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这是中国人说的吗:书法:作为中国文人***的伪艺术?
2006-3-17 网友“马克义”在百灵评论发表题为《书法:作为中国文人***的伪艺术》的帖子,公开质疑中国书法的艺术性。马克义认为在古代中国,书法作品既是汉字崇拜的主要道具,又是官场F•B的重要媒介;书法作品尽管能够使欣赏它的人产生某种舒适或愉悦感,但并不主要或完全是由艺术品本身的刺激形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书法中所书写的字的内容如一句名言(尤其是某个权威人士或权力人士的名言),或一首古诗词,或一个在中国文中有着特别意义的汉字;书法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书法家,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有天才,而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坚持不懈地练习书写;书法创作者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是不自由的书法作品只是供一个极其狭小的文人圈子欣赏的东西,不识汉字的人就很少欣赏他。为此马克义得出结论认为书法只是一种模仿的技艺。由于书法创作者在创作书法作品之前,大脑中已经有了字形和“书体”的框架,无论怎样想象和发挥,书法创作者都离不开字形和“书体”的控制。这就使得书法的创作过程只是一种模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自由的创作过程。并同时呼吁作为公共教育的中小学,最好不要开设书法课,以免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此贴一出后,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争议。 旺才发表“书法伪艺术”之说是半罐水的叮当响一贴,质疑马克义的书法“伪艺术”之说,认为“马克义批评书法不是艺术,甚至上纲上线强调——是“伪艺术”。其实不难猜想这种有一定哲学认识的所谓“现代学人”业已形成固有的批评思维,但这种思维却是顽固哲学意识形体化的极端倾向类型。”并进一步指出“否定传统,否定中国文化,否定一切成为一种逆反时髦是病态社会观时,这种打倒一切的愤青试思维必然产生妖魔化一切的效果。于是,火烧圆明园可以被说成是火烧了封建堕落的象征(他们的话烧部烧与中国百姓有屁大的关系?),这种全盘无条件拜倒在西方现代文明之下的荒谬逻辑其实一直在中国文人这类贱骨头的卖乖者中有相当市场”。
旺才的帖子贴出后,辩论双方的网友开始“站对”,半山、青岛啤酒等网友支持旺才,而吴祚来则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书法是纵欲过度的艺术,并进一步指出书法问题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吴祚来指出,“文字没有完全符号化,还沾滞着自然形象,就像把鸡蛋当成蛋白质一样,这是我们文字的悲哀,这种悲哀却被一部分人利用,利用成了书法,谁持文字当空舞?书艺家!把人体扭曲成杂技,这是中国人干的,人体被过度变形了,当我们欣赏杂技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孩子那么小就拼命扭曲自己以满足别人病态的爱好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一丝痛心?这种痛心同样适用在对文字的爱惜上。”同时吴祚来还认为“让孩子们不断重复古人的写字方式方法,永远描下去,像古人才是最高境界,学了一辈子也没几个人学得好!书法最能奴役青少年一代的创造力!儿童对色彩最感兴趣,而书法只让孩子们与黑色打交道,你们是黑社会呀?”
双方辩论你来我往,理性而不失***,其中也有网友对他们的争论不屑一顾,网友立春认为"书法,显而易见地,具备了相当的美学欣赏价值,文字的书写只有符合了美学原理才具备书法特性。但艺术作为一个概念,的确很宽泛松弛,哲学意义的艺术、社会意义的艺术、美学意义的艺术,内涵有差别,外延亦不同。从学术角度上与别人辩论,你必须定义出你认为的艺术概念来,才是理性的思辨方式,然后你与对手再争论你们之间的概念差别与合理性。从社会意义上与别人辩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社会实际已有诸多的社会体将书法作为艺术来看待,而也有相当多的人不认为书法是艺术,这是个人心理价值判断,与社会行为不相干,非要争出个你是我非来,不是鸡同鸭讲,就是强扭牛头,直到官方出来“统一思想”才甘心。这个问题,与自由主义毫无瓜葛干系,于否定传统也风马牛不相及。当人说“人体艺术”是伪艺术或不是艺术时,我从未见半山之类的“国学卫道士”喝斥“浅薄”,何此书法就如此高贵不可说?百灵论坛以精英定位,讨论这一类的问题时,酸文假醋的学士们最好拿出点专业精神来,让我等粗人、浅薄之人有学习的榜样。摆出一盘大样,用气势或字数说话蒙人,文化部长来了咱也不买账!"
