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16:08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 姜勇:书法史视野下的异形别体字及相关问题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CC4pibGYWFy5nv2PzQnDQQ0Om4P0oHJwd261d91SuzDuEcxibYUGE17Q/0?wx_fmt=jpeg
姜勇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史论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读书》、《孔子研究》、《周易研究》、《鹅湖》(台湾)、《文化中国》(加拿大)、《中国书法》、《书法》、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周易经传美学通论》(合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讲座题目:书法史视野下的异形别体字及相关问题
讲座时间:6月27日上午讲座地点: 北京宋庄尚艺书院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yj6zCDCY3CA5WNTtFe7ruLSUFFgCmpoRKf6uUDLssMS5geRBn7rmDw/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16:09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16:12 编辑

当代惯于使用异形别体字的书家,诸如王镛、石开、刘彦湖、李强、程风子、徐海等先生,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碑学和篆刻的背景。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刘彦湖和程风子两家,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在所用文字的来源上,刘彦湖又和其他几位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的异形别体,无论正书还是行书,主要出自篆字,篆刻——篆字为这些书家对异体的掌握提供了方便。可是刘彦湖的异形别体,主要来自北碑的系统,所以看上去会让人感到更生僻、更怪也更奇。民国的书家也和当代相似,齐白石使用异形别体的频率可能是最高的,吴昌硕偶尔也会用,他们二人兼攻篆刻,异体字的来源也主要是篆书。这两位之外,使用者就很寥寥。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8jCwmMYT680Nl9kibaIORxibWYvlQSibDbXADd5LUlEtRFHfXN0bhibqfw/0?wx_fmt=jpeg
黄宾虹可以说是半个文字学家,写过几种文字考证的小书,包括“陶玺”和“古籀”的,但他在书法中很少使用异形别体字,这就说明篆刻的影响才是最直接的。而像是于右任和弘一法师,两人的书法都从北碑中来,却几乎很难看到他们使用碑别字。为什么他二人不用碑别字,而并不专攻北碑的刘彦湖却用的很多呢?这是因为刘彦湖在有意识地使用,而且他一定借助了相关碑别字的字书。再往前,清代书家使用异形别体的情况就比较普遍了。像是何绍基、翁方纲、伊秉绶、沈曾植、赵之谦,几乎无人不用。这种现象基于一个我们都知道的背景,就是清代金石学和文字学的兴起和影响。所以实际上这两个领域的学者对异形别体的使用频率更高,书家的使用并不是最显著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6GocGHOP5zVEqDTrBCEbwQ4rIWqlxVvjqphckYfYYibZIBWqabX1h3g/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16:09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16:12 编辑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就是金石文字学是异形别体字使用的重要学术支撑,当这种普遍的学术基础在当代衰落的时候,书家使用异形别体的条件就收缩到篆刻这个单独的领域。如不攻篆刻,书家想使用异体字就十分困难。所以,当代书家如果有意识地使用异体字,就必须考虑借助专门的字书。再往前,异形别体使用的一个高潮期是晚明,这个时期又以傅山、王铎为最突出,显示了一种有意识的追求。由此我们自然会问道:历代书家使用异形别体字的目的究竟何在?白谦慎先生在谈及晚明异体古字的使用时,提到晚明“尚奇”的美学趋向。但问题并不止此。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DliaFyXnSrppogDP1l3SjJVUDgavs3ejgPJx6u0GdBYBLmENd7IcibUg/0?wx_fmt=jpeg

从书法审美本身的要求看,异形别体的使用与结字需要和空间变化有关。当有些字形难以处理时,就可以考虑用该字的异体来代替,这是比较有效的变通方法。又如王铎对繁复的异体字的使用,显然是为了配合他空间分割的丰富性要求。此外更为本质性的,是异形别体可能造成的“陌生化”。陌生化不是卖弄,从审美方面来看,陌生化、变形或者反常实际上是艺术品自我标识的一种方式。因为对象一旦为我们所熟悉,人们对它的感知就趋于机械化,陌生化正是要迫使人们会到对象本身,感知它作为艺术的存在。我们不妨看看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对此问题的经典阐述。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jSmRX9qnlAzUymz7aEDIjT9yvDHT7ePJty9KvC74nwzACH8qa09AoA/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16:13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22:02 编辑

