]9 j' G: h0 Q7 L3 H& A
' Z1 f+ o8 t3 K3 R6 m
戴志祺:3 m3 v; j$ U3 n8 s b1 I, s9 N. d
( c+ K- k# l8 i& ^7 r- p/ I
自己拍照片的条件有限,很多都拍不出效果。另外,非专业人士来拍照的话,从拍照角度、照片尺寸要求上也很难统一。
8 b" U2 t. n" R# g; q4 j: I5 E0 A; H7 I% }. g7 R1 |8 e- `
4 k# s6 d+ R# i! I, \ S
0 ]$ Z, W: Y; h! R m
张建会:从获奖作者来看,大部分是新人
5 b; x% `& Y* T1 U, v# _; o
, k; b7 u" ?7 i. u% t我感觉入展作品水平很高,创作很认真,各地积极备战起了很大作用。从获奖作者来看,大部分是新人,通过展览能够使新人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也打破论资排辈,对书坛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感觉从创作风格上看,原来是『合』,相同的东西比较多,现在逐步到『离』,就是从大家相同到有了创作认知视角转变的意识,作品风格比较丰富,比先前进步很多。入展作品在形式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对书法本体的研究还不够,这值得我们注意。隶书作品对两汉以前的经典关注不多,有简单化倾向。' z, L1 U* t6 M! }( Y6 i/ f
1 W8 D7 g+ h' G. |9 t
( U0 J9 f* i1 _( X1 e- e1 Y" Z# o |9 ~9 d% J8 F: l( o
赵长青:现在展览的导向越来越明确0 {. Q' x4 X$ i
, ~# X" [/ r7 L* h% W听了各位评委的总结,我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我对大家的意见与建议也有同感。三天来各位评委非常辛苦,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此代表中国书协向各位评委、监委和媒体,特别是上海方面对本次展览提供的良好服务表示感谢!这次评审,主席团、分党组都十分关注与重视,因为这又是一次全国书法创作的集中展示,在认真总结以前评审原则和机制的基础上,对组织与评审进行『二权分离』,做了重大改革。现在展览的导向越来越明确,追寻传统,倡导不同风格,兼顾各种书体同步发展等,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与改进。这次评审采用照片初评、学术跟进、评议结合的方式,这些新措施都值得肯定与归纳,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我们还请了不少专家作观察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创作的规律、评审的改革、风格的演变等。这次上海展区的评审结束了,下一步是广西的评审,希望广西做好准备。上海方面对接下来的工作也还要认真对待,展览形式设计、作品集的出版要有一流的体现,请大家多多配合。# }; Z' K* _6 I0 z% ~
* ^3 B$ }* V7 s" {3 q
) L5 p' i, A+ Q: n
) M2 B5 G2 d# D/ }$ M/ [1 |, y; \
张海:力争使评审机制更加科学
' z; H: Z- l5 r1 Z2 D1 g9 [3 r: ~& [ q' F- D
我同意长青同志的讲话。首先请各位放心,各位的建议性意见很中肯,回去以后协会将认真梳理,力争使评审机制更加科学,使展览越办越好;其次,我提三个希望:一是请诸位对这次展览过程多提意见,二是在展览展出以后,请在座的各位能以辩证的方法和科学的高度写出点评的文章,以利于今后的创作发展;三是请评委认真对待自己参加展览的作品,要认真创作才行,如果评委作品在艺术水平上赶不上投稿作者的入展作品,将在社会上产生负面的反响。最后,祝同志们工作顺利,心情愉快。% Z8 h" W8 U( @4 z/ V. T* e8 X
4 c2 i( T# [9 ^! \* e0 {6 H0 K
1 G( J; R0 ]9 }7 Q5 {
5 i' W4 u1 D+ |" [0 \) V6 z陈洪武: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评审工作
# e/ F4 M3 c0 d4 `, z; M6 W% U6 S0 g# {" I2 V& D
今天会议虽然短,但不乏真知酌见,有真诚的批评和全新的期待。大家对上海展区的评审工作给予了比较恰当的肯定,对当代草、隶、楷的发展现状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剖析,应该说指向具体,分析到位,给人启发。特别是有些评委能够跳出评审工作来审视当代书坛,提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话题,比如如何形成新的流行风格将书法引向深入,如何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风格,以及如何通过评审工作来引领当代书坛的发展等,都是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书协的评审工作正如爬山坡,目前正爬到半山腰上,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也存在着缺失,需要及时校正,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回去后加以梳理归纳,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评审工作,为当代书坛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9 G1 C( Q2 A ~- p6 t! n# ]
5 l' [" M- J: W" H
3 w1 S. J2 H& k4 C1 M' \- c& k' J. f7 o O5 T1 ^# o( s$ z
(编辑:邵玉祥)6 }5 P- ~ R# Y/ o: X( I2 b
$ V1 x+ B# k. S' a1 b注:
1 K6 Y4 S: f* ~" d j
1 X7 G* z6 g9 J9 g5 A0 V: B! T座谈会发言由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新闻观察团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书家审阅。
; M0 k9 ?! e" B1 u4 p! y I u
% S8 o$ |2 D! N$ N5 _/ t+ o 该贴已经同步到 墨樵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