网友何慕雨认为“书法是不是艺术也要讨论么?茶道是艺术、插花是艺术、裸体是艺术 … … 怎么书法就不是艺术了呢?俺的理解,艺术只具有两个德性:一个是看起来是漂亮的,或者是丑陋的,看着极舒服或者极不舒服;第二个就是有技艺在里边,人可以去追求,但是永无止境。只是不要把用毛笔写字都当成“书法”,否则刷墙壁的工人也都是“书法家”;不要把写日记和写公文都当成文学,否则记流水帐的老太太也都是“文学家”(有个叫“韩寒”的文学爱好者最近写了篇日记,叫《文坛算个鸟,谁也别装逼》,居然说“只要会写博客,就可以说是在进行文学创作,就可以说进入了文坛”),那他妈所有扫地的清洁工都该改名叫“斯文”了。”
此时,双方辩战正酣,网友马克义针对此此辩论的几个问题贴出《“书法”争论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把辩论进一步推向高潮。
您对书法的看法是怎样的?您怎么看待这场书法艺术非艺术的争论?您认为这场争论的意义何在? 作者 马克义 发表在:百灵社区 www.blsq.com
“书法”争论中的几个问题
本人写了《书法:作为中国文人***的伪艺术》那篇文章之后,有几个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反对意见的反对方式本人却不敢赞同。
本来,如果本人把这篇文章换一个方式来写,把“***”和“伪”字去年,本人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对此文“怒火中烧”。
如果本人这样来说,音乐,绘画和舞蹈是一类纯粹的艺术即纯艺术。书法由于其特点,不能与这些纯艺术归为一类,这样,书法不是一种纯艺术。这样,就把一个“伪”字去掉了。
接着,本人说,书法对创作和欣赏它的人还是有着审美作用的。只是,这种审美作用也还是有某些不利的方面,创作和欣赏书法的人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这样,就把“***”这个语词去掉了。
这样说出来,平平稳稳,喜欢书法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不喜欢书法的也不会觉有什么不对。
但是,加上了“***”和“伪”这两个语词,喜欢书法的人一看就会怒火中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说明的。
反对我的观点中,除开漫骂之类的东西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绪化思维,二是资格否定,三是权威论证。至于漫骂,那是非常无聊的事情。骂人的人一般有一种错觉,他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会骂人,这样,他一骂人别人就把他没办法了。这个世界上谁不会骂人?温加宝总理的答记者问中,有一件事情做得不妥,那就是不该骂***“数宗忘典”,这个语词我不记得了,大概就是“不认祖宗”的意思吧。你骂他,他也会骂你。这样骂来骂去毫无意义。并且,从法理上来说,“不认祖宗”也算不了什么罪恶。当然,他可能只是给国人看一看的。但一个国家总理,在那样的场合骂人,确实不该。中国是一个有着国骂的民族,骂一骂***,或许还会得到更多的民心吧。反正政治家演戏,我们就看戏嘛,并且,这事与我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多说了。
一,情绪化思维而不是对象化思维
中国人可能是最具情绪化思维的民族了。我们知道,语词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能够激励我们的情感。那些演说,那些书文能使我们情绪激动,也是因为语词具有的这个特殊功能所致。
中国人使用的汉字还具有相当程度上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比拼音文字更具有激励情感的作用。这样,一听到或读到“***”,本身就会立即对其产生某种厌恶感。而当你把书法比作“***”时,那些喜欢书法的人自然会怒火中烧,这些人也就顾不得什么理性思维了。
对象化思维不是这样,它要求尽可能低地消解情绪在理解中的作用。当然,人或许是一种情感的动物,完全消解情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这就是对象化。阅读一篇文章之时,仅就这篇文章的内容等来评论。用我们常用的语词来说,就是把这篇文章当作一个“客观对象”为看待。
只可惜,对我的文章的观点不满意的人基本上没有做到这一点。
如果甲方提出某一观点,乙方反对,但由于情绪化思维的作用,乙方反对的不是这个观点,进而反对了这个提出观点的人。而甲方反对时,也同样这样做。这样,一场辨认最后会成为一场斗殴。台湾议会辨认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这都是情绪化思维的结果。
二,资格否定而不是平等对话
