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2:11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七十章

老子篇章翻译之七十章

【题解】
这是老子的自我推销篇和苦闷心理篇。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很容易懂得,也很容易实行。但是偏偏天下懂得他的理论的人极小,实行得更没有。因而,了解他的人很小,像他这样身穿粗衣怀里藏着美玉的人,不多,也很苦闷。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周朝没落的时代,之前,周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但自从周平王东迁后,诸侯根本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政令征伐自诸侯出,为了拥有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无义的称霸战争,力图成为霸主,在竞争中先后出现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最后发展为诸侯国之间的吞并战争,即战国时代。这时晋国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形成了韩、赵、魏三国,从而形成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几大国间战争频繁,竞相进行改革,增强国力,各大国之间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合纵就是东方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是位于东方的楚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燕国之间的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但是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推行合纵政策的主要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各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曾一度联合起来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打击。连横就是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后来,秦国任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成功地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政策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联合,跟齐国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变化大,但总的趋势是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来越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推行的政策是富国强兵,崇尚实用主义,在内政上推行强国改革。但老子和孔子当时所主张和表白的政治观念却是保守和退却的,这样的政治思维当然是与时代脱节的,在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心目中自然丧失了功用主义的实用价值,在敌存我亡的情况下当然被冷落,《道德经》里的政治主张,在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的理念中自然一文不值,在当时争雄和吞并的政治家视野里,老子和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因而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都郁郁不得开怀,因此老子之书在当时不单无用,更是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老子的苦闷便由此而生发。可是在封建社会的西汉和东汉、隋朝、唐朝、宋朝等朝代却被充分注重而制定出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注释】
① 宗:尊奉的意思。
② 君:主宰。
③ 则:效法,以为榜样。
④ 褐:用麻或毛做的粗料短衣,古时为平民所服穿。

【译文】
我的学问很容易懂,很容量实行。可是天下竟然没有人懂得我的学问,更没有人实行。我的学问有尊奉的根据,我的行事有所主宰。因为人们无知,所以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极小,效法我的人就更难遇到。所以,圣人的样子是身上穿着粗衣,怀里藏美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七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