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影
发表于 2008-4-12 14:18
曾如影:网络传媒经营者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着,他们在努力,他们在摸索,希望可以更快捷地强大。如果网络传媒全面介入国展系列,网络具有优化的功能作用吗?综合网络传媒的优劣所在,网络传媒应将进行怎样的改革引导书法发展?书法展览文化话语权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方式让网络传媒更直接地参与建设书法展览文化家园呢?
[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2 14:29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8-4-12 14:18
丁剑:你这个问题是向两个方面提出的,一是网络传媒,二是展览的主办者,即你所说的拥有书法展览话语权者。我想就网络传媒来说,需要明确的是正如你所说,网络是个传媒,只是个传媒,是个介质,或者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那么,一种手段、方式是否对一个展览起到优化和促进作用,完全取决于如何利用好这样一种手段、方式的问题。当然你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理解意思,就是展览主办者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的网络媒体就是一个实体了,作为网络媒体,我们当然期待合作,期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互信。或许未来还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等。就目前来说,我希望任何展览或活动的组织者都能明白一个最真实的道理,那就是网络不是你们的敌人,它应该是你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因为它是可以被很好地利用的最先进的平台。
谷国伟:不只是网络传媒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自己的发展,纸媒也在对自己的长远发展进行不断的思考。毋庸置疑,传媒介入国展,对国展操作过程有极大的监督作用,网络传媒的介入,相较于纸面传媒,很动态的把整个过程展现给各位网友,这个监督过程,肯定会对国展整个举办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产生优化。
从去年的九届国展评审过程中让网络的全面介入,无非就是想严格坚守展览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口号去操作,余以为,正是在这个口号下,才让网络全面介入了,反过来,网络传媒也对书法展览了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高惠敏:网络能否“优化国展”?我觉得这题目怎么有点像“中国足球如何才能世界第一”?“国展”本是天大的误会,难道“优化”“劣化”,泡沫就能变成西瓜?中国的国人国情如此:只要吹个肥皂泡,永远有那么多人倾情投入、发热发飙。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反右、大跃进和文革,那么多的千军万马“宏图伟业”,当时无不叫人勃然奋厉、山呼海应,几十年来每回都使无数能说会道、能跟会拍者功高至伟、成就巨大。但冷静下来回头看看,那么多的领跑人、吹鼓手、实干家和亿万群众,现在有哪一个人在哪一件事上曾经“正确”过一分钟?以往既如此,那么今后呢……?
书法需要大发展?群众运动就好么?大家知道,清朝的小学、金石、书法大繁荣是给“文字狱”逼的,它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人格实际是一种麻痹、遏制和反动。从这样的立场来看现在,那么多人成天风花雪月提按顿挫还要为“上车下车”高兴郁闷,对于开启民智、学习先进、接近“德先生” 和“赛先生”以及推动GDP究竟在起什么作用?“弘扬民族传统”是一句 “全民口号”,说来天经地义根本不用过脑子,但“传统”究竟是好是坏、该不该弘扬,稍加推敲就会疑问顿生。不必说当今的理性思考,只要读读胡适、鲁迅、陈独秀,甚至梁启超、谭嗣同,你就会明白早就有人为唤醒国人的麻木愚昧而拼命奔走呼号。我不知道严复所说的“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算不算传统,反正这“八字方针”正在书法圈里左右逢源、贯彻畅通——最妙的是,无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不见有任何人负任何责任。
网络的优势不在“互动”而在它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因为能将多种见解分析比较,现在网民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思考”。书法网络的坛主版主和网民为我们提供了极多极好的图片和资料,对他们的热心和辛苦,仅仅感谢是不够的我还要三鞠躬。当然,只管提按顿挫是不够的,对于认识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古人”和“书家”的思维常常会起消极作用。
话语权我管不了也管不着。我只盼望今后书法的主帖和跟帖的表态最好都能顺便讲一点根据和道理,不要图省事只是“暴卒瓦”(“暴卒瓦 c èi”是北京话“猛砸”的意思。)或“狂顶”。讲道理可以训练思维,对提高表达能力也相当管用。
[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2 14:44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8-4-12 14:29
结语:国展,对新时期书法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事物的利弊从来都是共生的。国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还没发现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其完善。
网络实在是好东西,只要你愿意,可以保证你的言论自由;只要你乐意,你的主张就会得到广泛宣扬。名家精英们的社会责任感、睿智卓识,给人予启迪,还抛出一些学术问题让书坛思考哩。
网络可以优化国展吗!?但愿国展组织者集思广益,明确国展的历史担当,不断完善国展,书法事业必将更加灿烂。
[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2 14:31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8-4-12 14:31
相关链接: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85935-1-1.html
民间展览如何异军突起 —— 国展语境下的另一种思考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79810-1-1.Html
“拷问”书坛——由《刘正成答曾如影问》引发的思考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77021-1-1.html
刘正成答曾如影问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77022-1-1.html
“四性”互动——关于书法网络传媒的认知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77019-1-1.html
[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2 15:02 编辑 ]
寿阳刀客
发表于 2008-4-12 15:30
em1 em1 em1 em1 em1
张继光
发表于 2008-4-12 15:33
em5 em5 em5 em5
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4-12 18:13
粗粗看了一遍,感覺諸位說得都有幾分道理,然而,書法工作者多數不接觸網絡或很少參與其中,假若以網絡介入囯展,或許適得其反亦未可知。
王堂兵
发表于 2008-4-12 18:22
网络介入国展,其实从首届行书、草书大展已经开始了。但要实现在网络初评,事实上要实现的难度太大,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其实都说得很明白了。事实上,真要搞好国展的评选,用不着这么多花样来评,增加各方运作成本。
我还是持这样的观点,就是直接评原作,限制投稿件数,一个作者只能投一件。
shadong
发表于 2008-4-12 19:26
em1 em1 em5 em5 face13 face13
薛明辉
发表于 2008-4-12 20:45
当年(1998年)我参加兰亭奖时候,中国书协就是要求的照片。
我找人照的,洗的五寸的,结果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