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4-9-8 18:51

学书随感

《书法本无雅俗》
何谓俗呢
何谓做作呢
雅与俗皆为各人主观上的爱好,谁也说不清
在雅俗上做文章是白费心机
尤其在评论时,雅俗之说显得太多含糊
雅俗之分是古代统治者文化人为显示自己高高在上而捣鼓出来的
个人认为,书法可从生熟巧三方面去讨论
前二者可从点画上来分析
巧则指个人风格较明显的意思
写字达到熟能生巧,便是佳作了



临帖自觉有所得有所失
就在得得失失中进步
临帖的得失是一种个人经验
如制作食物,有人喜欢清淡,他在制作时就少放盐
对他人来说,这不是优缺点的问题
而是个人喜好问题
清淡浓重皆可出极致
故临帖到较为熟练后,可根据个人口味来发展,似与不似这时应成为次要对象
如有些人,越临越不似却不失为好作品,这应是成功的临作
坚持自己的偏见,路子将走得更远
路子正确了,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完全不重要
不知不觉间就会达到过去所预想的目标
就如步行到某一目的地过程中,想起某一感兴趣的东西,结果到达目的地却浑然不觉那般



《不再老实写字》
过去临帖,一点一画皆费尽心思,有时为了一画与原帖近似,重重复复写上不知多少次,直到自己滿意为止。
然而,这种滿意的成功率并不高。
于是退而求次,只要信手写来略近似即可。
这样看来,仍算老实。
后来觉得写字是闹着玩的,况人生经历多,心性难以纯粹,要老老实实临帖,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于是,写字开始朝随机的方向发展。
生命是无法重复的,即使每天做着同一件事,但心中所想,瞬息万变。
故书写随机最能反映内心真实。
这种观念的转变,写字也就变得越来越率意越发不老实了。



《书法的终点》
学习书法过程是寻找属于自己风格的过程
也就是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风格的过程
在每个人的灵魂刚形成的时候
都会有一个最为完美的形象一起产生
故一个人跟某一个陌生异性见面时,会不由自主产生惊艳之感
这是因为对方跟先天完美形象吻合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追求也追随着这一完美而去
当自己写出来的字跟这完美形象吻合时,这作品就可堪称为伟大-即使同时代的人不承认这一点
或可以这么说,书法的终点就是完美表达自己
前人所总结的种种学习方法都是先天完美形象诱发所致
即使失去前人所总结的一切学书方法,人们仍会不由自主地总结出类似的学习方法来
完美形象的存在,人的一切就不会丢失
以上观点仅供思考,不作答辩



《由行书引发的随感》
由于中国人的启蒙教育是从识字开始
故在今天,我们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时,第一个问题是:这字怎么读
于是,草书篆书就变成非主流
行书因节奏结字自由多变,从而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宠儿
或是因此,史上行书有了排名,这是其它书体所没有的
文字的本源,主要是记录和传播信息的
在今天,行书满足了书写便捷与易于识读的功能
故作为日常记事,行书是最佳选择
也是最佳表达性情的形式
由于毛笔书写实用性的隐退
不少人在学书法时往往忽略了文字本源的识读性
到了一定的阶段
不少作品有投向美术作品怀抱之嫌
有些人明白这一点,无意识中的抗拒,便一头投入到仿古之中去
然而,无论是依附于美术还是仿古,都是对书法感到彷徨的结果
这种彷徨,实是书法实用性隐退的衍生物
过去因环境关系,日常书写根本不成为问题
如果书法上的传统所指的是紧贴日常书写,那么,要真正继承这一点,就得成为当代的陶渊明
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或许,你可以成为半个陶渊明,一方面游走于展厅仿古应酬之中,另一方面则用毛笔记录着每天的琐事,至于最后走向如何,唯有到了必需选择时才清楚



《论东坡用笔》
如果有人问我:史上谁的用笔功夫最深
我会毫不犹豫答:苏轼
苏的字与点画大小变化极大,却又随意自然
这是历代习苏者无法达到的地方
一支笔所写的字大小有所限制,苏堪称将此发展到极致
他的同一作品中,字无论大小,皆用笔流畅精到
如果从书如其人的角度来看
苏的心胸就如他的作品一样,容纳着巨大的激情,而这些激情又一任自然
众所周知,苏无愧于史上第一才子之誉
写了那么多文章诗词,真不知用坏了多少支毛笔
这决非智永禅师所及
点画大小的巨大反差及长期日常写作,成就了苏的用笔
这过程不象苦学派那样刻意求工,而是在日常书写时稍加留意即可
现代的谢无量与沈尹默,一个无意为书家,一个专精二王,却同是书法大家



《个人学书经验》
古人的实临作品很难见到
对于古人关于实临的本义几乎无法提供实物佐证
从唐代数位大家所摹兰亭叙中看出
所谓摹,亦无法避免带有个人客观因素
故所谓实临,还要注意个人喜好
在临帖时,不必面面俱到
这在临帖时很容易产生顾此失彼
正如选帖那般,要选自己最喜欢
这样才符合兴趣是自己的最好的老师这一宗旨
临帖亦然,可选自己喜欢的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点,加以強化
汇集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能写出自然顺畅的效果来即可
如前人所说的书卷气
就是建立在自然顺畅的基础上
以上所说的仅是个人的观点,最终还是各自总结的方法最佳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4-9-8 18:52

《由传统说开去》
传统实际上是不存在或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执念
世上没有两个王義之
你所理解的某一法帖跟别人不一样
故没有人真正理解一个小学生的涂鸦作品
也没有人真正理解任何一件古帖的意义
传统如离开自说自话,就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书法最终是自说自话
思想是学书的引路灯
近代一些学者在临帖方面,肯定不及现代一些学院的书法专业生所下的功夫多
但他们的思想水平高,用毛笔写字的时间多
个人的风格就显得越发強烈
作品越容易达到自然率意效果
而思想水平高,对法帖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这并不是对临帖的否决,而是要让人明白比临帖更重要的一些东西
我们比古代名家学书方面除欠缺思想修养外,就是日常书写
故今人在临帖方面即使比古代名家強,可缺了日常书写一环
就谈不上基本功扎实
因为就书法而言,临帖是读书,日常书写是实践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4-9-25 16:40

写字写字就是写字,
流传至今最久远最清晰的正楷墨迹是来自敦煌,
它们是写出来的,
写正楷的秘密就在其中。
我有两本敦煌写经,
二者皆形象地将楷书如何写表达出来。
写楷书的人并不多见,描楷书的人则常见。
我们处于一个不缺字帖的时代,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字帖一一细读,
如果在楷书中缺了敦煌的写经,是我们对楷书认识的最大缺陷,
因为那是最早最清晰的楷书墨迹。
就功夫笔法而言,绝非后世可以匹敌,
它们是受过训练的职业抄书者的作品,
活版印刷出现后就逐渐衰落了。

3612907 发表于 2014-9-26 23:50

{:1_277:}{:1_277:}{:1_277:}{:1_277:}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4-9-28 17:16

3612907 发表于 2014-9-26 23:50


谢谢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书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