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1-2 20:16

長此以往 「書」何以堪?——第九屆全國書法展觀後感

             長此以往 「書」何以堪?
                     ——第九屆全國書法展觀後感


       編者按:本文選自書法空間網的讀者論壇,是作者參觀完第九屆全國書法展后寫的一篇感想,對當今書壇崇尚「醜」、「怪」,以技巧掩蓋功淺的輕薄之風作了批評。編者轉載如下,供書法愛好者參考。另,爲使大家對書法美學有更加感性的體驗,特呈上著名書畫家黄賓虹先生的篆書横披、吳昌碩先生篆書對聯和白蕉先生的行書扇面,從中我們可以體味,什麽是功力,什麽是典雅,什麽是涵養,什麽是藝術。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全國第九屆書法展最後一天,我再度忍痛掏了三十元看了最後一眼(因爲覺得不值,所以用了忍痛二字),爲的是更細緻地看一看,以更充分的證實我之前的觀感。
       這次的展覽的作品,面積都很大,基本上是八尺以上,六尺以下的幾乎沒有,這是特點之一。其次是用紙普遍比較講究,很多作者都用了特殊的紙,例如用了金色的藍色的銀色的紙,還有特殊紋理的紙,市面上也不多見,至少我在廣州不常見,再加上在裝裱上都很花心思,給人感覺新穎。以上所說的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也就是「字外的功夫」(不是字外的文化學養),但這在視覺上極具衝擊力,應當理解成新時代新氣象,本無可厚非.至於字內功夫如何?本人在此重點談談對行書和草書的觀感。
       整體上覺得基本功都不夠扎實,入帖不深。
       在用筆上普遍都存在漂浮和軟綿綿的毛病,又或者是用外力太猛,導致筆墨留不在紙里,無論用的是方筆或者是圓筆大都有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是筋骨不夠豐健。筋者,簡單的理解就是筆畫的彈性和張力,其外在的形式上是一種柔韌性;骨就更容易理解,是一種力量,是一個字的支撐。人有筋骨血肉,書道同理,無論你筋骨是外露還是內斂,都必須具足。筋出臂腕,臂腕須旋,旋則筋生;骨出於指,指尖不實,則骨骼難成,然血肉生於筋骨,筋骨不立,則血肉不能自榮。故書以筋骨爲先(清·朱履貞《學書捷要》)。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晉·衛爍《筆陣圖》)。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實;用筋得筋,故取腕懸(清·劉熙載《藝概》)。總而言之,筋骨是一種筆力,需要時間去浸淫,就算書寫者有再多的理論也於事無補,這只能用手去訓練而不能用字外功夫去彌補。
       在字的結構上,除極個別參賽者寫俊美一路的,絕大多數是寫醜字,當然也有部分的作者又或者說某篇作品個別的字「醜」得很美,因爲美的極致可以是「醜」,當然這個「醜」應當是在一種對傳統書法精髓透切理解之後的再創造,是一種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美。但遺憾的是普遍是一種真正的醜,表現在結構鬆散、狂怪,沒有出處(繼承)。通常一個基本功不夠扎實的人,絕對不敢中規中矩地去寫一個字,例如寫二王的,特別是文征明的,也就是俊逸一路的,這不僅僅是喜好的問題,而是怕露底。明朝的王鐸和清朝的傅青主,字也很出新意,也極具視覺衝擊,但行內人都知他們是多麽厚的功底,有意無意也守著法度,因爲他們是一種運化,是一種真正的創造。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唐.李世民《筆法訣》)。而現代書者太多是只追他們皮毛,而無視法度的,只求外在形式,而忽視養分的吸取,那怕你更有文化更有字外功夫(學養)也是無濟於事。文化是文化,書法是書法,二者雖然不能割裂,但畢竟是兩碼事。爲什麽不稱寫毛筆字而要稱作書法,就因爲要守一個法字。以上關於用筆和結構所反映的情況,在隸書和楷書上都同樣大量的存在,篆書反而好一點。
       值得欣喜的是章法的處理。這次國展有不少的作品在章法的處理上都非常之大膽、有創意。在用筆上,筆畫的粗細,用墨的幹濕濃淡,敢於大膽對比,強烈反差。在分行布白上能做到大膽下筆而細心收拾,更有甚者敢於亂石鋪階。這大大幫助了視覺的衝擊,給人震撼。但章法在我看來可以說是字內的功夫也可以說是字外的功夫,因爲章法雖然是一幅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它畢竟不是一種純屬用手去訓練才能獲得的東西,只要你用眼去讀帖,用心去研究就能吸取,說到底,章法是一種設計,多少也可算是一種外形.
       綜上所述,本人覺得這次國展強差人意,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處理和外形的設計,也就是用形式上的視覺效果去掩蓋書法更內在的意蘊,這絕對不能真正反映傳統書法的精髓所在,更不能真真正正地反映國人的書法水平。就本人所知的書法愛好者,功力比他們深厚的大有其人,只是往往這類人,不屑在技術層面上花心思,當然最後結果就是不被審美的主流所接納.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在高層的默許下沿續下去,中國的書壇不堪設想,讓人擔憂。
       造成如此狀況,本人覺得至少有兩個以上的原因。
       其一是遊戲規則的問題,絕大多數參賽者,根本無緣進入海選,名額早就內定了(至少是大部分),當然是在協會成員之內定,而不是非協會會員。這樣的運作對工作是一種簡化,但對參賽者是否不公?例如廣東省送展的一批,某天就在廣州文化公園展覽大樓內進行。我不知外省的又是如何的運作,按照當下的國情以及最後入選「國展」的水平來看,估計不出其右(請恕我大膽臆斷)。在我看來,當下書協的會員,有絕大一部分都只是有其名,而水平不濟的,這可能與以前進入書協的門檻有關,而現在要進入書協的門檻較高且特別,造成一大批有真正實力的人無緣進入,這一大批人這次只能在門外觀望。
       其二是評委的水平問題。在我看來,這次的評委,只有張海先生和陳永正先生有真正的實力、內功,其他的評委同志連基本功也十分可憐,用筆同樣也是筋骨不豐,不是軟綿綿就是扁平、薄弱、輕飄,又或是骨力太外露而産生硬傷.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爲上也(明.項穆《書法雅言》)。結構上同樣是鬆散,總括一句,就是入帖不深,學養過淺(這里是指書法內的東西而不談及文化)。可以想象,連掌握生殺大權的評委們也不過如此,難道愛好書法的普羅大衆能出什麽真正的好作品?所謂上行下效是也.
       但最根本的還是當下書法學好者的心態問題,表現出極度的狂燥不安,浮誇張揚,急功近利,根本不願意靜下心來去埋頭苦練功.此等書壇怪風不知是書法屆的高層引領著大衆還是大衆引領著高層,又或者彼此牽引,總之,外在的形式越來越彰顯,而書法傳統卻越走越遠。
       中國書壇,休矣!