什么是资格否定呢?那就是先对你的发言资格作出否定,如,你不懂这件事,不要发言;你无知,你没有发言权,等等。这或许也是中国特色。不过在中国近代,或许是毛泽东发明光大的这个东西。他的那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或许就是资格否定的权威论断吧。
这种一开始就把对手的资格否定掉的手法是一种非常拙劣的讨论问题的方法。因为,什么人来确实谁有资格发言呢?最终只能寻找某个权威。而在政治上,最终就是谁有权力谁就拥有发言权。我把这一点称为中国专制独裁的思维根源。那张维迎和李稻葵的“真理是不用讨论和投票”的言说,也是这种资格否定的思维方式的体现。
权威论证而不是理据论证
所谓权威论证,就是用一些有名的人,主要是有学术权威的人的论断来反对对方。学术权威的很多话或许是正确的。但是,讨论问题要就讨论的问题来辨论。赞同一个观点也好,反对一个观点也好,都要拿出自己的理据来。这些理据不能仅仅只是某个或某些权威人士的观点或结论。如果只有权威人士的结论就可以结束讨论,那人类早就不应该说话了。至少几千年前,权威人士就对人类的大部分事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
就说这样一些,希望百灵的网友在以后的辨认中注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2006-3-20 15:04:00 艺术也好,科学也好,不是社会地位问题,也不是民主权利问题,需要平等地发言,需要有平等的投票权。不懂就是不懂。不懂书法的人,我就是要否定他与我个人讨论书法的发言权,谁原意听跟谁说去。我不懂物理学,不会弹钢琴,不懂油画--如果我要跟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量子力学,或者要跟萧邦讨论钢琴的指法问题,跟梵高讨论油画用色问题,大概同样会被“资格否定”。--个人认为:否定得好。 原帖由 梦草堂 于 2006-3-22 22:15 发表
艺术也好,科学也好,不是社会地位问题,也不是民主权利问题,需要平等地发言,需要有平等的投票权。不懂就是不懂。不懂书法的人,我就是要否定他与我个人讨论书法的发言权,谁原意听跟谁说去。我不懂物理学,不会 ...
精辟!! 简答:您对书法的看法是怎样的?您怎么看待这场书法艺术非艺术的争论?您认为这场争论的意义何在?
========================================================
答:1、当前,书法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迅速衰落的时期,它的寿终正寝只是时间问题。
??a.艺术的物质载体(也就是艺术品)是其最纯粹的本质。绘画、书法、音乐、文学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但艺术品存在的本质,却并非只用于审美。也可以说不存在纯粹的艺术品,它总是与一定时代的社会实用功利紧密纠缠在一起。假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出纯粹只供欣赏的艺术品,这也是在原有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取代之后的遗物,而这种遗痕依然积淀在艺术品中。当艺术品完全失去其实用价值时,它的本质也已经消失,而因此趋向衰亡。
b.需要补充的是,这里所说的实用功能是指其本身的原始实用功能,或者称呼为第一实用功能,而非基于原始实用功能派生出的其他实用功能。比如,皮影,他的原始实用功能是表演。而除此之外的,诸如,欣赏、装饰等都是派生的实用功能。
C。有人认为书法可以题写匾额、写写对联,因此其实用功能并未丧失。我觉得这个已经是派生的实用功能。打个比方,就是一只主力军被消灭后,还剩下几只杂牌部队,翻不起多高的浪。。。
2、在这种大前提下,一些不以书法为专业的人,一些以书法为专业但生存受到挑战的人,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立场放在书法之外,来思考问题。当然,前者更多的是主观思考、探索,后者是客观条件的逼迫……那些在书法上有较高造诣的人反而不容易察觉,这个和立场的关系更密切些。我个人认为,这个是物理学惯性定律在社会学上的另外一种表现。是社会学版的惯性定律。说直白些,老大们,BOSS级人物们,并不可靠。。。
不仿给大家讲个小事:冬天,我和父亲烧柴烤火。父亲先把小柴烧着,再引大柴。然后,父亲和我相对而坐默默看着越来越旺的火苗……“你知道吗?”父亲突然打破沉寂,问我“点火总是小柴引燃大柴,你能有什么启发?”我笑了笑,故意不回答,等父亲先说。“这说明,大的事情,往往都是小的引起的。。。”我接过话题,说:“也许是小人物,更容易受到感染、影响。。。。”
这个小事情,我记忆犹新。今天,父亲与我的观点都可以进一步佐证2点中的言语。
3、既然有人察觉,既然有人受到威胁。这些人----数目应该不少,就会作出“地震前的鸟兽反常状”。有人开始怀疑书法的艺术性;有人对书法进行锐利的创新;有人对开始一反常态,以丑为美;有人开始绝望,疯狂诅咒;有人放弃书法,另谋出路;也有人按部就班,坚守传统;也有人趁机浑水摸鱼,趁着兵荒马乱,捞了不少银子。。。。。
