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34

书画家为什么不用篆刻大家的印章?


是的.书画家缺少用印的素养固然是主要的问题.但当代的篆刻家们越来越脱离共性的个性张扬和为显示其水平而标的比清民印家还要高的价格更让人们敬而远之!反而是许多正在模仿中的印作更能配合自己的作品!更物美价廉.

哈哈!小家们用大家的印,好怕一颗小印夺了全篇的风采!大家用大家,都个性.碰得上的又是少数!

情到深处人孤独呀!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37

[讨论]书法之路已被前人写尽了吗?



一个网友问:
虽说学书法史知衍生,找规律,知方向。
但是也有学史而迷茫的时候啊,比如自己想走的某条路已经被古人走到极致了,如果再走下去必然鲜有突破。甚至会感到绝望,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答:
不怕!
学字是照着古人走,写字是照着自己走!
一旦放开自己写,就由不得古人了!
放不出来时,还在古人字里找自己发展时,当然会绝望!
追求自己的人格的卓然独立,性格的形成,修养学识.才是出己之本!
当自己的意识形成,能力达到,眼光具备,信心满满的时候.就知道该做什么了,自己就自己冒出来了!由不得谁了!
现代的出头的机会太多,很多人还在临习阶段就想一试身手,满脑子是字的时候,字都是古人的字,写到脑子中无字的时候,就到一定的火候了!
揠苗助长的结果就会徒生烦恼!
书法很淳,但酿之很久!
虽一分之高下,差之毫厘,其内功却相差万里!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43

[讨论]书法之路已被前人写尽了吗?


意识要字势,笔势了然于胸.超越行笔!如读文章时口念此字则目已及下句矣!
能力则落笔不思,待书完返观,无一笔怠,且有奇观!如读文,字随口出,字正腔圆,时有声情迸采!
眼光如炬,透过字面,直解书者心胸.读文,读不懂,摸着念,何能动人心弦!
三者相互影响,递进,无长,无短,无尽!无无用功!只练一样者,到一定程度定有局限!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43

书法的形式和情感


不能进入状态就提不上情感!
何为进入状态?
就是忘我.
忘我不是忘了我,而是忘了形式上的我,而表现真我!
形式不是被忘记了,而是因为技法,字法,章法都不再是想法的时候!

和还在基础中学习的人讲情感就好象与正在求职,正在操办婚礼,正在提包送礼,正在闹饥荒的人论禅布道一样!
只有摆脱了现实中实的羁绊,才可能心无旁鹜的谈虚论空.否则就是在装模作样!

古人难,难在每个时代都只有一定数量的贤达,而这些贤达又不一定都在书法上如醉如痴.
今人难,难在少了书法的自然环境,多了"化工厂"的催化,让还没反应完全的"材料"直接送去成型!
没有过基础关的人一味的抒情(论禅),就成了大家常讲的"野狐禅"了!


前人的形式只是适时的应用,今人的形式做好了是渲染气氛,做不好是喧宾夺主.因为今天的形式被过分操控了,而今天时事的变换让人们根本没时间去思考.而最抢先入眼是形式,停留在眼里又转换到下一个视野,形式依然是主要的视觉成分.形式调动了人的情绪,但震动不了人的心灵!

情绪随情景变幻,震撼终生激荡.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44

恨古人不见我们


所谓对二王技法的传承,当代只停留在模仿和复制的阶段.远提不上掌握!
技法的掌握不是每一笔的酷肖,离开了原型就"一无所有".而是掌握方法以后的运用自如!这种自主的运用当代几乎没有,更敢比古人!

当代"书家"尽皆如此,让人们的眼睛看惯了描,分不出了描和写的区别!描得象的就比写得真的更谙笔法吗?

道理很简单.学雷锋就非要参军学开车?就非要艰苦朴素到节衣缩食.更有甚者,就要开车时在靠背上加块垫板?甚至说把腿锯短一些好更象...这个道理很明白,但到了写王的时候就又不清楚了!

以高水准的书法来衡量的话,当代的"书家"在古代根本就不入流!!!

