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者
发表于 2013-12-31 10:56
本帖最后由 天下行者 于 2014-1-2 10:28 编辑
墨龙开笔盛唐宏 英气冲宇清韵胜
龙先生的作品早几年就拜读过好多,九届国展获奖的那幅二王风的册页印象很深的,精彩的很。应该说,帖学一路的行草书是先生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拿手绝活也。 看过展览,非常赞叹。梦回大唐,有缅怀盛世的感觉,分“襟怀家国、盛世风华、书契之兴、林泉高致、敦品砺行、羁旅离愁”六个章节,看那些诗歌和名人,那是一个史上真正名家才子层出不穷的辉煌时代,而龙先生写的诗歌基本包括了唐代诗歌高峰的名作吧。展览的风格化,精品化,装饰化,比较明显地体现了策划者的能力。不过说实话,麻布衬底也非首次运用了,这是从油画展览那边借鉴来的。但是,综观展厅,整体的视觉效果是很不错的,色调运用沉着又明快,有色彩的对比变化又和谐,可见前期的策划工作真下了不小的功夫,不光是财力物力人力的各种资源的调配,龙先生是军队的干部,可以说,策划一场大展就好比打一场小型的局部战争一样,要取得胜利---“开胜”,不只是有钱就能办的事,头脑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年头看到的展览财大气粗可整体格调低俗的多了去了。 从本次大展的作品中可见,龙先生依旧挥洒着他那得心应手的二王之风,行书基本一派晋韵加明清调子, 无论尺寸大小、书体,整体上透露一派魏晋风度,将二王书学的精髓好好地进行了一番研究与苦学,字里行间,不时可观到《阁帖》《圣教序》等熟悉的字型结体,并加之拓展为自身的笔法体系,具有飘洒逸致的境界。用笔上比较扎实老练,比一般的学二王者来得清劲挺健,在挥洒纵横时能自在调整中侧锋的转折,甚至大字都能有爽利明快之感,点画凝炼。纸上行走能把握住顿挫留走,线条基本显得不飘不滑,具备静态与动态瞬间转换和谐的美感,凸现雅丽秀媚的古意和书卷气。展览中还有隶书楷书等,也写的有板有眼,笔力扎实,气息与行草书接近,总体偏秀润。章法上突出了线条的对比,结体的对比,在各种行气布局上用心构思,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疏密、聚散、穿插,大字小字的对比,行书与小楷的对比,浓墨与枯笔的对比,纸面与衬底的色彩对比,读来真是欹侧相生,跌宕起伏,相当富于动感,充满张力,清逸流畅,直抒胸臆。视觉效果上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将作者的技术状态与唐诗的意境相互融汇,以及思想情感吐露无遗。 最后说点个人不当的看法,古来小字放大很难,尤其是二王的书法,基本没什么成功的先例,早几年有青年才俊王义军实验过,效果很不错,获奖很多。先生的大字小字的笔法好象一样的,小字如简单放大可能会显得单薄乏味。作品的结体、章法、笔法上的运用已经相当熟练,笔者建议先生加点明清草书的元素解构一下如何?另外,是否再拓展一下书体的内涵,比如篆\隶书的临习,加强古意的修炼与增强,因为,历史的任何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家,不会老是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
-------------------------------------------------------------------------
地址: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春园路165号宁波欧尼克自动门公司陈舟波13028925917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3-12-31 11:12
{:1_277:}{:1_277:}{:1_277:}{:1_277:}{:1_277:}{:1_277:}
红荆藤
发表于 2013-12-31 14:59
祝贺展览成功!
辽西墨牛
发表于 2013-12-31 16:29
点画凝炼,清逸流畅.欣赏学习{:1_277:}{:1_277:}
挚爱丹青
发表于 2014-1-1 17:50
祝贺“【笔触大唐】龙主席书唐代诗文作品展”圆满成功
祝福龙主席新春快乐
晋汉堂
发表于 2014-1-4 15:03
祝龙老师网展火爆!
