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6-7-10 09:07

也说旧体诗

也说旧体诗

      对说到旧体诗,我是下过苦功的。1986年,我高中毕业,蜗居在乡下当诗人,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背诵了将近两千首,其间,也学作了数百首旧体诗。记得我给一位前辈诗人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余本痴人,自命陈诗,自以为续诗道于今世,舍我其谁!如此言语,先生或笑余痴狂,唯诗心不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我写出《神女峰》
朝发三峡行梦里烟云上笼玉女峰
大江茫茫东流去唯此江岸驻江神
清歌一路随风远自语情思诉佳人
曲曲石径深深路行行碰雾微微寒
渐入云中渐无语更上青山更无言
未仰山石横当面匍匐跻攀似不前
如何云中探玉手牵我直上碧云间
怎的蒙蒙不见路旋身兀坐心茫然
擎我宏宏志平生当自强
岂能低顾语昂然入云中
    直上八千仞万里云雾未开边
登高眺望空化羽飘飘云气我为仙
大笑烟云开万壑长空丽日照高林
泠泠风激衣昂扬不可止
立此高山上羡彼青云飞
返身入林中随心观所遇
山依杂树争红绿水枕乱石兼声情
静时迎风坐流水闲来高卧清泉边
岂能山中空度日往往观望碧云天
谓我神州龙凤土龙凤腾飞看来年
日日独行高山上山中之气清且寒
余将诗心寄流水泉自石出不喜平
奔流宛转碧峰下喧嚣直向万里鸣
一诗时,胸中确实涌动着一股抑制不住的***,也想就此好好地书法一番。
      有了那些自以为不错的作品时,当然想发表出来。于是进城,来到书报摊前,将所有开有发表诗词栏目的刊物都买来(或将地址抄下)。回到乡下,挑选出一批自我感觉不错的作品,几首为一组,不重复地投寄给几家刊物,然后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两个月后,一点回音也没有;再换一批,又投,依然石沉大海。是不是自己的水平太差了?我将刊物中所刊登的诗词作品认真地拜读了多次后认为:他们在技巧、格律方面或许比我成熟,但在对诗歌语言的敏感、意境的营造方面,大都不如我。于是信心倍增。又投。经过N多次的失败后,终于明白,刊物的那些发表诗词的版面都是为名人、名家或附庸风雅的官员们开辟的,无数小辈,想都不要想。于是绝望,再也不去投稿了。
      后来父母调到了城里,我也常回城里的家中居住,才知道,本地也有由诗词爱好者组成的诗词楹联学会,经常组织活动,切磋诗艺。学会的成员大都由离退休人员组成,平均年纪近70岁,最老的已经年过九旬,这大概是所有协会中最高寿的协会了。本地的诗词楹联学会的能量比书法家协会要大得多,不仅有正式的办公场所,而且每年都能从政府财政中批拨一定的运作经费。光会员就有好几百人。
      我加入了诗联学会。在参加了几次每周固定的交流活动后发现,学会几乎就是个文艺“官”学会(当然这里的官,大多是离退休的),座次的安排乃至学会的报告都很官腔。勾心斗角之事常有。
      抗洪救灾,写;召开党的十六大,也写;“神五、神六”上天,大写。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歌颂”成了他们“创作”的主要动力与最佳题材。如此,我除了对他们的热情与执着表示尊敬外,也只好敬而远之。
      如今在中国,从事诗词写作的人可能比用写毛笔字的人还更多,其间还有不少是交叉的。他们的写作,从自娱自乐或在小群体内惺惺相惜这个角度上说是有意义的,从对中华文化传承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但从大的方面,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史来说,他们只是制造了无数的文字垃圾,连狗尾续貂都算不上。
      书法就难道就没有类似的地方?

梦草堂 发表于 2006-7-10 17:19

书协又何尝不是“官”协!
在中国,只要有官的参与,一切艺术,其原本的规律都会被扭曲成一种“规律”

虫甬 发表于 2006-7-12 09:02

翻拣一些旧作,粘贴出来,请批评指正!

               四时歌

                  春
                  一
    春花开一路春水满溪桥
    雨落乌泥润风来绿树妖

                     二
晶晶日下觅芳菲弱柳酥黄各自垂
树在春娇人欲懒熏风侧起乱蝶飞


                     夏

                     一
      明月两三点修篁四五竿
      悠游如此夜叩梦有清凉
                     二
农家房舍竹篱深上架瓜藤四向分
绿叶风轻轻过院小黄花放近黄昏
                  