靠新鲜书体去"首创"的人们不是超越古人,只是发现古人而已.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
是啊!能在艮古的荒原上种草与在森林里秀出看起来都是独造,但所差者,高度也!荒地都种上草了,森林也变成荒地了!人们没了木料建房了,都反朴归真去住草房了.
在当今分辨不出"静",而只感受动的"蛤蟆"世界里,宁肯做"社会主义的草"也不做"资本主义的苗"者,大有人在!

草与木比质?比坚?比寿?就不在一个等量级,怎么比?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45

论"熟后返生"


"熟后返生"是一个规律,有一段时间内的反生,好象"小循环".也有一生的反生"大循环"

按规律来讲当代的很多展览会在催"生".催的没熟的字"一定"要"生".否则就不够评委"看"!
展览的优点是激发了人的潜能,鼓励人们尽快进入"小循环".从而循序渐进.缺点就是误导了不少人去一味的做"生".而难以自拔.耽误了这个时间段应该做的很多事情!

"小循环"可随周边的变化而改变,有时可主动创造机会,多属丰满羽翼者.而"大循环"则随着人的成长和经历而变.由不得人的主观意识所左右!

多少叫熟,不同人有其不同的标准.个人审美观使然.
何时返生,待羽化具象升华到抽象的时候自然就改变了.

着急返生就容易夹生,当代夹生者比比皆是,非我等前车之鉴乎?

半耕草堂 发表于 2007-2-4 15:54

有机会定当面请教,

先生论书客观实在。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5:58

WUWEI网上评论(打字)


论吸收:


好的牛肉煎的好,但先要餵好味儿.或加调味,让味中有肉,肉中有味!才是佳肴.
但要小心别把味加杂了,加怪了.吃不出原味来了!






邓代坤小草:


哈哈!说白了就是把每个字当成了机理的一个分子.就称作"缩微书法"罢!

抄经也罢,残纸也罢,多多少少还看出些心理,状态.这种堆积好象没有生命的生理切片放大在显微镜视野里,凄惨,荒凉理不出头绪!

不动的细菌也罢,死去的病毒也罢,确可谓"生命的形式与形式的生命".

建议进入服装和装饰领域,将有广袤无垠的发展空间!(此话当真,决非儿戏)

它们更需要机理的革命!!!






成家:


当代都称书法家,但比起前人都还入不了流!

多少人靠临摩得象就成了"大家"!
多少人在集古字,或意会古人已经被称做"现象"了!

现代人学字,在古人的字中找字,找来找去还是人家.脱了人家就没什么了.要自己生自己的字,就要先明白生字的道理(练生精,悟生气,抒发生神).组合要靠能力.这个能力在古人的字里学不来,勤练也练不来.要在社会,生活中锤炼出来!

基本功需要时间,能力的锤炼需要时间.怎么速成?

古人没经意写,但天天自然的写.在写自己!在写人!
今人没命的写,为了写去写.在写字!

有了功夫打底,人成了,字就成了!






张羽翔:


形式,用墨,用笔,成篇都有可学,借镜之处!学习了!

完全借助技巧诠释古人,但了无自我(实体)的支撑.把自己做模特衣架,把古人的衣服穿上去!更象自然博物馆里的动物标本,看着逼真但肚子里塞的都是草!

如果人们能看到书法中的精华--生命的话,不难看出小弟的字还在书法的外围打转转,
陈忠康觉悟了,正在找回自我(虽然路很漫长).但小弟临的活,空间大些,反而要浪费更多时间才能意识到没有自我!

要有技术,但绝不只技术!要有感觉,但不是诠释他人,而是抒发自己!要想有精神,自己先要精神!精神学不来,要自己焕发出来!

真不想看到注重肤浅的外形者大行其道,如此书法,末日不远了!
      
               




妄自尊大:


学院派只开花(临习加论文)不结果.学无以至用!好象学武术,只会打套路.到了散打就无从下手了!

社会上练书法冒进.不学武,先会打架,不论就里.占山为王,不可一世!象程咬金,就那三板斧.

书法可以群众性的搞,但成就者定是高学养,高品位,高智慧者!要有慧根!努力增加后天的学识吧!
      
      
      




书法的前途:



书法在中国将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文化修养!就象西方的小提琴,钢琴.

