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管峻院长的“七大法宝”!
按:本文乃著名美术批评家郑志刚为《书画世界》“围观”专栏而作,见该刊2013年第一期。 管峻凭什么 郑志刚 据人民网、和讯网、华艺网、新华报业网、神州书法网、中国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家园等诸家网媒报道,2012年11月初,管峻接替王镛,出任中国书法院院长。 官方资料显示:中国书法院成立于 2004 年 11 月 26 日,直接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家级书法创作与研究的常设机构。至2012年11月,适逢斯院成立八周年。一个周四的上午,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公布了新一任中国书法院院长人选。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书法院执行院长、著名书法家管峻,成为继王镛之后的新一任院长。对此,相关报道的解释是,书法院之所以换帅,是因为王镛到了退休年龄。王镛生于1948年,确实该退,但其人事关系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院院长”仅为社会兼职,退与不退,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说了算,原本谁也管不着的。就像西泠印社新聘社长饶宗颐一样,哪还管啥子年龄不年龄、精力不精力、实用不实用,铁定是不死不换人的。如果“到年龄退休”实质上只是一种借口,那王镛先生就该静静地反思一下了:不讨东家喜欢,结局往往无言哦。 自打鸠集石开、刘正成、沃兴华、陈国斌等一众同人不咋与中国书协往来之后,王镛的舞台,先是搭建在地产商张宝全的今日美术馆,再就转移到了中国书法院。在这两个大也不大、不大也大的舞台上,他以“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览(前后搞过三次)、“渊源与流变”系列展览、田野书法考察活动(好像搞过两回)、《东方艺术·书法》杂志等为载体,飚起了烈烈“丑书”风。这阵风在书界刮得相当冲动,颇有点沙尘暴的感觉,于是乎,神州大地原本漫撒在城邑乡野间的一帮子书法中青年,在王镛及若干“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副研究员”名头之感召下,从四面八方涌向京师,交上也许并不容易凑齐的学费,虔诚地向“丑书”靠拢。在书法院学习期间,学员们的日子过得不无清苦,一届结束,在获得一纸没啥实际效用的“结业证书”、一手多数人见了都会皱一皱眉头的“丑书”之外,或许还有某种扭曲的心态。我曾专意撰文指出,曾翔的书风感染及理念灌输,对他的追随者来说,几近劈空而至的一场灾难。还有沃兴华,实质上是一位勤奋异常、恳切无比的书法流毒传播者。窃以为,在中国书法院的师资队伍当中,至少如上两位先生,具有“巫师”的特征与色彩。不加选择地跟着他们狂奔,会深陷迷途而不自知的。 整体上看,尽管中国书法院“中正”气象不足,但依然不失为龙骧虎步之所。我们必须承认,这里凝聚了一大批功力、学养、才情俱佳的业界作手。以陈忠康为例,纵便网络照片显示,他在课堂上分别以欧、柳、颜三家楷法现场示范的“之”字,没一个能够书写得到位,但能在二王行草方面讲出些真东西,我觉得就很不错。这个急功近利、心猿意马的时代,原本冷寂、索寞的书法小圈子里,竟然时时充斥着癫狂柳絮、无主桃花,故而,王镛有短板,书法院有瑕疵,皆在情理之中。冷静地作一审视是应该的,但绝不容许一票否决。 客观地讲,就严肃意义上的学术、艺术价值而言,这面“丑书”大纛还是足堪仰视与尊敬的。对传统遗存的多维考量与全息汲取,艺术个性的强烈张扬与创作心态的桀骜不驯,远“外美”而亲“内美”、远“官美”而亲“民美”的理念诉求,展览与研讨活动在提名标准、评选机制及文本表述方面的尚真与务实,对作品形式、材质选配、笔墨弹性及视觉效果的锐意经营,如是等等,都不是平庸的官方书协所能比拟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就对当代官系书风的“冲击与矫正”意义而言,王镛及其艺术团队近十年来不懈努力所催发出的“丑书”现象,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尽管我曾对王镛个人的艺术创作提出过一些貌似不恭的看法,也对“丑书”团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功力不实、内蕴浇漓、无视本体、唯怪是求等“过犹不及”现象表达过忧思,然而正所谓瑕不掩瑜,无论王镛的创作实力、业界名望还是“丑书”团队蓬勃而清新的艺术生命力,都为中国书法院所不可或缺。孰料变起俄顷,在余秋雨大师强力举荐之下,貌相俊朗、书风修洁的管峻先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长江,精神抖擞地北上履新了。 管峻出任院长的消息未获正式公布之前,便通过私下渠道在王镛的门生故友中起了反响。据披露,邵岩发微博说,接下来恐怕见不到一些高手去授课了!徐海微博接道,反正我是不去了。今后谁还自认为当书法院研究员、副研究员是件荣耀的事,我瞧不起他不说,还要说他无知加小人!刘正成则在相关论坛跟帖发言“体制的悲哀!艺术的悲哀!艺术家的悲哀!”甚者,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董玮,闻讯断然辞职,饶忠烈之风;书法院第八届学员翟某,以“泪洒壬辰九一八”为题,挹鲁公《祭侄文稿》之激切,施展支离其表、贫弱其里之“丑书”,公然贴出宣纸檄文。 得知董玮辞职,邵岩微博云:董玮有骨气,有气节,我很欣赏这种品质,够爷们!徐海云:我对董玮刮目相看!曾翔云:我很难过!董玮云:离开了自己辛苦操劳七八年的岗位,我也很伤感。本人辞职,并非针对管峻先生,因为我知道,在当今体制下,即使管峻不来,李峻、张峻也会来,是没办法的事。 于剽悍的官方令箭而言,这些发自民间的激愤之音,略如螳臂当车。