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3

我我我我我
刘先生好,我问几个问题:
1.有必要从残纸,写经等"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吗,清代推崇碑学是有矫枉过正的必要,今天从"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是哗众取宠还是"民间书法"确很优秀?是不是再过几百年,今天的小孩随便写的"书法作品"会被奉为"民间书法经典"被后世书法家顶礼谟拜?
2.学帖,二王是不是就要尽精微,用尖锐的小狼毫表现出作品的细微映带来?而写碑,就要"金石味"笔不到意到?
3.现在书法用语越来越"摩登"化,如"线条""节奏""构图"一听就是西方美术的东西,有的书家曾指出这种用语极不妥当,公以为?
4.现在什么都讲"古法"有很多人都在讲"古法用笔"但又密不示人,或者说"早已经失传"但我们现在一般的用笔方法临古贴效果也可以很像古人啊,是否有必要研究"古法用笔"?
5.有人讲唐楷是唐代美术字,还有人讲峄山碑,泰山碑,孔庙三碑是当时的美术字,公以为呢,是不是在古代是美术字现在就不能学了?
6.现在有很多专业院校有书法专业,书法学位,硕士,博士,而古人是没有这种教育的,学历高书法水平就会高吗,对此你怎么看


刘正成回贴:

      1、当然不是!所谓“民间”,确切说是旡名氏书作,壮魏墓志就是宫廷书法;

      2、是的;

      3、我同意,不是“线条”,是点画;

      4、不必。古人多坐着写字,今人多站着写字,各有奥妙;

      5、当然可以学,所谓“美术家”也是极而言之;

      6、学历与水平岂有绝对性匹配,艺术需要秉赋与性灵,才人不世而出也!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12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5

包公听涛
你好!


请问刘先生,
如果中国书协再邀你出来主持大局, 你愿意吗?


刘正成回贴:

      这是伪命题,没有选择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14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6

绍德子
刘先生,首先向您问好,学习书法,一般说草书最难,草书最能体现书家的境界,在这里,请求教先生欣赏和评析草书的标准是什么,写草书最大的忌讳是什么?谢谢!


刘正成回贴:

      最大忌讳是字法不熟生造!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16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7

刘公正在线答网友提问~~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8

李剑波无为轩主
刘公辛苦了
但也是我辈之幸也
楼上各位提的太多我只想提一个问题
当今书法在历史上如何定位?前景如何?
谢谢刘公


刘正成回贴:

      超过清代,略近北宋、晚明。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19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8

一角冰山

新手
最后一个问题
不知道来得及否

请刘先生评价一下石开先生的篆刻艺术及书法艺术.谢谢.


刘正成回贴:

      篆刻独步当代,书法自成一格!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22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9

七七
还有个问题,从魏碑里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好难哦,请求赐教


刘正成回帖:

      试一试,把方头換成圆头,把扁字变成长字!哈!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1 02:24 编辑 ]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09:29

时间过得太快,三个小时一晃而过!我主要忙于校对前面的回帖,没有即时回答网友的提问,很抱歉。等我晚饭后略事体息,所有发贴必一一作答。
   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谢谢中国书法网!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0 20:08 编

曾如影 发表于 2007-6-21 10:05

QUOTE:
原帖由 车帝麟 于 2007-6-20 18:15 发表
请问刘公
地域书风展是以省份为主的展览
今年五月已经开展了闽南风.陇上风.齐鲁风三地

那么地域书展准备几年一次?每次都三个省份吗?下一展是哪几个省份?
刘正成回贴:

      哈哈,我夫人请客,你为什么不到?

      一年办一次办几次都行,看条件成熟即可。目前已有几个地方有意愿,今年底明年初吧,太累人!

煜山 发表于 2007-6-21 12:34

em1 em1 em1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刘正成先生2007年6月20日答中国书法网网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