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多景楼诗册》行书
在上海博物馆里,米芾(公元1051―1108年)的书法作品《多景楼诗册》(局部,见下图),引人注目。这位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米芾是北宋后期一位集古出新的大书家,也是唯一通擅真、行、草、隶、篆五体的书家,其中,行书是他最为杰出的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创作。中国书画史上不乏狷介之士,“米颠”的名声似乎最大。人们对米芾的这一戏称,由其好洁成癖、拜石为兄及“冠服效唐人”等佯狂之举而得。
米芾和黄庭坚都是苏轼弟子。也许是受乃师的影响,除了追摹颜鲁公一体外,米芾同时也学在用笔上显见劲健爽畅特征的王献之、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书作,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米芾的用笔之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振迅”,即蕴含动荡、摇曳和痛快峻急之意。苏东坡也激赏这位学生的书法创作是“风樯阵马,痛快淋漓,当与‘钟、王’并行……”
米芾传世书迹不少,但大字作品却稀罕,仅存《吴江舟中诗》、《虹县帖》、《研山铭》及《多景楼诗册》。《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作品,与他30来岁时创作的《吴江舟中诗》比较,明显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面对《多景楼诗册》,可以想象出米芾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气魄。他自称“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多景楼诗册》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共写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背倚北固,北临大江,气势雄伟。始建于宋,今已毁。北固山“江山之胜,烟云显晦,萃于目前”。宋代文人墨客多于其地游览,题诗作文,歌吟胜景,多景楼尤为登临之最。苏轼曾作《采桑子》词称其为“天下之殊景”,并刻石留念。米芾的《多景楼诗册》即是在此地游览时为甘露寺禅师而作。博 文 文/图
《多景楼诗册》,擘窠大行书,墨迹,淡牙色纸本。宋时改横卷为册,凡41行,共96字。钤有[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征南将军图书]、[左史江氏]、[曹溶私印]、[仪周鉴赏]等印。此贴运笔纯用[刷字]法,八面出锋,纵横驰骋,所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痛快淋漓,气象轩豁。今藏上海博物馆。 中国书画史上的狷狂之士不少。在这一类艺术家中,北宋的"米颠"名声似乎是最大的。米颠是人们对米芾的戏称。他生在宋朝,却穿着唐装;他有严重的洁癖;他见到心仪的石头,倒身便拜,还口口声声称石为兄;他嗜书画为命,时刻不离,特意建造了一艘大船用以运载书画随行,并起名为"米家书画船",成为后世藏家争相仿效的范例。比起他的老师苏东坡来,米芾放浪不羁的劲头似乎要更过之。他也是将苏东坡引领的崇尚意趣的书风推向高潮的最杰出的书法家。
米芾留存下来的书迹不少,但大字的作品却十分稀罕,仅存《吴江舟中诗》、《虹县帖》、《研山铭》以及这本《多景楼诗册》。《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的作品,与他三十来岁时创作的《吴江舟中诗》比较,《多景楼诗册》明显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他自称"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无款印。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通快,一气呵成。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台北叶公超亦有一本,两者皆疑为摹本。
释文:
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
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
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1_2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