具有动手,动眼,动脑,动心.

有历史,有技能,有学习,有创新,有韵律,有耐心,有格调,有思想.

尊古,尊贤,尊师,尊友,尊重其它艺术!

很多家长盲尊西方,一味的推崇.实不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很多的艺术家在世界上被承认,是因为他/她们的特色是以东方的意识去诠释西方的艺术!法国的赵无极画中的钟鼎意识,美国丁绍光,陈逸飞的地方民族风情都是最好的证明!

不要担心书法的前途.物质的充实将透露出精神的匮乏,书法将是精神的补充之一!

高度的文明要有高度的品位,在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书法将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她是一个人的修养,追求和面貌.是精粹的标志!现在的书法狂热和拍卖狂热正是这一进程的暖身和誓师,而我们正走在这个行列的最前端!

努力吧!同志们!





我通篇没有用"贵族"这两个字,主要是人们根深蒂固地把他们与"寄生"划了等号.
须知这个世界没有攫来的晚餐."贵族"靠的就是他们的素养和修养,他们的交际应对,欣赏品味,形成了一个范围.多数是成功者,再加上"贵族"的点缀.互不可缺!
贵族,贵族,珍且贵的一族.据说三代才出,不虚!







拿捏指掌:


持稳和掌虚的拱力.象打太极般的揉化笔杆.腕沉卧卵,腕提悬针.







是瞩目主角的抒发呢?还是随声附和?


从附和到自我中间差的远了!
书法的情是发自内心的.借来用只能喧嚣一时!就象给蒙娜丽莎画上胡子,叼上烟袋!终被激动了一下的人们淡忘!
小弟就是把王,米加转,加速以达到当代的速度,但同样只是激动一下而已!因为展示的背后没有一个鲜活的,充实的,完善的,独立的自我!(人们不记得雍正,毛泽东在电影中的形象,却津津乐道唐国强的是非.这就是现代的浅薄和悲哀)
这个自我哪里来?生活!只有生活!

学来的东西都要经过实践才知道学没学到!
小弟,白砥,忠康都是好学生!
张学的活,白学的广,陈学的深.都还没用到自己,就是所谓的集古字阶段.入的越深越难出!现在名过其实了!将来出水才看两腿泥呢!写自己的路更长,更难!曹宝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人讲:

如果是为社会而创作,你就是一个失败的艺术制造商!谁叫你不为全社会广大群众考虑,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如果是为你自己的心灵而创作,那为什么一定要被社会所承认?
    既要按自己的意思做,又 ...


答:
您把两方面绝对对立化了!



这要看艺术家的个性.有愿为人人的,有独立个性的.但只要有水准的都会被承认,被尊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相信艺术的社会价值会越来越接近她的艺术价值的!

不管大家喜不喜爱,流行,传统,前卫,民俗都有高水准的艺术,不是只有宫廷的古典的正统的专业的才是高级别的,优秀的!

郑板桥好刘墉一样好!虽然前者奉民后者奉君.

俗的艺术家为历史为他人服务,伟大的艺术家为自己服务!







写字 还是写书法:


纯写字的人是在古人那里找自己,大家是在生活中见古人.大不同也!





时弊:


有传统有依托,要创新先创己.创己不在字中,在生活中!不是抛掉传统就是创新,而是要运化传统为己所用.有多少自己就写得出多少自己.强要出头,出自己就象文革中虚报亩产,钢产一样,到头来害人害己!
我怎么看现在的"书法群众运动"怎么象书法的"******"!

现在书法需要形式但不依赖形式,更不能从形式出发!

构成与空间只是书法中太机械太小的部分!

单调是见的少了!审美的多样化,视野的开阔,眼界的提高,个性将决定气息.气息将左右形式!
了解前人可研其构成与空间,以便肢解分析字中的结构妙处.但创作亦延此角度定作!舍本求末的书出,自然了无心意了!






晋最好?


有人向佛,好象其他的宗教都是邪道.这些人没有真正参到佛!独宠晋者类此!







