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搁浅的庆源
【转载】搁浅的庆源作者 洪忠佩(汪胜寒略作改动)
注:原文载于《婺源》报2008年1月1日第九版《星江文苑》
庆源,一个双体船形的村落,用一棵千年的银杏作桅杆,还是没有划开双龙喷出的峰浪。穿村而过的溪水,只是经年润泽的水响。在庆源深处,松风林涛才是四季的呼唤。(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6 12:33 编辑 ] (续上)
春雨迷雾,鳞瓦飞檐,还有油菜花的金黄,成了我对庆源记忆的原点。段莘高山平湖山岔口处的古驿道仿佛武陵的桃源洞口,引领着我走进藏匿在峰峦之中菜花盛开的庆源。(待续) (续上)“车马绝喧阗忆前人三径怡情托迹不殊陶情节,鸡犬声相闻惟此地四民安居落花犹似武陵源”的联文,原是题刻在庆源村口古亭“别有天”两侧的,现已在世态沉浮中湮没了。如今题写于亭内的是“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路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这也是古人的诗句,我却无从知晓作者为何人,只能从中读出一代代庆源人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与信守。(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5 23:01 编辑 ] 好!等续。em13 世外桃源,是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心灵的家园。
先生的庆源,能不能上两张图片?期待中。em13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1-6 11:14 编辑 ] 此图片来自《悠然婺源》
曹国新孙莹 著
任春才 摄影 此图片来自《悠然婺源》
曹国新孙莹 著
任春才 摄影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6 13:15 编辑 ] (续上)五龙山余脉的包容,让庆源形成了一个高原盆地。进入庆源,一条清溪穿村而过。村中建有石碣七处,让溪水时缓时伏,27座石桥木桥将两岸连为一体。大小各异的青石板铺就了沿溪两岸千米长的街道,10座凉亭点缀其间。两岸溪埠斜相对应。庆源人依山而居,临水生息,小桥,流水,人家。。。。。。(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6 19:28 编辑 ] (续上)庆源建村于唐开元年间(公元674年),明清期间最为兴盛,有明代翰林大学士詹养纯,武将詹天表,清进士詹轸光,还有抚台,知府等数十人,均有谱可究。村中至今还存有的“大史第”,“大夫第”,“次政第”等官邸与旧民居,现已华美褪尽,却饱含沧桑与古朴的质感。民国早期这里还曾走出两位驰名中外的富商巨贾-----詹福希,据说在法国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福希大街;另一富商詹励吾为母亲尽孝道,耗巨资在庆源建造了中西合璧的“敬慎堂”。门坊边墙上雕有的108个“寿”字,还是经不住岁月的侵袭,那份孝心与感恩,依稀的雕琢在残存的旧物里。在“敬慎堂”,我已无缘见到这位在深山坳里培育出巨贾的母亲,却在古旧的堂前见到了一位佝偻的老妪,读到老妪脸上每一道皱纹布满时间的缝隙。。。。。。历史与现实往往只隔着一扇门。这些,都是庆源人可资与温润记忆的财富,却散失在时间的维度里,淡化了声与色。(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6 20:20 编辑 ] (续上)庆源村对自然山水的感悟,来自村人内心深处隐蔽的天性,在庆源村史里,这种感悟是以山水走势,村庄位置,建筑形制,以及树木栽植作铺陈,蕴含着一种神秘与深邃。然而,我从村人口中,听说过许多有关庆源风水的传说,总觉得有一些符合自然地理,也有另一些有违万物生存与发展规律的。山水,庄稼,草木,牲畜与人等是构成村庄的元素,也是丰富村庄的生命气象。或许,在庆源村人世代相传的那些风水与人文的传奇,是我的视觉所无法企及的。庆源人一脉相传的前方,天赋有一种和谐的风景。(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8-1-7 10:40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