       後序:作者本人不是什麽書法家,純屬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書法學好者,也曾獲過省級的專業書法比賽一等獎(不便公開),我願意爲我說的話負責。並誠意垂望方家不吝賜教。

[ 本帖最后由 貺齋 于 2008-1-2 20:43 编辑 ]

春翔 发表于 2008-1-2 20:35

很舒服啊

em1 em1 em1 em11 em11

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1-3 07:29

原帖由 春翔 于 2008-1-2 20:3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3 em13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8-1-3 08:08

中国书法的出路到底在哪,材料?还是技法,抑或者是传统的继承发扬?

龙眠山人 发表于 2008-1-3 10:33

风来花自开 发表于 2008-1-3 13:53

其二是評委的水平問題。在我看來,這次的評委,只有張海先生和陳永正先生有真正的實力、內功,其他的評委同志連基本功也十分可憐,用筆同樣也是筋骨不豐,不是軟綿綿就是扁平、薄弱、輕飄,又或是骨力太外露而産生硬傷.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爲上也.
em3 em3 em3
你在拍马屁啊!!!
最不懂书法的就是他们,尤其是陈最SBem14 em14 em14

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1-3 17:15

原帖由 风来花自开 于 2008-1-3 13:5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其二是評委的水平問題。在我看來,這次的評委,只有張海先生和陳永正先生有真正的實力、內功,其他的評委同志連基本功也十分可憐,用筆同樣也是筋骨不豐,不是軟綿綿就是扁平、薄弱、輕飄,又或是骨力太外露而産 ...
       是篇文章爲轉貼,斯澄對于這句話同樣持否定意見,作者的其它觀點尚有閃光點,惟此處顯示了其眼光的局限。

liuyp74730 发表于 2008-1-3 19:06

"在我看來,這次的評委,只有張海先生和陳永正先生有真正的實力、內功".这位仁兄“好眼力”,我还是第一听有人这样评价张、陈二人。也不知道你“曾獲過省級的專業書法比賽一等獎”是那个省,我真佩服评您为一等奖的先生们啊!这是我见到最搞笑的帖子。em3 em4 em8 em21

[ 本帖最后由 liuyp74730 于 2008-1-3 19:09 编辑 ]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8-1-3 19:11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袁伯秋 发表于 2008-1-8 10:26

文章写得好,批评中肯,切中时弊。可惜,书协“肉食者”未必这样看。中国的书法重任在民间而不在书协,还望广大书法爱好者勤奋刻苦,不以加入书协为荣,书协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书协是一个“名利场”,更是一个投机钻营者的乐园。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長此以往 「書」何以堪?——第九屆全國書法展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