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功态与功态书法 □马流利
书法功态与功态书法□马流利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东方艺术的精灵。几经蜕变,几经定型,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书体、笔法、章法都难以复加和突破。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毛笔文化的式微,标新立异的美术百花园也难觅入古出新、雅俗共赏的书法杰作。更为严峻的是,我们很难接近书法创作的真诠:严格扎实的童子功力、深厚广博的人文修养、优雅闲适的笔墨情趣、远离功利的性情演绎。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书法的窘境与困境。好在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和崛起,我们有责任和信心探索全新的书法教育方略,让传统血脉流传有绪,让书法杰作不断涌现。 一、书法功态释义
书法功态,就是上文提及的书法创作的真诠,就是书法家临池挥毫、心手相应、书与意会、神思迹化的创作状态。
这是一个自如的状态。没有思绪的羁绊,没有技法的牵掣,没有笔墨的制约,一如平原跑马,长空掠鹰。
这是一个自在的状态。只是情感表达的内在驱动,只是笔墨生发的机缘闪现,只是结构章法的浑然天成,就像天上行云,山间流水。
这是一个自足的状态。无须刻意安排,无须牵强构思,无须外力激发,好比佛性慧光,本来具足。
这是一个自然的状态。春暖花开,夏木葱茏,秋山尽染,皆因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书法功态是一个功的状态,书法家技法功力、理论功力、表现功力、神思功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功的状态,是书法家超越自我、超越法度、超越功利的类似于鬼斧神工般的理想境界。
二、书法功态成因
书法功态不是初学者能够企及的。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传统书学的消化与吸收。要通晓中国书法史,熟谙真草隶篆笔法史,还要对书法美学和历代碑帖精华了然于胸。然后根据自身的秉赋和天性着重研习某家某帖或某体某碑,务求专精厚实,触类旁通。
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陶染。要有明师指授,学友砥砺。要与时俱进,把握社会文化的主旋律。经常参加书法沙龙与展览活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得精英文化的共生效应。
再者,是道德、情感、学养的积淀与升华。要加强道德修养、情感培育和学养修为。道德可以提升艺术,使技进乎道;情感可以催生艺术,使笔墨摇曳多姿;学养可以涵育艺术,使书法深沉华美。
三、书法杰作的诞生
古代书法大家植根于深厚的书法传统土壤,沉浸在浓郁的国学氛围之中,临池挥毫之际,书法功态往往能够不期而至,智慧的甘泉在毫端汩汩流淌,把文字线条演绎得烟云满纸,出神入化。传世的书法杰作由此诞生。
王羲之的《兰亭序》
东晋书圣王羲之幼学卫夫人,后学钟繇,转益多师,各体精能,为当时书学之集大成者。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友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放浪形骸,畅叙幽情。王右军乘着酒兴,展纸铺毫,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文思泉涌,笔底波兴。在一种十分玄妙的书法功态引领之下,序文一挥而就,有如神来之笔,其风神韵致不可端倪。评者曰:虎卧凤阙,龙跳天门。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唐代大家颜真卿与二王父子一脉相承,并融入自己的浑穆雄强、正气凛然的威仪与风范,开一代风气。颜鲁公在安史之乱中,弃笔从戎,气冲霄汉。战斗中惊悉贤侄在沙场殉难,悲慨交加,难以言表。唯一的宣泄渠道就是诉诸毫端,排解愤懑。于是,在一种别样的欲罢不能的书法功态推动下书就的祭文汪洋恣肆,***鼓荡,翰逸神飞,气如虹霓。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宋代大文豪苏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诗文书画造诣颇高。在其被谪黄州期间,与佛印和尚过从甚密,文人雅趣与佛学禅味水乳交融,激活了东坡居士的“无意于佳乃佳”的书法功态,使其轻松写就的寒食诗词翰焕彩而线条丰美。全篇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宛如一首结构严谨、旋律优美的田园交响曲。 (未完待续)
总结得好!face15 face18 复杂/,有不同点.无利,研究者吃什么,见过普通书者有多么拮据吗?闲余养心什么的话,又是到自娱乐段,送人字,还得自裱.有趣吧/到底,就算大概有多少年轻的没有摸过毛笔的有多少呢,谁在写字呢.以后谁在写.呵呵,见谅,聊了两句. em2 em1 em1 em1 em2 em2 em14 em14 em11 em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