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iangben 发表于 2005-9-22 12:34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

    周老前辈笔墨线条力度大,笔势猛,但一味靠线条轨迹的摆动和偏移来追求变化似乎难度并不大。可见周老前辈对唐以前的行书用笔并不精通,而只是致力于唐宋人及以后的行书,毕竟缺少古意。

创业公司 发表于 2005-10-14 22:25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

真心讲两句,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喜欢周先生的字,作为一女书家写此水平实属不易,我是写不出来,但我要说的是因为周字字形较好看,很多人非常喜欢,我早年也非常喜欢,学习周字得其貌易,后学者只能会误入岐途,其实你学习周字,还不如学习米字,更有收获,但我想即使学习米字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往往不知道我们中国书法的精髓在哪里?准确地说在秦汉,石门颂、石门铭、石鼓文、散氏盘等一大批留传千古的名碑被我们忽视了,或者说读不懂,因为我们缺少了功夫,后人只能对一些结字非常好看的字感兴趣,所以写出来的字轻飘飘的,没有厚重感,学习书法关键在于“悟”字上下功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否定自己,其实正如有位名家说过“艺术是一种痛苦的满足”,这句我是非常赞同的,我们今天提倡大家学秦汉,其实一句话还是一个起点问题,因为秦汉书法艺术对唐、宋、元、明、清以及我们当代都是影响深远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学习秦汉书法艺术就是我们大家都是一个老师(也就是说和唐宋元明清的书家),如果我们舍本逐近,只能会给我们的书法带来半途而废。我在学习书法30年后的今天,由于不断地学习秦汉书法艺术,特别是通过长时间学习石门颂,使我受益非浅,初学时观其字并不理解,后便不断地临摹,不断地“悟”,终于有一天开了“天眼”,当开了“天眼”之后,我便对书法一发而不可收了,在我的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书法,石门颂的书法艺术可以说代表着隶书中最高水平,每个字都是“活”的,气象万千,实难少见。现在我用石门颂的线条来写行草书,水平应该说是不断地提高。因为有此根基,又何愁书法写不好呢,我衷心地奉劝哪些还在学习周先生书法的同志醒悟吧,不要在学书的岔道上越走越远,由于水平有限,仅供参考,有益就听,没有益请自主行事吧。

纪伟 发表于 2005-10-14 22:42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

要学当然要学古人,支持.

zhj2005 发表于 2005-10-16 20:23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

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很喜欢周的书法,常临摹。当时觉得如能得到周先生亲笔指教就不虚此生了!后来就觉得其字有点俗。周先生在当时也发表一些体会文章,对于初学者入门还是不错的。不论如何,还是非常感谢阿虎先生。有几张也感觉是赝品,比如“梦里清江”、“天时不如地利”。

晓行 发表于 2005-10-18 22:46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

周先生的字还是雅俗共赏的!
-=-=-=-=- 以下内容由 晓行 在 2005年10月18日 10:47pm 时添加 -=-=-=-=-
-=-=-=-=- 以下内容由 晓行 在 2005年10月18日 10:50pm 时添加 -=-=-=-=-
看帖最好不要看到赝品。

wx426 发表于 2006-8-12 17:03

不怎么样,用笔过燥,解体有失法度,感觉格调不高,不喜欢此类作品

方之 发表于 2006-8-12 18:00

格调不高。不喜。

ljx197428 发表于 2006-8-13 18:03

:victory::handshake磅礴而大气,厚重而优雅,这才是大家风范,看了这种境界的书家的书法,再看那些纵横歪到、故作姿态的现代书风,忽有一种正规军和杂牌军对比的感觉。那是王鏞和刘正成们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D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贴图]上海书协周慧君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