若干经验:


1,我只说过虞恭公碑是最精的欧字,并没说为练习的首选!虞碑为暮年书精炼无比,且字小.书家太定型的字不宜初学,因悟不到那么深,反而盲目的学其特性,东施效颦.字小又不宜初学的放大.同样一人的字小和大的美学视角是不一样的!
2,我的经验是拳头大的字是分野.但因人,要看人的风格(放与不放),悬肘写小字可练臂力.但再好也不抵用腕,用肘稳健,自然!
3,以行笔的路线和笔画的外廓为条件,找出运笔的规律!熟练了再加速,你会发现有些轮廓(效果)一定会在笔的翻转中,一定的速度中,和不考虑用笔只考虑内容的情况下完成!这就是我将来要阐述的三级笔迹的一部分.








转笔:


写的快,锋的开合才能倏乎写意.哪有时间转笔?

写的太慢,不能运用笔的弹性走合,当然要去转了!这些在临帖中的窍门无助于创作,反而害了创作!该"转"的地方往往都是蓄力的地方!一转笔力都泄到指上,纸上就无力了!

写熟了,锋不舒服时不想掭笔断兴转转笔,有之!
重要的笔画(被注意,被重视到用笔了)要达意但笔不顺或锋不应手时,有之!
都是书者随意之处,不足为法而论之!

顺言:食,中,拇指指肚捉笔者得捻(转),以关节弯曲抱笔者难矣!








用笔有人论"结字因时相传"是"时机"



哈哈!启老有朝一日入不了历史大家"名人堂",问题就在忽略了用笔,少了应有的丰富!

用笔不变,是因为字体没变!
结字因时代相传衍,是因为历代的审美不同!

所谓"时机""运气"之论为偶发的可能,怎能与"用笔不变""时代审美"这种必然规律相提并论!
更何况"时机""运气"这种没油盐的话谁不会讲,还要轮到堂堂的赵大官人去论?还被大家奉为圭臬影响到今?!

下功夫吧!"时机""运气"时,时来运转,功夫不到,有又何用?
知笔法者难道只传了得笔法的一个?非也!

古人的章法是在实用中自然形成的,是现代人的天然缺陷!没办法,缺嘛补嘛吧!
就怕无脑,那就补嘛都不灵了!







自信是书法内涵升级的一个大坎儿!


三,四十岁是坎,以前搭在前人的肩上好象挺挺的,但以后要写自己了就要拼命推开前人.因为腰杆不硬(字外功)便变得摇摆不定,大失水准!

当代书法出不来大家就是都在纯练书法(技法)忽视在生活中的做事,做人和成功,成功不一定都大红大紫,轰轰烈烈,位及人臣,腰缠万贯.成功是完成自我的价值的表现,只有成功的人才能真正的发挥自我(写出自我)!那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不可能靠临帖,读书等学习得来,它要靠实践来验证我们的学习有多少被掌握了,要在实践中锻炼我们的能力,正确的完成让我们逐渐产生自信.这种自信最终表现在书法中,但却来源于实践,这个实践生活中占了绝大部分,书法的练习只是一小部分!如果只在这一小部分中讨生活当然是"营养不良"了!以这点儿营养想出大家,无疑是痴人说梦!

时代书法特征来源于时代的生活!
个人的生活实践没人可以替代!

弃本求末一味的在书法中得书法,最终不是发挥回传统就是异想天开的"创新"

所谓"自我"说白了不是强出头的"自我"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自我(自信)









小大字美学有差!



小字放大不是原封不动的放!间架距离一定要调整!

小儿的五官挤在中间好看,但长大****了就要长舒展开来,才有大人样!








是个值得尊敬的老人--武中奇


可能是那个艰苦的岁月用棍和麻绳练字坐下的毛病,缺少用毛笔顿,转的筋骨感,而多了些藤蔓的拖带感.喜不喜欢,他是一个路数.撇开用笔不究,的确还有相当的内涵,结构布白还有得借鉴.

到了今日,书法再兴.多数人都在熟悉笔法阶段.注重毛的运用,"棍"和"麻绳"当然看不上了!










碑,帖,自我.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呆板的套用理论就变成了教条!

谁说的碑帖不合,从形上讲,合就不称其碑帖.但从意上讲,殊途同归.