“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变得带有机械性了。 ”“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对它却视而不见。……使事物摆脱机械性,在艺术中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的。”“创作技巧、艺术手法等艺术表达方式最基本功用,就是要把语词从单纯的指涉中拯救出来,跳出狭隘的工具性圈子,使读者注重于语词的种种审美价值,而不要直接跃过语词停留于所指陈的事物上。文学的根本功能就在于反抗人们的因循守旧,反抗日常的感觉方式。文艺就是要‘反常化’,要摆脱平常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摆脱习俗的种种陈腐偏见,抱真归朴,激发自己第一次面对事物的原初感受和震撼。”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VSsZcy1xeWLGvJ9giaoh7DGkRib9ypgcw9ibbbvic5lQZOUkBf7xibnVbng/0?wx_fmt=jpeg
“形象的目的不是使其意义接近于我们的理解,而是造成一种对客体的特殊感受,创造对客体的“视象”,而不是对它的认知。”雷·韦勒克最后总结道:“诗的语言将日常用语加以捏合,加以缩紧,有时甚至加以歪曲,从而逼使我们感知和注意它们。”我们不难体会,形式主义诗学的这些见解,完全可以用来指涉和说明书法问题。书法的意义在于由文字书写所促成的形式美感,而不是文字作为“意义”所指涉的内容。然而在日常的感受中,我们所关注的一般是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而不是文字形式自身的审美可能性。书法正是要让人们回到书写形式本身,它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看”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5DVuPKakgtgGtY41GwhJH3VNyVyPxpMONicpdbvUkVGnhoup7LqibrUA/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22:01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22:03 编辑

异形别体可以说是书法“陌生化”的方式之一。无论如何,像是刘彦湖、王铎的《跋西岳华山庙碑》、傅山的《千字文》一类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对阅读的“阻拒”,从而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向形式本身。就像现代主义诗歌一样,诗人的目的不是让你了解他“说什么”,而是去体会他“怎么说”,使人们认为,这才是文字自身的力量和意义。书法也不是让你了解他“写什么”,而是让你关注它“如何写”。书法的文字不是要传递语言信息,“清楚易识”不是他的目的所在,他所关注的,是以审美为目标的“如何写”的问题。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ibcbkIrRSSCwPFFsKyvUic4jMjZu4MKibvcDSMBQRQEllKHBb2022Y1UA/0?wx_fmt=jpeg
异形别体的陌生和变形毕竟是补充性的,用正字,通过阴阳对比和造型变化也可以达到这一点。比如沃兴华先生,他是文字学专业出身,要想用金文异体,是非常方便的,但他不用,可能是觉得没必要,因为用正字他同样能实现万千变化,形态上做到很“生”。相反,刘彦湖先生的字,在空间上是追求稳定感的,不强调变形和冲突,所以,文字本身的陌生化就显得很重要,在字法上,他求一个“生”。甚至在书写的内容上,我们也注意到了,刘彦湖也是求生,他的词句,都不是一般人熟知的,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远上寒山石径斜”之类,他是绝对不肯去写的。可沃兴华先生就不在乎这个,他更关注形式的人为处理,对书写内容几乎不强调,他的很多作品,内容上都是很俗近的。“人闲桂花落”、“空山新雨后”之类,他就反复写过很多,又能做到面目不同。我们关于汉字的一些误解:首先,汉字并不能称为象形文字。象形只是汉字创造初期的很有限的动力,这种动力,很快就被某种记音的因素取代了。小篆不象形、甚至大篆也不象形。《毛公鼎》中有两个字很接近自然物象,但从书法的角度看,这两个字是很低级的。汉字就是要不断地抽象化,到了草书,已经绝对地成为抽象符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9FFpWV5IZfqddjFvJrnWibztCu4CSwzKE1vt4icMptxlEdUfiaCrKwqrw/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22:01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22:08 编辑

