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批评的学习笔记【之十五】(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咋拼”!)
本帖最后由 卫生局 于 2014-8-14 09:10 编辑爱拼才会赢,不拼真不行!
每次去看过一些“国”字号展览之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不是某某某作品的结字用笔章法布局,而是整张作品那种经过精心设计后的“美术效果”。上面写的是字吗?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整张作品看上去,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幅画!花花绿绿星星点点,啥东西呢?都是“拼接”惹的祸!
近几年来,所有以中国书协的名义举办的书法大赛征稿启事里都有这样一条,“备注:投稿作品落款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勿用笔名;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不予评审;鼓励书写完整作品,不提倡拼贴、染色、做旧等形式。禁止一稿多投。”
备注是备注了,结果怎么样呢?几乎所有入展的作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拼贴、染色、做旧,有些简直就是在制作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灯光强烈的展厅里,最先打动你的不是作者的书法,而是那张远远看上去就是一幅国画作品的“五光十色”!
李刚田、周剑初和柯云瀚都是去年如雷贯耳的“三名工程入选名家”,听听他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刚田说过,“欲在一批中脱颖而出,按规矩出牌是不行的,必须有怪招奇谋”!
周剑初就认为,“在数万件参赛作品中,如果你的作品没有特色,没有与众不同,就很难有竞争力”。他甚至认为书法家“可以借鉴的艺术门类很多,比如说舞蹈、雕塑、美术等等,都可以辅助于书法创作。”柯云瀚说,自己经常出任国展评委,也不主张工艺过分拼接,要回到黑白世界中来。但真正到了自己参赛时,也搞拼接,而且同一件作品中使用三种字体书写。所以说,参赛作品还是“适当地参照了当代展厅的视觉效果”。
听见没有,还是歌中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咋拼”,爱拼才会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