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3 12:01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十七

老子篇章翻译之十七

【题解】
此篇是老子的政治论。他评论统治者,纯粹从自己的道家思想出发:无为而治的道家统治者最好;次好的是亲民的儒家统治者;最次好一点的是令人畏惧的法家统治者;最差的统治者老百姓根本不服从他,还侮辱他。因此他说,行无为而治(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办事),为人民的生存提供广阔空间,很少发号施令的道家统治者最好。但这种很少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存在过,当然按照社会的规律性进行统治的统治者是最好的,但是到底要按照怎么样的社会规律进行统治?老子没有说,也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什么,春秋战国的结局是什么,时代发展的最终趋势又是什么,老子没有预测,当然他也不会预测,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突破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因素,老子也不能提出适合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社会发展按照什么规律进行,老子是盲目的、凭空想象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不为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老子评价统治者只不过是泛泛而谈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结束战乱才能谈其它,因而当时崇尚的和需求的是实用主义,像法家的思想家和像张仪、苏秦的纵横家才被社会重用,老子和儒家的思想根本进入不了当时政治家的视野,但是他却还说,儒家的思想家比法家的好,可见他是不顾实际的,是反社会和反历史的,是不清醒的和要受到批判的。历史上,正因为法家人物在政治上力主去腐革新,冲破贵族阶层这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改革,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建立了属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生产关系的要求,才使国家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没有当时法家的改革而想统一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没有后来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就不可能固若金汤地统治中国二千多年。没有儒家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的作用,封建社会的统治也没有那么牢固。所以,法家如果不管用,统治者就不会采用法家的主张,同样儒家如果不管用,它就不会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老子一直主张国家按照规律性进行管理,反对过分张扬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以及滥用政治工具,主张消解意识形态,因此,如果按照老子的主张管理国家,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将淡化,而建立起一个没有意识形态的社会。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① 太上:比上还上。
② 下知有之:太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所以下知有之而已,意思是服从太上。
③ 其次亲而誉之:不能无为处事、不行不言为教,立善施化,使下面得亲而誉之。
④ 贵言:惜言如金。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下面老百姓仅仅知道有他存在,跟从而已;次等的统治者,亲和爱民,老百姓对他有感情,因此赞美他;最次等的统治者,不施仁恩而施威权,老百姓对他畏惧服从;最下等的统治者,老百姓不但不服从他,还侮辱他。发号施令太多,不足信任,才有不信任的事情发生啊。所以最好的统治者悠闲无为,很小发号施令,事事成功办好,结果老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都是这样的。”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4:28

曾柏清:

除"道"外,一切现象界东西都相对而言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