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草堂 发表于 2006-4-23 22:21

名家品评:书法经历篇:把各位名家的书法经历整理于此,供大家讨论

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现当代书家的学书经历整理贴上来,一起讨论。

梦草堂 发表于 2006-4-23 22:22

先来林散之的书法经历

  林散之,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笔名散耳,江上老人、半残老人等,祖籍安徽和县,1898年生于江苏江浦。
  先生自幼聪慧,六岁入村塾,习诗文、联语,同时临习颜柳楷书,又喜涂抹绘画。
  十三岁到南京从张青浦学人物画。
  十六岁师从范培开学书法。范培开是林散之的启蒙老师,是他将林散之领进书法之门。范精于书学,熟悉唐碑,爱作狂草,教他较有次序地临习唐、晋、魏、汉碑帖,并研读书论如《艺舟双楫》等。范氏的教学使林散之学书处变。
  十八岁向清代进士张粟庵学古文诗词。张栗庵是林散之的又一位导师。张栗庵给他以新的变化:一是更坚实的给他打基础。二是在学养上加以诱导。教授林散之诗词文章,以学识滋养其心灵气质,渐变其笔性墨情。三是拓宽了视野。如前所述,张家藏书和碑帖甚多,使林散之广开眼界。四是能及时指明林散之的学书方向。特别是张栗庵将他推荐给黄宾虹,使他又得到了一位优秀的导师,从而完成了艺术、人生境界的又一次转变。
  三十二岁拜国画大师黄宾虹为师并立志远游。黄宾虹是位对林散之影响最大的业师。黄宾虹能诗文、书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学,精鉴赏,对画论、画史颇有研究。黄宾虹以自己艺术、学识的宏博积储以及名画佳帖的藏品,再一次开阔了林散之的眼界。 黄宾虹特别看重笔墨技法,常常当面给林散之示范解释。林散之一直铭记业师的教导:“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凡用笔有五种:曰锥画沙,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曰壁坼纹。用墨有七种:曰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泼墨、曰淡漠、曰渴墨、曰浓墨。”林氏终生记取并实践,在书画上印证并创造。
  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
  此后,先生归居乡里,潜心艺事。公务之暇,发愤自砺。林散之曾概括其学书经历:“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后,又一变矣。”此谓林氏学书“四变”。 他的书法就是这样在兼收并蓄中递变的。 林散之的第四次转变在晚年。他六十岁以后学草书,此后三十多年中,林散之白首犹勤,寒灯夜雨,在草书艺术上渐成自家面目,且越到晚年越入化境,终至声名卓著。其草书入于古人,又出于古人。于笔法墨法,多有新创。既有清新飘逸之致,又有雄强恣肆之气,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继二王、怀素之后的又一高峰,故有“当代草圣”之誉。
  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1989年12月5日,林散之病逝于南京。

[ 本帖最后由 梦草堂 于 2006-4-23 22:53 编辑 ]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1 12:26

想法好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5-1 19:57

老宫喜欢的书家不多,但大部分都是比较有个性,只是对这些人物的底细不是很了解,只能先占个位,回头奉上

梦草堂 发表于 2006-5-2 17:49

这一回是名家的徒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看了艺术史上的许多事例后,觉得这句话未必对:名师往往不出高徒。林散之的老师黄宾虹是名师,但其是画的名师,林的画却一般,在画上也不能算高徒。在当代的书家中,没有谁比王冬龄的老师更牛了: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三位名师,却教不出一个高徒。为啥?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如果此是规律,今后学书者当避名师而学。

  王冬龄,别署冬令、悟斋、大散草堂。1945年12月24日生,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留校执教。师承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家。
    一九八九年赴美讲学四年。一九九三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一年半。
  一九八七年与一九九四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国内外举办个展二十余次。曾在美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讲学。著有《书法艺术》、《中国书艺史》、《书法篆刻教程》(文化部九五教材)、《林散之》、《陆维钊》、《书法范本精华》、《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王冬龄画集》、《王冬龄草书唐诗三十六首》、《清代隶书要论》、《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等。
  主持策划了“九四现代书法探索展”、“九五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以及“二○○五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chillystone 发表于 2006-5-3 02:43

原帖由 梦草堂 于 2006-5-2 17:49 发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看了艺术史上的许多事例后,觉得这句话未必对:名师往往不出高徒。林散之的老师黄宾虹是名师,但其是画的名师,林的画却一般,在画上也不能算高徒。在当代的书家中,没有谁比王冬龄的老师更牛了: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三位名师,却教不出一个高徒。为啥?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如果此是规律,今后学书者当避名师而学。

  王冬龄,别署冬令、悟斋、大散草堂。1945年12月24日生,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留校执教。师承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家。
    一九八九年赴美讲学四年。一九九三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一年半。
  一九八七年与一九九四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国内外举办个展二十余次。曾在美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讲学。著有《书法艺术》、《中国书艺史》、《书法篆刻教程》(文化部九五教材)、《林散之》、《陆维钊》、《书法范本精华》、《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王冬龄画集》、《王冬龄草书唐诗三十六首》、《清代隶书要论》、《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等。
  主持策划了“九四现代书法探索展”、“九五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以及“二○○五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老师太多,风格矛盾,取法矛盾,水积太深,结果淹死了。另外估计是美术院校教书
法的弊病,以美术的眼光看书法,徒重技法,忽视内涵,玩玩现代书法给玩没了。

书法侃客 发表于 2006-5-3 08:56

王冬龄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书家,虽然底蕴厚重要想成就乃师的功绩还尚待时日,至于说是否玩书法,就得见仁见智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品评:书法经历篇:把各位名家的书法经历整理于此,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