别信誓旦旦的揉谁,会了用笔,懂了结构,喜欢谁学谁!都看不上时就写自己,也就有了自己!

至于写帖怕"馆阁"写碑怕"乡俗",实属杞人忧天.人不俗写不俗,人要俗,俗不可医!

临是不错,但长期的自主的写才是书法的主要阶段,没有这么长的自我孕育绝没有自我,到哪一水准靠的是自己的运化能力,而不是临帖的水平和功力!(就好象上学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的工作能力)临的再好运用不上也白费!能临会用才叫功夫!.

书法的高下主要决定在字外!想只靠临帖单从古人字里讨生活就成了营养不良的豆芽菜.古人的字不是临的象了就是自己的字了.那是不能动的死字!放成篇就是集字.不是书法作品!一个字可以随自己意,随上下文自在衔接,可以随自己感情表现,就变成了活字.才是自己的字,字由己出才可能比古人写得更好!否则就变成了一门心思趋象古人的工艺品了!把临帖比作学习的话,运化就是工作和实践,要学习但要活学活用!活用的能力主要来自字外!

近人很多等不得形成自然的运化就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的以违背,倒错为创新,强行"创造"自己的美学"规律".其目的就是缩短形成运化的时间,用简单的,人体本能的对表面构成的平衡能力来代替人类的综合审美能力和由内容而产生的感情因素.这种浅薄的急功近利的"作为"在人们审美能力普遍提高之时将沉淀到书法艺术的基层,一个仅强调视觉的阶级.但作为历史它确实是这一"跃进"的时代的写照!不无讽刺!









当代的书家一有鲜明的风格就面临着程式化的危机,为什么?



写字,抄字.眼里只有字,没有内容!

写的越熟,排的越好!

最有效的是提高技巧!

当然抄的风马牛不相及的比比皆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不想内容?顾不上!想用笔,想结构,想大局,想走势,想风格,象着某某古人是怎么写的,想...你有几个脑袋?不抄错已经够有训练的了.那里顾得上玩味内容?

想太多,写不快.一点点地做.做得天衣无缝,近乎完美.高级的还能作出"恣意"--模糊规律.

天天都在做,没内容,哪来的心情,更没有性情!变化的部分都去掉了,剩下的只有程式了!

按字理走,万般变化心动只在一丝一毫.
寻结构排,千种角度肉眼可辩几分几厘.








经验1,2


但笔毫入纸要有逆意,才能铺毫入纸.顿要揉腕沉行才能衔接好顿行,同时利用瞬间加深的压弹来分合,顿转.避免或杜绝初级书写的棱角和毛刺.让笔划更成熟!

读帖!醒悟古人结字的疏密,尤其是斜,弧,圈,折在连接过程中产生的动感,和意趣.
心要会之,手要会心!








自然成型:


字是有文化的,不单是个形,不能只理解成一个形.笔顺形成的行气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放弃内在的行进中的开合,只追求直观的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是表浅的感觉的.而中国文字的抽象高就高在他的规范建立在模糊的不同的人的认知上,就形成了艺术!有了文字的内容就有了一条线牵着,就有了不同水平人的抒发(诠释-是诠释内容而不是别人的书法!).就有了精神的投入,也就产生了精神!一心不能二用,想着平衡就变成了机械的编排字,而平衡的参数又远远少于笔意中的变量.所以看起来很花,象花石头砌墙.没有那水冲刷出来的石痕了!

残纸有其书写者层级的文化.也是想着内容,或随手自然写出的,学不来!只能当书写成自然了就自然出来了.

变成自然要有很长的熟练过程.小弟这样一会儿加点这个一会儿加点那个何时才能把生的煮成熟的?更别提再生出自然.

数量的累积没有质变(写心)无法提高品质!







点滴:


1,圣教要体会空中转接时走的圆弧.
2,临兰亭重在了解用笔,写多了浮滑!
3,写米,笔弹入的不酣实,要有撒网的感觉!











都骂张强:


由此看来张强的作品是成功的!!!

行为艺术就在于其选材,其表现,其感染力!有了那么多的反响当然是成功了!

