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剑 发表于 2007-6-22 23:22

原帖由 灵芝 于 2007-6-22 19:5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你承认书法审美多是个体的,也就意味着经典是以个人为单元认定的经典,如此,人人都有一个经典版本。如果按你所说的书法的审美标准就是经典,不等于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审美标准吗?这不还是等于没说或者废话吗?
你怎么能这样认为呢?个性永远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了共性,何来个性呢?就好像你每天吃三顿饭,你老公每天也吃三顿饭,为什么会一样呢?都吃三顿。

艺术的共性就是长期的集体的个性认同,林散之老说:“三百年后盖棺定论”为什么会这样说?通常一门艺术,时间越长,即经过长时间的检验,经过不同时期、不同艺术思维、不同个体的检验,留存下来,它的经典性就越高,越不容质疑,为什么王羲之比王镛更被人接受?换个说法,假如王镛是晋人,王羲之是当代人,你信不信王镛肯定比王羲之更会被人接受和认可?

所以你说的:“不等于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审美标准”是有个前提的。就是共性。

不要老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也不要纠结于文字表面的问题,我写下一百字,但我很可能作了一千字、一万字的思考,而你看到的只是那一百字。就匆匆回复,

灵芝 发表于 2007-6-23 00:41



你怎么能这样认为呢?个性永远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了共性,何来个性呢?就好像你每天吃三顿饭,你老公每天也吃三顿饭,为什么会一样呢?都吃三顿。

艺术的共性就是长期的集体的个性认同,林散之老说:“三百年后盖棺定论”为什么会这样说?通常一门艺术,时间越长,即经过长时间的检验,经过不同时期、不同艺术思维、不同个体的检验,留存下来,它的经典性就越高,越不容质疑,为什么王羲之比王镛更被人接受?换个说法,假如王镛是晋人,王羲之是当代人,你信不信王镛肯定比王羲之更会被人接受和认可?

所以你说的:“不等于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审美标准”是有个前提的。就是共性。

不要老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也不要纠结于文字表面的问题,我写下一百字,但我很可能作了一千字、一万字的思考,而你看到的只是那一百字。就匆匆回复,

哈哈,我也没有说你没有深入思考呀!不过,书面辩论就是靠文字的,你的一百字思考我怎能理解成一万字的思考呢?我想谁也不会吧?所以我只有在有限的字面理解。而且,个性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的我也明白和理解。问题是,如果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经典版本,岂不说明所有文字留存都有可能成为经典的吗?再推论下去,这个共性就是所有个体经典版本组合而成的经典共性。很难想像这个经典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经典哟。还是等于没说。
我不是咬文嚼字,是我实在不能理解你的观点。
看来,在网络里面探讨一个实质性问题也存在缺陷。不过我只所以跟帖,还是期望能从中发现和寻求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你如果觉得我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或纠缠于文字表面,那我只好不跟了。
顺便还是希望丁斑竹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系统的阐述出来。就是把你所说的一千字一万字的思考系统阐述出来。这样别人才能清楚你的思想,庶几,会减少很多因断章取义而引发的不必要争论。


[ 本帖最后由 灵芝 于 2007-6-23 00:55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3 01:30

看了二位论辩者的发言,让我想起文学理论的一个公案: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结论对吗?

这是就“审美主体”而言的,

那么,就“审美客体”而言,“哈姆雷特”只有一个。

恩格斯也说过“典型人物”的“这一个”。

到底是;

“哈姆雷特”只有一个?

还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哪个结论对呢??

谁又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呢???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23 02:41

恐怕莎士比亚也不知“哈姆雷特”是谁。

红荆藤 发表于 2007-6-24 00:37

回复 #63 琴岛大布衣 的帖子

你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能被大众所接受原因,也是莎氏伟大之所在!

不知琴岛兄是如何解读的???

还有你反复引用的“老姥遇题扇”的典故,它也能说明书法为普通民众服务的道理。

红荆藤 发表于 2007-6-24 00:38

回复 #63 琴岛大布衣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红荆藤 于 2007-6-24 17:38 编辑 ]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7-6-24 12:57

草草浏览一遍,
丁剑和心得说得有理,
红老师好象至今没转过弯来.

em2 em2 em2 em2 em2

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24 15:05

回复 #67 抱朴散人 的帖子

可能没转过弯的是自己呢?

一块硬币,一个看到了正面,一个看到了背面。都是那块硬币,但是都不全面。对,但不全对。em4

红荆藤 发表于 2007-6-24 15:39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7-6-24 14:5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草草浏览一遍,
丁剑和心得说得有理,
红老师好象至今没转过弯来.

em2 em2 em2 em2 em2

愿听抱朴版主的高论!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8:43

原帖由 红荆藤 于 2007-6-24 00:3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能被大众所接受原因,也是莎氏伟大之所在!

不知琴岛兄是如何解读的???
...

如果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审美标准”以那位读者为标准呢?

总不能有“一千种”标准吧?!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与丁剑讨论:当代书法审美主体与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