                     秋

                     一
       正是深秋景独行看翠微
       风寻黄叶落鸟爱碧云飞

                     二
       一树荻花轻半江秋水明
       人行风月下无语自留心

                     三
       舒张拳素手缓缓似春心
       一点清露下秋思亦无垠

                  四
晨曦独自立秋江看柳风中异样长
思绪无端千万缕一丝一片近朝阳

                     五
一树一舟一沙岸一人一月一中秋
当随流水悠悠去却系江边不自由

                   山行
      出门随意看画卷醉心长
      鸟语千山树风声万壑云
      幽人临碧水白鹭涉清江
      惊起复栖落与之共徜徉


               望月诗

   还如昨夜去同绕一江行
   曲水浮光动幽风暗叶鸣
   魂来轻蔽月梦逝显空灵
   缱绻为君意蹒跚是我情

               双塔

   兢兢数百年过往几千帆
   壁上石斑古阶前玉露寒
   镇江迎旭日锁岸对青山
   来访穷辞客拊之望碧天

          春(赠刘征先生)

桃红凋谢结青子爱看林花落早迟
过去春山还似梦近来天气应如诗
阴阴暖雨涤芳树煦煦和风拂绿枝
念道余情真切切拳拳心意有人知


            南山烟雨图

开窗晨气清新也玉露晶莹未绽花
弱柳牵斜三万树炊烟摇散数千家
随心山路不知远流目青林啼更佳
四五荷锄登小陌烟云接木上天涯

                   错过

苍茫人海一飘萍风尘碌碌遂至今
知否去来非有意安能聚散是无因
三春阳雨空灵梦九月金风黯淡情
错过如何追忆省可怜憔悴属芳心


                   无题

                     一
安能望尽天涯碧无语旋身入画中
曲水幽行临险壑高岩兀立对长空
心轻鸟语春山秀意重云帆落日红
原野黄昏恒幕下苍茫大夜一玄同

                     二
常言诗是啼鹃苦漫道丹枫泪染红
勇渡身前千万壑愁依路畔两三松
倩人高远云天外倦客匍匐石罅中
数点昏花堆老木两行秋水碧朦胧

                  三
月下飞思逸孤枕游魂何处觅真身
云中飘渺非辞客梦里依稀是倩人
足语心空横踏夜花香意境乱飘神
我来一树临风秀十万精晶挂碧澄

                  四
千古诗魂一梦追孤心无翼鸟飞飞
迷茫幻境栖身苦修远征程释道微
明月得来掬在手韶光逝去望云灰
我空我有缘君故爱恨如何言是非

                  五

黯然诗绪近三秋自倚栏干看水流
有月迎风思远梦无人对酒话清愁
迢迢桂影西山落渐渐晨光东海泅
隔岸云开江雾起安知何处是来舟

丁剑 发表于 2006-7-12 18:44

明月两三点修篁四五竿


修篁仅余四五竿, 太离谱了吧    又在夏天      某人写“叶如千把刀,竿似万条枪”请苏轼评,东坡说,这怎么可能呢?叶比竿还少呢。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7-12 19:14

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唐代已作尽了,如果今时的人还在咬这些字句,实在不是聪明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适应现今的发展才是明智的!

虫甬 发表于 2006-7-17 10:39

张春海先生: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唐代已作尽了,如果今时的人还在咬这些字句,实在不是聪明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适应现今的发展才是明智的!
      虫甬:如果是旁人这样议论,我就不说什么了。但同为中华文化遗存艺术的实践者,也这么说,我认为不妥!
      其实,学作旧体诗的作用,我还是可以举出一些来的。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临帖学习,读到的几乎都是文言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旧体诗词;而下笔创作,书写的文字更离不开旧体诗词。如果对书写的文字内容没有较深入的理解,以为随便抄一段文字,就会产生佳作,我是很怀疑的。要想对旧体诗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学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所谓的书法艺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重头就在中国古典诗歌方面,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大都由诗产生。意境、气韵、语势等,都与书法很相通。
      所谓的“旧体诗,在唐代已经作尽了”。类似的话,鲁迅先生说过。且不说宋词、元曲的存在,就是鲁迅自己也写旧体诗,他们那一代人对中华文化的爱恨情仇,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以我的经验,旧体诗还是有一些新的生长空间的。也就是说,要写出与古人不同境界的旧体诗并非完全不可能,无论是情感内涵,还是表达方式,以及呈现意境等方面都有我们可以探索的地方。当然这还存在着如何言说与界定问题。
      再说,学写旧体诗,对了解汉语的精微、细腻处很有帮助,而诗歌中存在的大量的风花雪月等意象,都是由诗人对自然认真观察,细心揣摩后得来的,这对缩短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洗涤人们烦躁的心灵都有一定的作用……
      意义是自在的,价值在认同中产生。有用无用是相对的。在这个喧嚣、功利的时代里所产生的一些价值观念,我又何尝认同。

虫甬 发表于 2006-9-28 14:08

原帖由 张春海 于07:14 PM 发表
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 ...
如果说旧体一点用都没有,那么书法何尝不是一门“屠龙之技”。

金毛狮王 发表于 2006-10-21 19:58

仁行天下 发表于 2006-10-23 13:14

书协又何尝不是“官”协!
在中国,只要有官的参与,一切艺术,其原本的规律都会被扭曲成一种“规律”哈哈/有点道理.

韦言 发表于 2006-10-24 00:27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7 10:39 发表
张春海先生: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 ... 虫先生诗好,作论也中肯平和.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