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和股市、楼市及其他
书画市场和股市、楼市及其他书画市场与股市、楼市相比,规模还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弟弟。但其运作方法,却有不少相似之处,或者说书画市场的操作者借鉴了股市、楼市的运作方法。三者在资金流向上,也难免会产生此消彼长的互相影响。分析三者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中也可以看出书画市场某些带有时代特色的变化。
一些在股市、房地产市场取得丰富经验、获利甚丰的企业界人士“杀”向书画市场,是当代书画市场不同于明清书画市场、民国书画市场等历史上书画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前几年书画市场出现井喷行情、价格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曾在股市做庄、在房地产市场长袖善舞的企业界人士来说,书画市场的盘子简直小得可以把玩于掌股之上。我熟悉的一位房地产老总前几年在进入书画市场时曾说:我拿出一个楼盘,就可以把一场佳士得、嘉德拍卖会的全部拍品都买下来。他确实具有这样的实力。他们的介入,给书画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投机性。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也是当今书画市场不同于历史上书画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总,私下以每平方尺不到1000元的价格吃进了本省一位画家的数千尺作品,再在拍卖市场频频出手,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价格拉到每平方尺3万元以上,当大家都在为这位画家疯狂的时候,他私下已经以每平方尺1.5万元的价格出手了一大批画,获利达10倍以上。这种手法,有点类似股市的做庄。
一些书画家,也借鉴了楼市的营销手段,采取不断提价的办法,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价,让买画的人感觉到保值增值。问题在于,买房子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生计的大事情,贷款借款都得买,所以尽管楼市可能不乏“泡沫”,但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但是,书画毕竟不是家家户户所必须的,而且当代书画也不至于如同土地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所以,持续上升的动力就相对不足。把自己的书画和房产等量齐观,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性很大,“资本大鳄”睁大眼睛寻找利润丰厚的目标。它是朝三暮四的,决不可能从一而终。前些年股市萎靡不振,不少资金流向了书画市场,在获得丰厚利润之后,适逢股市迎来多年未遇的牛市,大量资金撇开书画,转而投向股市的怀抱,也自在情理之中。书画市场忽然陷于疲软,釜底抽薪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因素。不久前,据说沪杭一带楼市又疯狂起来,一些优质楼盘又需要排队派号,我不知道这是房产商的炒作,还是市场确实如此,但至少说明,“资本大鳄”在“牛市”里饕餮一番之后,又朝房地产“杀回马枪”了。
有人或许正在傻傻地期待“资本大鳄”重新返回书画市场,为疲软了好一阵子的书画市场注入强心剂。我倒觉得,就书画家和普通书画收藏者而言,最好还是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应该认识到,经历一次“洗牌”,让书画市场回归到正常轨道,是一件好事,是必须的。再让“资本大鳄”来扫荡一番,看似又一次“火爆”了,但未必是福音。因为,在“资本大鳄”面前,广大普通收藏者终究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盲目跟风者,只能陷于“套牢”的困境。书画家或许从中可以分“一杯羹”,但是得好处大头的肯定是“资本大鳄”们,而且,书画家往往是以破坏自己良好的创作心态来获得那“一杯羹”的,从成就艺术家的艺术理想来看,大都得不偿失。从某种意义说,书画家和“资本大鳄”的“蜜月期”并不长,更不牢固,反目翻脸的事例屡见不鲜。原因只有一个,“资本大鳄”永远是以博取巨额利润为出发点的,再高明的书画家也未必能成为他们的对手。
我期待着回归,让书画创作和收藏回归到原有的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就是,书画家以艺术创作为中心,以达情适意为出发点,用愉悦的心情来创作高雅的精品,而不是用批量生产来进行不断的重复劳动,把书画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收藏者则多一点欣赏,多一点投资,少一点投机,少一点盲目,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收获,做到一举两得。
股市创造“神话”,也催生“跳楼者”;国内外不乏靠房地产发财者,也不乏因房地产而破产者。书画一旦成为“资本大鳄”手中变幻莫测的“牌”,其结果也是一样的:有人获得巨额利润,有人充当垫背。不当垫背的唯一办法便是:不去眼红“巨额利润”。有兴趣,有闲资,有喜爱的书画家和书画作品,就收藏一些,收藏了,也不要指望它马上翻番上涨,无意得之,反而有更大的惊喜。倘若功利目的太强,当了书画家就非卖钱不可,参与了书画收藏就非要发大财不可,一则不现实,二则心太累,何苦呢? 有道理,现在一些书画作品的重复制作现象皆是.就不是真正的艺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