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书法拙巧与创造美从眼下炒得沸沸扬扬,报刊杂志时见争鸣的流行书风看,综其大要,大致是以发扬民间书法作为基干,然后采撷其童气,再加上那么一点打破常规点画和结体的丑趣和拙趣,由于其组成队伍基本上是以一批学有所成,并且有着相当书界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成为挑大梁者,故而几年下来,南北鼓荡,东西呼应,顿时便在书法界形成一股令人不可小觑的力量,遂成其为渐渐流行之势,“流行书风”之名,因是遂定。把这股流行拙书丑书与前一阵子曾经风行一时的现代书法相较,鉴于现代书法的开拓者大抵以青年作者为主,且多未成名者,故而现代书法的影响和对于书坛的冲击,远非当今流行丑书可比。
对于当今书法界盛行的流行书风,褒之者认为从民间书法和孩儿的童真中吸取质朴本色的养料,从不计工拙,发乎情不至乎礼,以及奇丑古怪中发现出轨的至美,古人“大俗即大雅”的说法,在流行书风中得到了较大的应证;贬之者认为流行书风不讲笔法、章法,信手涂沫,随心所欲,且以丑为美,漫无标准,终而至于画虎不成,反而堕进书法罪人的魔道。可谓各执一端,公婆各说其理,莫衷一是,因而使我想到古人所说“骚人搁笔费评章”的思量。
其实,从艺术角度来说,不管你是书法家也好,画家也好,雕塑家也好,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使命就是创造美,从而给人类献上一份美好,而并非是献上一份丑恶,而书法所以历千年不败的原因,亦盖在于此。然而,就美与丑的某个视角来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天下的美丑,分成为:美中之美、丑中之美、美中之丑、丑中之丑四个大块,而以美中之美居其首,丑中之美列为其次,美中之丑位其三,丑中之丑殿其末。就以书法来讲,钟繇、皇象、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他们创作之初的立足点,由于一上来就在美中之美,雅中之雅的思想主导中进行打造,故成其为天底下第一流的书法家;而倪瓒、杨维桢、黄道周、祝允明、徐渭、张瑞图、刘墉、金农、郑燮、康有为,他们的创作并非不美,然而大多在于求变求怪求本真求拙趣,在从奇丑大怪中寻求人间至美,故亦当忝列于丑中之美,拙中之雅的行列;至于邓文原、宋克、沈度、弘历、张照、梁诗正、董诰,则又往往于雅中见俗,入于美中之丑的第三流矣;最后对于丑中之丑,因为不入于流,与艺术无缘,自然不在讨论之列。以上所说,亦就其大概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我想到西方雕塑中米洛的维纳斯与维伦多夫维纳斯,中国绘画中之张大千与吕凤子,书法中之沈尹默与沈曾植,有人把吕凤子、沈曾植、徐生翁之追求拙中之趣,丑中之美,列为天下第一流的至美,对于这种嗜痂之癖,又奈若何?
近世搞现代流行书风,举以丑为美大旗的,往往祭出黄庭坚所说“凡书要拙多于巧”,傅山所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以及借鉴刘熙载所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的法宝,作为理论上的支撑,而其中尤以傅山所说作为代表。然而不知傅山所说,有个背景,这就是他个人学书经历所走的弯路。在学书的道路上,傅曾经作过这样的回顾,大意是我年轻时学习晋唐人的楷书,可就是学不像,后来觅到了赵孟?、董其昌的墨迹,一下子就被帖上的圆转流利所吸引,于是便开始学了起来,不料要不了多久,就学得很逼真了。此后不久,我忽然感到惭愧起来,原因是好比学习正人君子,总是因为正气凛然而不容易学到,但是降低要求和坏人在一起,不知不觉一会儿就厮混得烂熟了。其实赵孟?又哪里不学王羲之呢?然而结果却浅俗得很,这就是心术坏而在笔底下流露出来的。从此以后,我总是告诫学习书法的人说:作书要“宁拙毋巧……”。可见,在巧与拙,媚与丑,轻滑与支离,安排与真率之间,傅山是宁可选择拙、丑、支离、真率的。然而对于拙与自然,丑与美,支离与完美之间,当又作如何选择呢?傅山没有说。再之安排与真率之间,安排就是摆字。真率就是本真的流露,半点也刻意不得。当初宋朝的政黄牛曾经对秦观说:“书,心画也,作意则不妙耳。故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就是政黄牛的这一“求”一“观”,无意中便使他堕进了刻意追求真率,追求纯气的魔道。若果要是一个书法家果真以追求儿童字的纯气为贵,那何不索性就欣赏儿童字;而放弃****书法家之所长,回过头来追索儿童字的意趣,那又何不保持儿时自己所写的字,来得更加纯粹自然?
