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6-11-17 10:37

野云闲鹤:

      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虽说内容不是最要紧的事情,但好的诗词会引起书写者有感而发,产生共鸣,心情达到一定的高潮阶段时,对即兴用笔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因此,在创作书法时,无论是书写“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都必须是有感而发,但就书法创作而言,“旧体诗”相对好于“新体诗”的书法创作,其道理很简单,“旧体诗”的规格和规律已约定俗成,无论是对书写者还是读者都可从平仄或文言中理解句形,而“新体诗”就很难判定句子的形成。
      有关虫甬先生的文章,文笔不错,立论也很好。但可能是论点太大的原因,似乎有“散”的感觉,所举例的东西也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文章较长,但没有在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显得面面俱到,给人有“杂”的感觉。浅见仅供参考,不当处请指正。

虫甬:

      十分感谢野云闲鹤先生对拙作提出了中肯的批评!
      因为学识、精力等方面的原因,正如野云闲鹤先生所言,拙作具有“可能是论点太大的原因,似乎有‘散’的感觉,所举例的东西也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文章较长,但没有在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显得面面俱到,给人有‘杂’的感觉”的毛病。
      我也有想将文章中的观点、论据进行扩充、完善的打算,但又想到,一篇无名作者的万字长文,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发表(拙作完成近一年了,曾前后投寄过多家与书法有关的报刊,折腾了半年多,最好的结果是一家编辑部给退了稿),如果再将观点深入细化,就可能成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了。莫非还想掏钱自费出版不成(手头早有一部已经编好的十几万字的书稿,因为没有钱出版而悬置快三年了)。
      无奈之余,便想到网络是一个开放、便捷的平台,将拙作粘贴上去,作为一块引玉之砖,把与“汉字的综合之美”相关的问题呈现出来,和更多关心中华文化的传承、书法事业的发展的同道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及时产生互动,这样不是更好吗?

虫甬 发表于 2006-11-17 10:38

songheng: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有缺陷的。所以,当楼主企图在一篇文章里说清“汉字的综合之美”,也许就是企图举起一个无法举起的杠铃。
  毛笔书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算是一门完善的艺术,但是仍然有许多的局限性,从本质上看,不可能也不必要用它来表现一切。所以,能否用毛笔书法来表现新诗,或者说横写、竖写,繁体,简体,并不是一个问题-至少不是个大问题。你可以用毛笔来写旧诗,也可以用毛笔来写新诗;可以写繁体,也可以写简体,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如果你能真正掌握毛笔书法技巧的话,怎么写都可以的,你完全可以将其表现的极美,或者极丑。
  今天的许多简体字,其实在古人书法中都已有之;犹以草、行中为多。古人可以写,今天反倒不可以写了?如果你具体相当的书法功底,即使是简体字,也可以写的很美。所以,我真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毛笔字写繁体就美,写简体就不美?

虫甬:

      Songheng先生将拙作中想要说清“汉字的综合之美”的努力说成是在“企图举起一个无法举起的杠铃”,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汉字的综合之美”在实践中可能也一个无法举起的杠铃。
      但我还是想说:“即便是一个举不起的杠铃,仍要举!”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精神源远流长,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也是一门心思要在春秋战国那个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年代里试图恢复“周礼”的孔子重要的精神支柱。
      这种精神一脉相传。
      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国家、民族存亡的危机,大家都看得清楚,也相对容易取得共识;而对中华文化的存亡危机,态度就复杂得多。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针对中华文化进行“破旧立新”的文化变革,在此我不想作过多的评论,我想说的只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里,有一些另类的精神存在。
      像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怪人辜鸿铭,在绝大部分中国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在洋人、洋文化面前都腿软、膜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傲视洋人,不遗余力地向外宣扬中华文化,让后人看到的决不仅仅是留在他后脑勺的那根“猪尾巴”。
      像在五四时期的梁漱溟,身处新文化无运动中心地带的北大,却发起了东方学及孔子哲学的研究,并于1921年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且由此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先驱,开辟了审视中华文化的新视角。
      所谓的文化人“顺应时代潮流”,固然可能引领时尚,暴得大名,但作为另一种精神存在,历史也不会忘记。它们更像大潮过后的礁岩,傲然屹立。

      而在如今这个貌似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实则极尽揠苗助长、釜底抽薪之能事的时代里,中华文化的传承依然是个大问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意义仍十分重大。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不足,注定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很难有大的建树,但仍可以做一些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使后人踩着我们的肩膀,可以攀得更高,踏着我们的足迹,可以走得更远……
      书法也是这样!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汉字的综合之美——论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陈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