一直熟悉并关注龙老师的艺术创作,为他的书作深深的感染。从早期追求笔法字势的奇崛到而后追求技巧的纯粹凝练,再到现在的萧散冲和、书写性情,龙老师一路走来,水到渠成,成就斐然,实至名归。
有幸收藏了龙老师一幅行书小品,是己丑年的书作,时时拿出观摩。能充分地感受到龙老师用笔的精纯典雅,结字的雍容消散,线条的张力与质感,行气的舒畅与贯通,笔笔精到,温文尔雅,几笔奔放洒脱的连带激活了全篇,逐字把玩,逐行揣摩,不由得拍案。
看到这次网展的作品。大幅行草作品中,笔势更加开张,线条更加凝练且有厚度,时而优雅从容,时而奔放开张,凝重而不失灵动,纵而能敛,收放自如。墨色丰富,枯润有致,浓淡相宜,对比更加鲜明,视觉冲击力更强。
观龙老师小幅行书作品,有二王的雅致萧散,有颜鲁公的雄浑开张,又有孙过庭的精巧多变,气息醇正,散淡自然。信手而书,法度完备,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书成自家风格者难免会失于程式化,而龙老师不断学古为己所用,调和经典在书作中的含量,使其笔法更精纯,下笔从容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二王书风盛行的当代,书家学二王的面目多有相似,但从一位书家书作来看,其作品也难免有程式化的东子。龙老师书作每每从结字,用笔上皆有新意,这是难能可贵的。
观龙老师楷书作品,结体宽博,不求雕琢,气息高古,舒展自如,灵动自然,平中寓奇,韵致萧散,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观龙老师临摹作品,亦步亦趋,形神兼备,追求对古人的毕肖和深入挖掘,二王法书也好,临作大处存起精神,细微处又有自家语言。对于学古,龙老师可谓深入,王厚祥老师说:“不怕没自我,惟恐写不像”。这是学书筑基的不二法门,龙老师作品中经典含量高与其深入学古是分不开的。基本功扎实,路子正,取法高,眼界宽是龙老师给我们青年书友的启迪。
龙老师深入传统,于无我中求自我的理念给我树立了典范,过早的出现个人风格无疑会束缚和阻碍艺术的长远发展,好比树过早的分枝就长不高一样。书归大道,不能单以技法论之,其高度取决于技巧上的成熟和个人的素养。龙老师技法纯熟是令人羡慕的,笔下有文气,作品有书卷气是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
453600河南省辉县市南关新村南楼四单元五楼东 张东升
电话13781948311 期待作品集
能否题斋号 晋汉堂 愿邮资到付
晋汉堂
发表于 2014-1-4 15:04
祝龙老师网展火爆!
一直熟悉并关注龙老师的艺术创作,为他的书作深深的感染。从早期追求笔法字势的奇崛到而后追求技巧的纯粹凝练,再到现在的萧散冲和、书写性情,龙老师一路走来,水到渠成,成就斐然,实至名归。
有幸收藏了龙老师一幅行书小品,是己丑年的书作,时时拿出观摩。能充分地感受到龙老师用笔的精纯典雅,结字的雍容消散,线条的张力与质感,行气的舒畅与贯通,笔笔精到,温文尔雅,几笔奔放洒脱的连带激活了全篇,逐字把玩,逐行揣摩,不由得拍案。
看到这次网展的作品。大幅行草作品中,笔势更加开张,线条更加凝练且有厚度,时而优雅从容,时而奔放开张,凝重而不失灵动,纵而能敛,收放自如。墨色丰富,枯润有致,浓淡相宜,对比更加鲜明,视觉冲击力更强。
观龙老师小幅行书作品,有二王的雅致萧散,有颜鲁公的雄浑开张,又有孙过庭的精巧多变,气息醇正,散淡自然。信手而书,法度完备,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书成自家风格者难免会失于程式化,而龙老师不断学古为己所用,调和经典在书作中的含量,使其笔法更精纯,下笔从容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二王书风盛行的当代,书家学二王的面目多有相似,但从一位书家书作来看,其作品也难免有程式化的东子。龙老师书作每每从结字,用笔上皆有新意,这是难能可贵的。
观龙老师楷书作品,结体宽博,不求雕琢,气息高古,舒展自如,灵动自然,平中寓奇,韵致萧散,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观龙老师临摹作品,亦步亦趋,形神兼备,追求对古人的毕肖和深入挖掘,二王法书也好,临作大处存起精神,细微处又有自家语言。对于学古,龙老师可谓深入,王厚祥老师说:“不怕没自我,惟恐写不像”。这是学书筑基的不二法门,龙老师作品中经典含量高与其深入学古是分不开的。基本功扎实,路子正,取法高,眼界宽是龙老师给我们青年书友的启迪。
龙老师深入传统,于无我中求自我的理念给我树立了典范,过早的出现个人风格无疑会束缚和阻碍艺术的长远发展,好比树过早的分枝就长不高一样。书归大道,不能单以技法论之,其高度取决于技巧上的成熟和个人的素养。龙老师技法纯熟是令人羡慕的,笔下有文气,作品有书卷气是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
453600河南省辉县市南关新村南楼四单元五楼东 张东升
电话13781948311 期待作品集
能否题斋号 晋汉堂 愿邮资到付
兰亭独步
发表于 2014-1-4 20:18
本次展出的龙开胜先生近期创作的行草书作品很抒情,尤其他所擅长行草书和楷书作品,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很有艺术天赋的聪明人。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用笔线条自然稳重,洒脱。书家一般可分为功力型和表现型,功力型书家比较注重技术法则与形式规范,对线条与字结构有较强的恒控力;表现型书家不拘泥于成法,注重内在性情的抒发,其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要强于功力型书家,龙先生两者兼备,而显然偏于后者。他敏而善思,勤奋好学,涉猎广泛,尤其对书法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神。龙先生对线条和字结构的塑造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飞动而不失沉稳。并已形成自己如一风貌。以他对书法性情与形质的理解,使他的创作始终保持在潜意识下进行。如陶宏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所言“手随心会,笔与手会”,抒情的意味非常浓郁,能将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这点很重要。
我本人认为,一个人的心性如何,实是在关乎作品优劣的始作俑者。正如孙过庭所说的“情性”与“形质’’的思想内涵。它讲求书家对书理乃至天地万物之顿悟,抒发书家由此发自内心的精神轨迹,是书家一次次生命的具体体验及生存方式的现实转换。因而他十分注重在极佳的创作心境、灵感状态下去获取神妙之作,在精神上追求“禅’’的意境,不倚俗俚,不追逐名利,不计得失,而是人淡如菊,净化心灵。在更大的空间里舒展自己的想象,随性而安,随感而发。如若禅宗,世界万物无非是我心的幻化,我心即佛。龙开胜先生是在用心写字、做人,故其书法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很容易引起共鸣。
龙开胜先生在追求文人书法技法品位的同时亦非常注重字外功夫的锤炼,内修心性,外师造化。他的书法线条结体方面更是奇趣多姿,引人入胜,轻松率真的笔触,潇洒风流又不失法度,细细品味,很耐人寻味,这些都是他才情和内心世界的表征。龙开胜先生生活工作在首都京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书法创作氛围,使他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有理由关注和看好这位当代书坛点将中青年书法家。最后衷心祝贺龙开胜先生书法个人近作展取得圆满成功!