外国人看汉字,就跟我们看藏文、看德文一样,很抽象的。书法的纯粹性,也正在这种抽象化,它无需关注自身之外的形象指涉、似与不似,而是纯然的质感和节奏书写。也正是因为抽象,这种质感和节奏书写才具有普遍的概括性,以至于“体势之多方”与“推移之奥赜”,尽在其中。“书画同源”是一个很无聊的命题,况且中国的绘画也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本源性”绘画。中国画不是不关注物象,但他更关心物象背后的“理”和“气”。气是气韵,理是物理。中国的“物理”和西方的“物理”完全是两回事。中国的“物理”首先是心灵化了的,而不是与主体对峙的纯然“客观”的物理。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08rW2SqiakfiaeNMVicfctN8rHUCMDozOYBIVbViapaM7jCRMsNUc4ePYg/0?wx_fmt=jpeg​
中国的“物理”首先是离不开情的,按李泽厚先生的说法,我们中国文化就是一个“情本体”。不用情的艺术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不是鄙,就是匠。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游戏摩荡的关系,既不是狂妄得要征服他,也不是卑微地拜倒在它脚下。万物平等。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ia8ZNnjia5froPGDRGE6Vnzb6ZS2hBSCpFayoDyAkZp2XBuXsWwt9q2g/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22:05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5-10-2 22:11 编辑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通假的产生是文字数量的“不足”,异形别体正好相反,它是文字数量上的“溢余”。写大篆作品要尽量选择少字数,最多是对联,这也是前人的经验。不要用大篆写诗文,给自己找麻烦。因为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有时代区别的,唐代的诗、六朝的文,里面有很多后起字,金文里就是不存在的,不可据后来的楷书硬造。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ZE0cdncZ88DBrXH3dwzcibUPmsIVnNosf45lDs2lbMqcLliacV2KCicQg/0?wx_fmt=jpeg
有些金文没有的字,可以用通假的方法。通假的原则是音同或音近。但也不是随意假借的,要利用字书。而且通假也有时代的区别,先秦的文字通假,与秦汉的文字通假在使用习惯上就很不同。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1xv6ic4uvjnvicaBIXqUX2grOcYwlW8IT3icdGT2TKGnPjLxAoicBArv6Q/0?wx_fmt=jpeg

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5-10-2 22:07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cE4vGB7TVIF1wO7y1N0RTtOFXtToae0CYY7IUX8e2A8QIV2ftIhm3QIHcCfibhZJ4fPlsfOANiacfA/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fAQtaNK5hHiarNgPckr6uHwKl5IbfhcfbibQAZylmw5JvrjZQcmiagWR1gS5Q7T7PNz7sXibrTLQQHkA/0?wx_fmt=jpeg
    尚艺书院位于北京宋庄,是集艺术创作、交流、展览、学习为一体的学术机构,以书法为主,兼及国画、篆刻和国学。尚艺书院坚持学术至上的宗旨,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纯净并带有公益性的艺术教学机构和交流平台。      尚艺书院的书法教学以王镛先生提出的“艺术书法”为理念,采取以导师董玮授课为主,与众多名家讲授相结合的模式。已邀讲授名家:石开、沃兴华、曾翔、齐剑南、朱培尔、于明诠、程风子、张羽翔、肖文飞等(拟邀:张景岳、何应辉、李刚田、王镛、胡抗美、崔志强、徐正濂、燕守谷、刘彦湖、邵岩、岳黔山、李强、陈忠康等)。      本公众号将及时发布尚艺书院名家公益讲座信息,刊登名家讲座经典语录、名碑名帖、名家佳作以及有助于书法学习的知识等。
请长按下方图片上的指纹关注“尚艺书院”https://mmbiz.qlogo.cn/mmbiz/OB09ib7AQIddmOTSkm9xmFjdUx8y1jxA42ibFnrtJg1n2x8bV2MAgtq6at1roZx2Oxk7BrCyibMibo79d9ZJdoH2hQ/0?wx_fmt=jpe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 姜勇:书法史视野下的异形别体字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