题目所问的情形,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姿态罢了,没有新意。
4、我们能做什么?支持创新,支持对书法的和平演变,支持对书法的嫁接改良,支持书法作出对生存客观条件适应的变异。 再有,别再让你的下一代学书法。
有人说启功死了,书法便告别了一个时代。这位爱新觉罗,和其长辈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样,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神话、一段历史的终结。。。。。。
看了这个简答题,你此刻会是什么表情呢?估计和看着彗星降落的霸王龙的表情没什么两样----如果恐龙是因为彗星撞击地球而灭绝的话。 邦志、大圣也来捧场,老宫受宠若惊
首先咱就以对象化思维说几句,不知道马克义的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就是理论,其它就瞎子偷黄豆-自己有数,题目讲论调就庸俗的不沾边,***的历史几乎没有于书法历史的可比性非得拉郎配才能看出一点端倪,看来马克义的墨水见底,大概憋了三天(其中有两夜没合眼)憋出这么个东西,还自以为奇货可居,这里贴那里贴,找来一顿暴砖,依然故我,好,没个性。
书法的东西大家都明白,都想走自己的路,也都走出了自己的路,有时候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大体形制是有翅膀滴你非的把他革新成没翅膀滴,这不叫创新,这叫扯淡淡,书法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文字的艺术,表达的艺术,甚至可以让人一目而洞穿千年前书法先辈的心态,你强加的***、“为”艺术
能与之相提并论吗,这就是对象化思维,
***该骂,你也该骂(知足吧,把你提升至阿便的高度),但谁也不是谁的垫背,都不配。
你知道权威是如何来的,那是由各个行业经过千挑万选,十中求0.01,百中选0.0001,千中……(依此类推,算算看,算不明白回家写几年毛笔字就当补课了)的,大家公认的,在专业方面有绝对代表性的,学识涵养有过人之处的,对尤其是专业方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还有你看不明白而权威看的明白的,他们的结论即便有缺陷,只能怨你学识浅薄,不可教也,
最后再问你一句,你有什么资格往书法爱好者的伤口上撒盐,你不是口口声声资格吗,露一下供大家瞻仰,即便是猴子的屁股也经常往高里翘不是,以马克义如此聪明人物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老宫还有几句废话,就不打击马先生了 答大圣:
1.现在的书法进程说其步入衰落时期为时尚早,经过更长时间的历练一定会蒸蒸日上,书法已经走过了那段艰苦的路程,书法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把精力投入了进来,同时针对书法这方面的适用功能,群众基础,认知度发展状况等等都说明了,此问题由各大院校,各中小型院校纷纷开设书法专业就多少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2.一些不以书法为专业的人,一些以书法为专业但生存受到挑战的人这两种人的观点不会有太多冲突,窃以为好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儿
3.诚然,这几种人都有自己生存空间,时间会淘汰他们的,让我们拭目
4.沉重的话题,这应该由郭燕平君来作深入诠释
5.呵呵 梦草堂兄言道:个人认为:否定得好。
老宫以为有道理,咱们打架也抬不过个理去,何况关于书法的这个原则性的问题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6-3-27 19:56 发表
答大圣:
1.现在的书法进程说其步入衰落时期为时尚早,经过更长时间的历练一定会蒸蒸日上,书法已经走过了那段艰苦的路程,书法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把精力投入了进来,同时针对书法这方面的适用功能,群众基础,认知 ...
都提出了很多观点
一个个来
先书法是否进入了衰落期呢?
我以为是的。我们得找证据:
证据一:
拿我家里的人来统计
父亲家七兄妹,母亲家三姐妹
总共34口人
会毛笔字的四人(祖父,父亲,我,表弟):4:34
经常写毛笔字的没有:0:34
证据二:
我家对门就是书法协会的培训班,开了半年,现在再没开。。。
以前,学书法的人这么少吗?呵呵
我们不耍嘴皮,数据说话
当然,我这个是不完全归纳
我预测,完全归纳了,结果好不到哪儿去。。。。
先举两。。。
你说书法以后繁荣
证据呢? 偶的证据三:
说老实话,偶现在钢笔都没怎么用。。。
打印机、复印机的普及对手写的冲击
硬笔都整的要死不活,何况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