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3 12:40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二

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二

【题解】
此篇是老子的政治篇。“朴”是对“道”的规定,老子要求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道”的要求。“道”产生了宇宙万物,因此,老子比喻“道”是宇宙万物的雌性生殖器,具有伟大的母性精神,所以“道”作为产生一切的一个理念它是老子哲学的一个最高范畴,作为具体规律,它无处不在,一切事物依赖它而形成、存在和发展;作为一个虚体的存在,它既是小之不能最小,又是大之不能最大,对于由它而来的作用也一样,因此,世界上没一样东西可以臣服它。它更是天地和谐的象征,是世间吉祥的体现,当天、地和谐相迎合时,上天便降甘露于人间,自动均匀,人间便喜庆丰收,这是因为天地保持了“道”的本质,所以侯王们应该掌握“道”并保持“道”的本性和德行,侯王们掌握“道”并保持“道”的本性和德行,则天、地、人和谐吉祥,不用命令人民,人民自然把事物办好。最初圣人创造的政治制度是根椐体“道”而来的,根据它创立人间的政治组织和设立各种官位,管理人世间,作为人民的最高管理者,老子认为他们有了名位就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利用名位和权力成为压榨人民的工具,这样就能避免种种的危险了。作为人世间的最高统治者,不仅要有榜样的作用,还必须具有宽容性和包容性,比方“道”为天地所归,像川谷要流入的大海一样。当时社会处在纷争之中,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乃至于压榨是非常严重的,老子便以这篇文章作为对当时统治者的过分行为进行劝戒,所以当时社会处于春秋战国的背景下,老子的这篇文章是别有所指的。当时社会处于混乱之中,这是很不正常的,老子反对战争,也反对用武力统一天下,他没有意识到当时必须以战争结束战争的必要性。其实当时必须富国强兵,走一条以战争粉碎战争的道路,结束社会的混乱局面。社会处于混乱之中很难发展生产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社会要走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就是当时生产力出现了突破生产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出现了铁器牛耕,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必须使用武力手段,即战争行为,以战争结束战争,因为只有结束混乱局面,才能使国家统一,发展生产,让人民安居乐业,造就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成熟。当然,现在以过高的眼光要求当时的老子是不切合实际的。当时的法家政治家才有这种眼光,所以他们要求国家变法图强,并且他们也实实在在地做改革工作,商鞅舌辨群雄,赢得了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国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变法图强的革命,使秦国强大起来,最终秦国以强大的物力和兵力统一了六国,社会政治才走向正轨的发展道路。在这篇文章中,老子主张消弭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张扬政治影响,作为执掌权力的“圣人”处于不张扬其影响力的背后。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① 道常无名:“道”以无名为常态,所以说“道:无名。
② 朴虽小:朴是对“道”的一种规定。小,这是就“道”的超形象、超感觉而言,是说“道”的微妙无形体。
③ 始制有名:制,裁的意思,这里是指制裁。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然后据气立名。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的,其朴素虽小,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臣服它。侯王如果能守住它,人民将会自动归服。天气、地气相结合,便降下甘露,人民没有奉命令而自然均匀。有了管理,就有了名位,名位既然已经产生,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了。比方“道”为天下所归,犹如川谷之水归入江海一样。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3:54

曾柏清:

孤独

孤独,一种死亡的极致
从巨大的寂静和空虚中生发
使你在精神晃忽中死亡

站在高处,聆听这种哨音
它被死神所催化,对于空虚的生存
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彷佛是一种生命的虚脱
攫住空虚的心灵,在引发的晃忽中
伸出魔鬼的爪

它的源头是绝望
衍生着种种的孤独,像三毛
那样了断一生

和我从生长中所听到的语言产生巨大的反差
那种破土而出的希望和蜜语,从幼稚中走向繁盛的强大
完全相反

它其实来源于生活
是一种生活的距离,并且离开生活的根
于是绝望便产生,灵魂抓不住生命的绳索

是的,一切的生存脱离不了生活
一切的空虚和孤独是从脱离生活中生长
一切孤独的死亡是因为看不到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