总之,书法院院长这把龙椅,管君是坐定了。并且,命运似乎格外垂青于这位温文尔雅的江南才子,燕市履新未久,便又被评选为“智慧东方——2012中华文化人物”,12月12日晚,于河北廊坊盛大的颁授典礼上,与作家莫言、歌唱家德德玛一道,捧得了亮闪闪的奖杯。据说,这项由中华文化促进会、香港凤凰卫视主办,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自2009年正式启动,今年已是第四次举办。而管峻,则是四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书画家。 管峻凭什么好运连连?请允许我依现实因由之重要性第次道来:一,乖觉顺承。有良好的“体制内”心态;二,世事洞明。有强烈的“借东风”愿望并力践之,与诸如余秋雨、姜昆等握有话语权的名流私交甚笃;三,一专多能。主打书法,屡获大奖,五体咸备,国画则工写双善,花鸟、山水、人物三科皆能;四,作品悦目。远离野、怪、乱、黑,绝不丑、狂、粗、霸,力追正、净、秀、逸,要之,得一“媚”字;五,会讲故事。但凡有合适的公共传播渠道,即将自己与书画艺术与生俱来的缘分以及满含艰辛的习艺经历,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形式,作一潺潺溪流般的娓娓倾诉,闻者辄为之神摇情动;六,长得好。皮肤白皙,五官俊朗,举止翩翩,儒雅谦谨,谁见了都喜欢;七,年轻。1964年生,还不到50岁,大有前途。 媒体报道称,此次中国书法院新任院长的遴选标准是“年轻,在全国有影响力,创作丰厚,书风正大,有宽阔胸怀能容纳各种风格,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等”。或曰如此标准,简直就是为管峻量身打造的,鄙意结论未宜遽下,但管峻与有司标准之间的“默契”程度,还是令人动容的。另悉,管峻所以得“长”书法院,余秋雨起了很大作用。他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力荐了一个半小时。
事实上,早在2010年4月15日,管峻即被“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聘为特邀研究员。2008年9月10日,“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由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戏剧学院内挂牌成立之后,很是惹来一番热议。在我看来,面对“大师”二字,余先生口头谦让实则心下大爽。两个月前的2012年10月12日,以余秋雨名字命名的文化研究机构“秋雨书院”,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表示,创办“秋雨书院”的目的,主要还是鼓励余秋雨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出来,同时,通过这个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年轻人攻读博士学位。没办法,这就是“个人知名度”在现实社会的巨大价值体现。
余秋雨有着不凡的才情,但也沾染了浓重的江湖习气。《文化苦旅》之后,余氏行文、处世,并日渐矫情。管峻趋附余秋雨,“拉大旗作虎皮”的心态是显见的。而余秋雨对管峻的提携,也堪称不遗余力。如果没有他在王文章面前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热烈游说,中国书法院院长人选,很难说会是什么情况。此外,余氏还曾亲自命笔,作《管峻的意义》一文,中有:“对于自先秦到汉唐的高贵之气、浩然之风,我们想要寻找和呼唤都极其艰难,哪里谈得上突破?”、“事实已经证明,管峻的笔,已因多年的虔诚、恭敬而功力非凡。很多失散多年的华夏风韵,被他一笔一画地召唤回来了”、“在我看来,多有几个管峻这样的人,多有几支管峻这样的笔,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吉兆”等观点,完全暴露了对书法艺术的无知及信口雌黄的“术士”作风。
依我臆测,王镛身上可能长年潜伏着“去行政化”的心理因子。葆有这种倔傲念头,与大小官长相处起来就别扭了,表现在创作取向上,自然不屑于“油头粉面”而倾心“雄奇苍古”。若然书风画风,对“和谐社会”的主流审美标准,往往构成尖锐挑战。领导不喜欢,群众看不懂,专业圈子里也免不了遭受误读与白眼。这方面的例子代不乏见,拿乾嘉年间“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钱载来说,钱钟书便有“萚石诗秃笔淡墨,不侧媚弄姿,不偏锐取势,故当时名辈,颇鲜知赏”的观点。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亦作自警式慨叹:“我所欲去者,乃是笔墨间一种媚态。俗人喜之,雅人恶之,画道忌之。一涉笔端,终身莫浣。学者能定识力,知其深以为害,不使渐染,则后此功夫,皆属有用。然初学见之,鲜有不悦而为之惑者,故防之不得不严也。”
壬辰年隆冬时节,赫赫中国书法院以“易帅”的方式,悄然完成了业务“换血”。我们恭喜管峻先生,同时也请王镛先生宽心。时间充裕了,正好杜门却扫,以归零的心态,恶补一下基本功。 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没人回? 院长主要是个官职,跟主席之类的一样,应当跟水平无关吧。相对来讲,管峻水平算是可以了。 {:1_277:}{:1_277:} 王文章拉一条土狗或拉一条天龙来当中国书法院院长,都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在中国。 但凡成功,必有可取这处 郑也太把自己当人物了。 五年前,网络就提出“南管北李”啦{:1_244:} 大家都看看我的资料啊。嘿嘿。顺便支持下。来了肯定会有用的,有个链接,会让您看到很多您想要的东西的。{:1_277:} 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