请赠作品集一册学习观摩,谢谢!!{:1_277:}{:1_107:}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4-1-5 17:38
霓为衣兮风为马 笔触大唐盛世风——观【笔触大唐】龙开胜书唐代诗文作品展随想展览是当代书家展示个人风采最重要的舞台,而当代人尚“式”使展览的包装越来越为广大书家的重视。广西“细柳营”的成功、国展的拼贴与做旧都是当代人尚“式”的重要体现,但这些方法让人们越来越忽视书法本体,眼花瞭乱的展览再难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触大唐】龙开胜书唐代诗文作品展如同书坛吹来的一缕清风,让人们眼前一亮。此展内容为唐代诗文,展览整体也具有大唐风范,气宇轩昂,龙先生没有作品的做旧与拼贴,突显了书法本体。作品装裱形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轴、框,采用平板+麻布,主题式设计,色系式主题展示,书体丰富,形制尺幅亦丰富多彩,总而言之,展览现代感强,形制贴心,突出书法本体,是难得一见的精彩展览。龙开胜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军旅书家,先生善作行草书,精通楷则,书法追求用笔干净、清雅、刚健、深厚,具有浑然天成之风,用笔结字精熟,雅俗之间,拿捏高妙。先生的行草书书风清雅、韵致清新,字里行间有一股“冲和”之气。龙开胜先生行书,用笔清疏、流畅,意境深远,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俱在法度之内,而无雕琢的痕迹。结体灵活多变,舒展大度中见严谨,欹侧而取浑美,具翩翩自得之势,或一任大小,化繁为简,或轻重得宜,俯仰有致,节奏明快,骨力洞达,刚劲蕴藉。其书于随意之中见情趣,行笔涩劲,顿挫有力,以粗带细,以静显动,气韵洞达,宛如信手拈来,风神洒脱,流露出超然不俗之态,充溢着不加修饰、清淡简远的生命轻味。再成以驾轻就熟的笔法技巧,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人云:用笔者天也,留美者地也,龙开胜先生的书法吸古纳新,古朴典雅,中锋用笔立体感强。惜墨如金,他在用墨上相当讲究,干湿浓淡润五色强烈反差给人留下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一曲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壮歌。章法错落有致,大与小、张与驰、以白计黑、左顾右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气贯长虹,横观展现的是一幅春天般的画卷,纵览像瀑布飞流从天而降,像泰山一样包容、博大、雄伟,恰似一幅海纳百川的壮丽诗篇,完全体现了一种自然之大美,天人合一的感觉由此而生。先生是以一种抗鼎之力的大派、起伏跌宕的韵意、以气贯之、以意用之、以心悟之完成作品的,所以其作品突显的是气宇轩昂的盛世之风,正是“霓为衣兮风为马,笔触大唐盛世风”。就书法而言,衡量一位书家的成就,不能仅仅看他的专业水准,而且要从他的综合修养上看高低,字在书外也。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性。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观龙开胜先生书作,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作品意境气韵生动,书卷气浓厚。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文化修养,心地清净,其书自然入简淡之境,神采自然悠远。书家只有将自身情感意趣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去,才是趋于成熟的标志。龙开胜先生把开拓进取的精神应用在艺术天地里,常有一种洒脱自如的人生情趣油然而生。书中情致,在笔墨,更在胸襟。因为岁月的磨砺,以知炼性摄心,以行云流水之澹衷,为和风甘雨之气象,追寻那令人陶醉和迷恋远古的足音,以空灵淡泊远古自如,以自己的人生情趣去寻觅书法真谛。祝展览圆满成功!! 请龙先生赠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同意到付)
132500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涧底松
发表于 2014-1-6 11:09
{:1_277:}{:1_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