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书基础
五体的出现,按流行的说法,依次排聚是篆、隶、草、行、真(楷书),其中篆隶真三体曾作为官方规范字体,而自真书出现至今,一直都是最为通用的字体,故从识字、书写的角度出发,从真书入手最宜,将其视之为书法的基础亦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至于各体有各体的基础,亦有所依据,只是往往忘记了自己在识字之初,要尽量将字写得端正,即是说,所有认识汉字的人,无论有意无意,都受过真书启蒙训练,这一点自真书问世至今皆如此。
真书的练习,少不了依样画葫芦这一关,即使一个人没接触过字帖,可真书的形象我们在接触各种印刷品中已有所得,故一个不曾拿起笔来进行书写生字的小学生,也懂得将字写得端正整齐就是好。于是,将真书写得端正整齐成为习字的第一个目标。当个人对习字产生兴趣时,第一个目标就暴露了出来,并通过身体力行去完成这一目标。若这一目标未曾完成,就改学其它字体或将真书写成有违端正整齐的风格,则跟手写的应用范围变得狭窄有关:识字目的达成后,书写字体与风格的选择变得多样化了。
现时有些人,看见当代某名家将真书写得有些歪歪斜斜的,就称其不行,这判断有可能是对的,有可能是错的,只是这皆不重要,还是要看自己能否将真书写得端正为上。
真书的基础不外乎点画是否干脆、结体是否端正而已,其中大字比小字难掌握,故清以来多倡议从大字入手。
自明代建筑及家具上的变化,大字与榜书开始流行,至清尤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虽说南北朝时的《泰山石刻金刚经》,有些单字字径八十多公分,那是为表达对宗教虔诚所制作出来的,也不具备普遍性。明清时期,不说别的,单是春联这一项,其流行性就是前代所不及。故真书的基础除中小字外,还要将大字与榜书写得端正。
检验自己的真书基础是否扎实,可随意挑几个字,稍作分析或信手,根据中小字及榜书的特点各写出来,且具有端庄的效果,这意味着能应付不同场合的书写需要,基础扎实也就名符其实了。
2021.11.7 这对清代的秀才而言,应不难达到这一要求,不知当今有多少人做到这一点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