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最重要的东西的确没学好!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书法师承,实乃扬弃。古往今来,代代传承,但师徒同面目者寥寥。想羲献父子,既有师承,又有遗传,但书法风格上亦有分野。苏门弟子,黄山谷又向老师学得了什么?而黄山谷书法成就卓然,未辱师门。今王冬龄学林,亦为成功者也!以此而论,王冬龄向老师学到了书艺的真谛!呵呵……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王的字越写越俗;习气缠身,已经无法救药。与王有过几次交道,也合影留念,但感觉一次比一次难打交道,因为从他身上感觉到了自负与骄傲。尤其是国美的光环,套的自己象明星一样。
这里不是故意毁坏他的名声,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利害关系,而实话实在的个人体会。
假如王能淡泊名利,做个实在的教授与学者,估计书风又不一样了,定是一代大家。
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下面引用由太室尊者在 2006/02/22 01:04am 发表的内容:王学林,学的只有体式,只有字耸肩的习气。
林一生诗书画三绝,学养过人,才能使草书入化境;
王的东西多了世俗气,多了烟火气,少了闲雅气,这是本质上的差异。
学养过人,由何说起,与谁比?黄宾虹、还是王邃常?某些方面当然比王冬龄高,但恐怕也有不及处。
林的书法,清则清矣,但过犹不及,故呈现酸气做气,在自然这方面,王要比林好一点。
当然这并未说明王超越了林。
王的主要问题在于所谓的现代书法的浅薄简单。
林散之先生中后期某一个时期的作品相当突出。然自从伤手之后,长锋拖曳,一味枯柔,扁薄若垂绢素,乏骨少力,几坠邪道。
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与4楼同感.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王先的笔下不见金石气,到多了几分媚俗,的确如太版所言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下面引用由太室尊者在 2006/02/22 01:04am 发表的内容:王学林,学的只有体式,只有字耸肩的习气。
林一生诗书画三绝,学养过人,才能使草书入化境;
王的东西多了世俗气,多了烟火气,少了闲雅气,这是本质上的差异。
:em41::em45::em46::em65:
我在这儿向大家学习了!
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都是凭个人的好恶,浅薄!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试想王冬龄即使达到林散之先生的水平,也难能超越"当代草圣"之名.王冬龄先生草书在继承的基础上已形成的自己的风格,试问当代健在的书家中-"草书"有几人能和王先生扛鼎!"有评论家说:“王冬龄将是继于右任,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又一位草书大家”。说到书法创作,相信书坛同道对王冬龄那一手纵横挥洒而得万马奔腾之气势的行草书不会陌生。由于他一直秉承"力求在传统的汲取与发挥上有所开拓,在探索新意时不忽略东方艺术的固有精神”(“王冬龄书法展”自述语),于书法的创作与研究理解固深,致使其在创作表现上往往能反映出一种经典的东方文化思想和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王冬龄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于行草书感悟尤深。后来他就读浙江美术学院,又得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三位当代书法大家亲授。可以说,王冬龄的艺术成长较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师承渊源。按理说,这种情况是很容易被大师成就所笼罩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伴随着对中国书法艺术理解认识的不断加深,他更加注重习古而不泥古,注重与大师拉开距离。他将林、陆、沙、诸四家书法创作的精髓融会贯通,在提炼与熔铸上有自己的追求。在当代书坛为数不多的草书明家中,王冬龄无疑是传统笔墨功夫修养最为深厚的一位。论对传统笔墨功夫的研悟积累和“造线”本领,王冬龄是第一流的,而他对草书形质“知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出神把握,也都显示出他作为一个草书家的出众素质。即使较诸前辈大师林散之,其在王冬龄这个年龄阶段对草书形质的把握也尚没有达到如此精熟的境地-——这从林散之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所以每观他的作品,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新。在诸种书体中,他尤擅楷书、行草,细细品味,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线条于遒劲圆浑中隐隐散发出一股豪放气。其楷书创作取碑法,然能融帖学之清丽于其中,相较沙翁的楷书创作,在雄浑伟岸之外又多了几缕遒美娟秀的书卷气息';。名家品评:王冬龄向林散之学习了什么?
下面引用由两汉画廊在 2006/03/02 09:15pm 发表的内容:试想王冬龄即使达到林散之先生的水平,也难能超越"当代草圣"之名.王冬龄先生草书在继承的基础上已形成的自己的风格,试问当代健在的书家中-"草书"有几人能和王先生扛鼎!"有评论家说:“王冬龄将是继于右任,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又一位草书大家”。...
“天下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