其实不过是用了一下书法艺术的外延而已,加上了大家看不够的人体!

颠覆!!!是行为艺术的最大的卖点!如果人人都习以为常了,那他就失败了!为什么没有第二个刘强如果也做同样的事情呢?不新鲜了!

可是流行一时的构成却让人们趋之若鹜!学要学原理,不要学方法.构成出了个沃兴华还有第二个吗?形式的东西一出来就被人学到了.但思想没人能学到.我相信张,沃会沿着他们的思想发展他们的表现.但追随者只能跟着走,别无选择!

"先器识而后文艺"要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先要有独立的思考,独到的思想!

发展书法的外延没什么不好,让更多的人关注书法,进而感兴趣真正的书法怎么不好?

艺术的表现很多时候是没有道学意义的!一个街头的裸女雕像很美,但不同的人的幻想却大相径庭,想到性,很正常.裸女有罪吗?她好美!雕刻家有罪吗?他好有水准!有人偏向歪的地方想!那是他们自己有问题!

有"问题"没问题,见多了"问题"就没问题了!








点滴:


艺术不同科学,要彰显个性.决不能一勺烩!第一本帖是一生的骨架和根基.如果是块材料一定要认真对待.老师临的熟的那本帖学生未必适合!好的老师教的是方法,方法是一通百通的.而专精某一体的"专家"往往只教某一体,到头来多半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坐,站要看视野和挥洒空间.站着或悬肘写小楷没有必要,坐着写盈尺大字无法感觉字的外延.我的经验是以拳头大的字为限,大家不妨一试.(顺言:拳头大的字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者最常练的尺寸,练好了小及寸,大盈尺都可通.小楷,榜书---另一门学问也!)








"病"!


思想的空虚促使了膜拜书法的狂热.

频繁的大展速成了一个个闪烁的流星.

经世的中年书家后悔没在文革时好好锤炼技法.

练了五年,十年的年青人在临习中寻找精神.

想"出"个性的人到处模仿天真.

专业化加快了书法的制作.

拍卖的天价利令智昏.

没出一个大师但大师遍地.

精于"仿冒"也可昂首








米草不彰?


米字夸张的刷在他的草书中没有找到发挥的支点!有其天然的风格缺陷.刷是由细到粗再放开.一断,一断,一刷,一刷.不善回旋.而黄字却是拉长笔画成蛇.一圈,一圈,一缠,一缠.减短运笔时间.
米的刷和苏的偃都要靠笔非正常的弹起(刷力大,偃的回力小)故写快了其特色就成缺点了.克服了缺点,特色也就没了!
而黄字线的特色正适合草的环绕,所以才有了传世的黄草!
其实晋韵温和的起伏与黄的大开大合是有距离的.但黄放成了大草就把韵致恰如其分地演化成了豪迈了.

是故小草似小曲,哼来哼去总象江南小调.
但大草如高歌,秦有秦腔,楚有楚歌!

东北大汉挤小调,江南淑女甩秦腔---生的不是那个材料!没有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自己)"狡辩"


重心上提是心气,中宫太紧是心情!因时而宜,求不的呀!

荡笔是自然的出笔,多了浪,少了匠.写好了荡气回肠!

至于"震撼"就是去写,用真性情去写,毫无矫饰,胸有成竹!

"老先生"的话对的要听.笔画交接湿墨和干纸自有分别,慢即大融,快则小融.不需作"融"!行车走街区要慢些,上高速就快些.(超速就危险了)

最近字在走开,不免有些使气.跑一跑,让精制了半天的齿轮走合一下!

昨日接待钟明善一行陕西文史馆书画访问团,笔会之时让我再会意到了闲雅的境态!更深谙董字不可学,也无法学!

还请大家关照!谢谢!







      
               
精华


临,学的最多的是笔法,结构.得筋骨!
读,查走势,行气.观韵味,精微.得血肉!
写,运用自如临,读所得到的东西.充沛感情,以自己的审美来抒发和表达流淌的文字!

能自然的表达上述内容时即得法(道).道之高下在字外!