退回来一步讲,天底下任何上好的艺术,都有一个从自然到刻意,从真率到安排,然后再从刻意回归到自然,从安排回归到真率的过程,有时甚至是十个二十、三十个来回。在艺术来来往往的道路上跋涉得愈久,那他的成就也就自然愈大,造诣自然也就愈高。李太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境界的获得,除了上帝缔造妙龄少女,清水芙蓉,天然清纯,世界上一切艺术的达于颠峰,都必须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塑造过程,然后再回归于自然,而这种在来来往往回归中获得的成就和造诣,总是有着一个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张旭、颜真卿等后人万难企及的高度和难度。如王羲之从《姨母帖》到《兰亭序》,褚遂良从《伊阙佛龛》到《雁塔圣都教序》,几番来回之后,最终还是走向以美为美,以精为美,以自然为美,以典雅为美的具有相当难度的经典道路上去。说到以稚拙为美,以自然为美,流行书风耕播者们还往往举简牍帛书、敦煌遗书为旗,然而简牍帛书、敦煌遗书亦不乏大量质朴与精巧结合得相当完美,并且显现极高难度的例子。返观当今流行书风,问题出在非不为也,非不往也,非不努力也,而是在于往而不返,刻意追求真率而不返,追求拙趣而不返,追求童真而不返,追求天然而不返,然而在这种追求之中,其中大多数学人们更是着重于心灵的感悟,而对于打造创作技巧上的高度和难度,则相对有所忽略,故而亦为多数书家或入门者所易于追求和乐于追求。
由此可以认为,现代流行书风,开拓可喜,探索可喜,然而观其成就,则犹有待于未来,有待于书法界与社会各界之理解、接受与承认耳。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此文深刻!可从各个角度反复观看
而我又有疑问
“傅山所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傅山的这句话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美学结论。他是如何论证的??
如果要批判他的观点,又当如何反驳??
反驳的美学基础又是什么?
还请各位看客慷慨张口!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下面引用由灌水圣在 2005/11/24 09:38pm 发表的内容:此文深刻!
可从各个角度反复观看
而我又有疑问
“傅山所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
好文章, :em65: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感叹ing感叹ed
好
我要的8是你的感叹
我要的是你的思考
你可以批
可以夸
或者分析下文章结构也是好的
呵呵
就是8要感叹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好文章,其实这问题也很简单!让现在一帮名家,反过来写,写流美的写一下拙丑的,写拙丑的写一下流美的,都拿出来让大家看看,看看倒底哪一种难度高,不就明白了吗?恐怕一帮中青年书法家只会忽悠些拙丑的,真写流美又写不好了吧!这么简单的道理连小学生都懂啊,难度高的水平高,难度低的水平低!书坛不必老是争执“雅、俗”不休。“骚人搁笔费评章”没必要!是骡是马都拉出来溜溜啊![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下面引用由zzxs在 2005/11/25 09:47am 发表的内容:好文章,其实这问题也很简单!让现在一帮名家,反过来写,写流美的写一下拙丑的,写拙丑的写一下流美的,都拿出来让大家看看,看看倒底哪一种难度高,不就明白了吗?恐怕一帮中青年书法家只会忽悠些拙丑的,真写 ...
这位兄弟思考好!短短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其颇为用心!
建议斑竹加积分鼓励.....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谢谢楼主!如果我有这个权力,又买我面子的话。我会让石开、王镛写王、写米。让曹宝麟、孙晓云写石开、王镛那路。高下立判!省得一些人老是“雅”啊、“俗”的,听的烦心!难写的就是好的,就这么简单![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呵呵喜欢书法理论方面的东西吗?
喜欢哪方面的资料就告诉我
我尽量满足大家!
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转帖]书法拙巧与创造美
实际王镛先生的书作是典型的碑的路子,作为我本身是没有资格品评的,6楼的很有见的,细读王镛先生的书作自有一种味道,一幅饱经风霜却有昂臧向上的质朴,古拙中见着巧,成体后的下一步的确值得商榷,灌水大圣为什么不搞一下王镛先生的作品秀,让网友都有一个品评的机会,当然呵呵还有老宫我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