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的启发!
毛泽东先生写的《长征》诗中,曾经因为两个浪字犯诗家之忌。事情是这样的: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此段文字从别处摘来)
前几天有说跟我的帖,说是批评者一定要比被批评者水平高。上面的文字中罗元贞先生是个大学教师,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认识他,算不得比毛泽东的水平高吧?
第二个例子:
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作腊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第三个例子:我没地方去抄文字了。记得郭沫若当年的身边工作人员也给他当过一字师。郭是品格不算很高的人,有恃才傲物之习。当年与高二适争论兰亭序的事是一例。但在一字师上,应该加分。开放当时心情好?这不很重要。
我说上面三个例子,用意不言自明。学书法论人品,有点虚,有点太高。基本行为、言论的方法先学一下,可能比较容易。
[ 本帖最后由 林荫下 于 2006-8-23 13:07 编辑 ] 这好似一种学术观点,提倡有必要
只是当代社会接触新东西的速度快了,一字师的作用也不明显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