自白


行书我曾在圣教序和李思训上下过大功夫,米,赵,兰亭也潜心许久.我的主张是临到一定程度以后的读!虽说艺无止境,需要过一段时间反雏,但我反对的是天天临,见什么就临什么.那样练就的是临的工夫,到了60岁还表演如何临.成了彻头彻尾的临匠!

现代的比赛,展览很好!激励人们奋进,但让人们也养成了一个"很坏"的毛病,就是"完美无缺".入展要无大缺!得奖要无小缺!怎么能无小缺!?例数历代名迹安无小缺?所以只好去做"完整无缺".评委也只能以完美作为标准,因为别的方面很难标准!把我们的获奖作品与前贤的一般作品放在一起比比吧!差在哪里?不真!我有历届获奖作者作品集,256位每人一幅的作品只有十几幅能看,而一幅都达不到获奖的水平!让人唏嘘!

艺术的美在于其目的在完美但永远是趋进的过程.每一个趋近的方式又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就形成了风格!康有为的字远不如王澄早期仿的精到,但哪个好呢?

我三岁即用毛笔认字,少有良师,长有贤朋可谓得天独厚.十八即与大我一倍的曹宝麟,王冬令等同获大学生一等奖,二十出头即入四届国展可谓风顺!八年前意识到缺乏精微,再回味基础,一年前开始从吸收变挥发,现在刚见成效!但离成型还有距离(风格成型).尽管我的酷好让我下了一般人都下不到的功夫,但我仍然认为我是属于才气型的,目前我的"才气"还只发挥到用笔和结体的范畴,已经在向成篇发展!(幸运的是最近的大量订单将推动我顺利完成这一进程).海外的蜗居让我失去了很多跳跃的机会,但也让我踏踏实实地固好了基础!

求精是无止境的,真情是学不来的!不断加精,抒发胸怀就是我的风格,就会有我的风格!我耐心的期待!

我会有选择的临一些东西的,确实需要!谢谢!








美不是完美,要知取舍!


是的!是要揣摩!才能感受字中的内涵,才能提高自己的品位,才能分辨出那些只有技巧,徒有形式的浅显作品.当人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散发出来的美和外在的美的结合时,谁还会那么挑剔她的身材和相貌也一定要美若天仙呢?

大展很象选美(当代的浮华几让滥街),这种形式只能选出表面的美,因为更多的美不是在这种形式下可以表现出来的!

审美的深入,让人精神丰富!审美深入到一定程度才能融会贯通到其他部分,象自然,生活,社会.古人的书评者达到这个境界了便用自然,人生来形容书法.一些当代的"书法家"没到那一步,就在那里大声疾呼"古人爱做欺人之谈".悲矣!不反不新,不明就里的反就让自己重蹈失败者的覆辙,还贻害无穷好学的无辜!

审美的深入还要学会忍耐和接受不那么美的事物的存在!这点更难!








刘彦湖?


相当不俗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对篆书的网状变幻也随心所欲!故越大越好看!
有书写感!

少血,肉.失节律.伤韵.故越小越淡!

以篆为宗的优缺点曝露无遗.强线,简结构随笔势的变化.看久了必平!

太强调形式,太淡薄了内涵.装饰味儿很重,很适合在大公司大厦的进门大厅对面放上一幅,让进来的人震撼一下,觉得这个公司不同凡响.然后走过就忘记了.不然要走错房间的!

借"灵"构所出的"灵"气太过时,易入魔道!要形而上些,才能拾阶!







王金泉


笔有为开而开之感,(都是花,没叶,连个花蕾都没有,那是假花)形丰富在取材,但由笔法走合不能叫合.要合心法!就是文法.

每字的重心都在胸上,再放散.是特色!但也是禁锢!

这种"得笔"只是得一种笔.,写大字气,力都将不逮!

学的很好了,但还是"死",得的是几个规律,不是法.发挥到极致了,就难进步了.







书法


书法是美化文字的艺术!

但我们讲的"书法"已经被约定俗成为"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其它都要加形容词,如现代书法,硬笔书法,竹笔书法等!







有鱼?


张多了颜和何,气势有了大开合!但张的格局还要锤炼!

笔法亦然,不能只小纷披!大字在气势,(多用大中锋铺毫).不在精到!








