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研究会 发表于 2013-2-23 17:49

卓然开一代宗风——— 写在《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出版之际 徐叶翎 冯广鉴

卓然开一代宗风——— 写在《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出版之际
伴着戊子新春的脚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时数年,由济宁市朱复戡艺术研究会编辑,冯广鉴、徐叶翎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本装帧典雅、印刷考究的图书,书中汇集了当今研究朱复戡艺术及生平的文章数十篇。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朱老弟子等诸方面的作者,其中不乏在 书法理论及实践上有高深造诣的理论家,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对朱复戡先生的生平事迹及金石、书法、篆刻、诗词、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当今研究朱复戡艺术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艺术生平与年表是后人研究艺术家个案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文集》收入了当代最负盛名的掌故大师郑逸梅先生的《艺术大师朱复戡生平》的文章,对朱先生的艺术人生撷取其最传神的闪光点,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代艺术大师的音容笑貌,师承交往,困厄坎坷,人格魅力,艺术特色,读来感人至深。《朱复戡年表》经多年搜集整理、反复考证,资料较为翔实,既是研究朱复戡艺术的重要依据,亦是研究朱派艺术的重要成果。

  《香雪海畔,斯人永存》,《一代宗师,风范长存》。陈寿荣等朱老的弟子们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写出了回味无穷的怀念文章,颂扬先师以“利他”作为做人的第一要义,只知奉献社会和人民,而不计图报于个人的高尚情怀,就像高洁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赵一新对朱复戡先生的艺术实践作了深透的分析,认为:“从实践的整体看,他以篆书和行草为一生的两个特别着重点,上及殷墟甲骨,更通魏碑晋草。其篆书,从研究金石的大小篆开始,立足于篆刻主要写好篆书,将二篆书法直接引向篆刻。其行草,以魏碑为骨骼,以唐明数家为阶梯,以王羲之诸帖和章草为构架,以秦篆、汉隶和简牍为血肉,将信函等实用书写上升到和题跋同一发挥的创作高度。”并认为朱先生“一生崇尚扎实密厚,一丝不落轻巧取媚”。

  张金梁在《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一文中,对先生“成于勤,善师古,根植篆”等现象作了分析研究。而王庆利则认为:“朱先生的书作在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蕴含之‘厚’,二是造境之‘朴’”。郑培亮评朱先生:“其书法刚劲凝炼,郁郁苍苍,正大堂皇,确乎大家风范。”张爱国则从“碑帖兼容,书印同参”上论述了朱复戡先生的书印创作理路。

  徐叶翎和冯广鉴二位是朱复戡先生的高足,对朱老情真意笃,极尽全力弘扬朱老艺术并传承其衣钵。徐叶翎的《朱复戡先生的书法艺术》,论述细致缜密,详细分析了朱老长于各体、侧重于大篆和行草书,是诸体皆擅的书法大家。冯广鉴多年来奔走呼号,为筹建朱复戡艺术馆和研究会,主编出版朱老著作尽心竭力,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佩之至!他在文中,就朱老的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用鲁迅先生的说法:“美术家固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与以上诸家宏观把握不同,于茂阳、刘宗超的独特的视角从草书入手,分析了朱复戡先生草书“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刚健凝重气息”,“得力于秦诏版与商周金文。”

  齐开义的《从朱复戡先生的书跋看其书法的审美取向》,突出地论述了朱老学书取法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人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取法不高,选择不对,再努力也会“南辕北辙”。而乌峰的文章《墨线编织大师———浅谈朱复戡先生书法的线条艺术》,就朱老书法在技术层面上,在线的质量、线条控制、编织以及编织后的空间关系作了透彻、精彩的论述。

  篆刻是朱复戡先生艺术的一翼,《研究文集》选编了几篇探讨朱先生篆刻艺术的文章。

  范正红认为,纵观朱复戡先生一生篆刻艺术的发展,从其表现的艺术面貌上看,前后有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了“三段论”式的蜕变过程。即为早期的融纳流派印风时期,中年形成风格时期和晚年的风格老辣成熟的时期。而先生晚年的成熟风格仍应以其古玺印为其最典型的代表。

  王庆忠认为,朱复戡先生“印从书出”是其篆刻出新的一个基点,也是他终生坚持的一个艺术观点。张戈则集中精力对朱先生的篆刻边款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虽说制作的是边款,实际上是他将书法与篆刻融为一体,从侧面反映出朱先生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技艺精湛,超群绝伦。”

  朱先生于诗词亦有高深的造诣。于此,樊英民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

  朱先生的诗词以前期和后期较多,解放后的三十年写作较少,大概是极“左”思潮的禁锢束缚了先生的诗兴。朱老前期作诗多,却散佚严重,后期作得多,艺术含量却比较稀薄,中间的三十年却作得很少,这都是令人遗憾的。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朱先生在诗中发出“留将清气抗风尘”的呼声,这是无力报国、功业难成的慨叹,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良知的表现。这种情绪贯穿于朱老解放前的作品当中。而早期的一些无题诗,“往往以一种工丽细致的笔触,写一种委婉的情绪,或离愁或别恨,缠绵悱恻,十分感人。”

  除了书法、篆刻、诗词之外,夏志千的文章论述了朱复戡先生的绘画艺术,认为朱先生的中国画“健康,向上,奔放,而富有激情。所描绘的画面不抽象,不狂怪,不消沉。无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均擅长。”先生的绘画,以钟鼎、篆籀之笔入画,以中锋逆笔,笔力雄健扎实,浑厚苍劲,富有金石气。

  为了增加本文集的可读性、趣味性,书中收入了著名作家李木生的《大师的味道》及朱复戡先生的弟子侯学书的《朱复戡奇人奇事》。在李木生的笔下,朱复戡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而鲜活,这个“江南一布衣”熠熠生辉的神采而让人想到了那个傲骨铮铮、落拓不羁的大诗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木生笔下“大师的味道”。朱复戡奇人奇事,亦确确实实令后人拍案称奇叫绝!

  “古来圣贤皆寂寞”。朱复戡先生一生无显赫的地位,“于名则信手取舍,于利则随挥去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艺术视野,卓绝的艺术成就,却“天外昂头万象低”。“卓然开一代宗风”(张大千语)。在文化艺术繁荣的春天到来之际,《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的出版,无疑给姹紫嫣红的文艺园地增添了新的奇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卓然开一代宗风——— 写在《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出版之际 徐叶翎 冯广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