先天不足


我们缺的是古人的随意(古人没那么当回事儿!所以才是真我)和胸襟(现代人太多人只知练字,以为字是练出来的.写的都是技术)

太强调临和学,没机会自己写和化.用起来都是人家的!

资料再多是面,写的好是要看深度.有了一定深度面才起的上作用,要不然面铺开了,散!反而不知取舍!更误人!事倍功半!

诱惑和时代的"高速度"让人很难定下心来打好基础.笔法也有失传,误传,会错意








心态


当代人习书的一种临的心态(就是"戏子"心态).总是想演象.错了!!!不是演谁,是要在生活中做自己!"演"自己!
这可能是一种浅薄!人们对角色的兴趣赶不上扮演他们的演员!









在学更在用:


不在打一口井,和打几口井.也不在有水没水.是要看是不是好水!

学要得法,不是有样学样的法.老孙的笔法随了刀法,虽不是首创,但表现出来的效果显著.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碑刻的感觉,再加上超人的刻苦,临"透"了魏,那么在这一领域让人们感受到了博大精准的魅力!这一准不是某一碑的准,而是运化了太多的魏碑而融会贯通的准.穷其一生而求,这种功力当代罕有!也奠定了老孙现有的地位!受到那么多人爱戴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取法让人们容易直观地接受魏碑的效果.容易自学成才(照着碑学象).但也正是这个取法阻碍了传统的快速行笔!顿都是以出效果为目的,而不是唐(楷)法的调整笔锋,一写快锋就走不出规律了(楷,行,草法是为了美,但来源于用!),乱成一锅粥了!所以老孙转行不成有根本原因.转不成也在情理之中!邓石如多了篆,也就多了转,一拱到了楷.但细查邓所写的隶和篆都是带笔的意合,(而非孙的失笔的形合!)但写楷也嫌作(不能用械囊庑纯?妥?),行草就不能提了!相对来说刘正成虽功力远不及孙,也取法魏.但取的是刻碑前的"书丹",略有碑味,保留魏意.重要的是得了笔意!再加上才,能便给,虽中年用功也足能挥洒胸臆了!(刘正成,王镛,石开在赞孙是在感叹自己的功力不及呐!).赵之谦的魏一入手就借了楷法,当然无碍.厉害的是康有为的无法之法,任法为法,破法之时才谙碑意!(死守法是形象上的.法为我,我为法时才是意念上的.趋型略意终难上品!)虽有时失之荒率,但不失其文人本色.(此行下效者于右任,郭沫若,毛泽东也!非一般文人可及)故开一代碑风!

初学书,学好,写象.但基本功到了一定程度时学养,见识,品位(加品格)才有作用.而才华是天生的,就看有无被开发出来了!(人的才能是公平的,我讲的才是专指艺术方面的才,没有艺术方面的才他/她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才,但就搞艺术而言他就是少"才"!)

功夫不到过不了形,能力不到会不到意,学识不到融不了它,品位不到形不成(真)我,才华不到无以惊人,感情不到难以入神!


近来一些英华早凋,巨擘病入膏肓,知老孙有恙,不免关心!祝早日康复为盼!








赵社英


整体的拿捏相当好!

细节的玩味才是赵兄的罩门呢!没有精,就只能逞笔写大!逞久易乏!

莽有莽的味儿!但张飞施计更为妙道!逞为勇,拿捏为文.书法者,文化之余事也!

哈哈!先生所强,即小弟之补也!








不熟何"生"

有些人的小字象钟繇,王宠,黄道周...偏简,我不主张写.简不是学来的,是自然的简化!学来的假.简的没有来源.悬在那里动辄得咎!意到笔不到的笔不是简笔!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6:09

上网了三年半,发了近5000篇评论.这些是打字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容易转贴就先发上来了.
字打的慢,有些语言过简.都是单帖的汇集,故难免重复.

有机会再添加早期的手写钢笔稿(2000张中选出)


第一本书"苏东坡作品赏析"正在编写.
第二,三本当代书法批评,书法技法两年内将出版.

WUWEI 发表于 2007-2-4 16:14

大小字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崔寒柏谈书法系列(陆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