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纪录】简牍之旅——大型学术公益活动(红木裁纸刀+限量纪念册送网友)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8-6 23:26 编辑{简牍之旅}
5月10日—5月19日
大型学术公益活动
关键词:西北简牍、书法实践、田野考查、学术研究、自驾游
学术研究与书法实践双线并行,以行走的方式,联合简牍专家和简牍(方向)书法家,深入甘肃简牍发掘地及相关文博机构,亲睹简牍出土实物,深潜简牍的史学价值与人文承载,以简牍学研究的高度切入简牍书法艺术的汲取与传承,展开跨领域,多学科的深层对话,探寻简牍艺术之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时代机遇。
学术指导:
李学勤鲍贤伦
“简牍之旅”题字:鲍贤伦
【主办单位】: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内蒙古额济纳旗文化广播电视局
敦煌市文物局
【协办单位】:
简上艺术中心《艺术品鉴》杂志社凤凰画馆
【媒体支持】:
《光明日报》、《甘肃日报》、东方卫视、甘肃卫视
书艺公社、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书法网
新浪收藏频道、新浪微博、《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手机报》
《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艺术品鉴》、《凤凰画馆》
发起人、总策划:熊双平
策划:张德芳熊双平柳青凯李楠
时间:2012年5月10日至19日,10天时间;
地点:兰州、武威、酒泉、嘉峪关、敦煌、额济纳旗以及沿途有关地区;
活动日程
10日、周四下午、晚上报到,住兰州。
11日、周五,上午举办新闻发布会(小型笔会),中午宴会招待并请省上领导出面为考察队壮行。下午参观甘肃秦汉简牍,晚上住兰州。
12日、周六,从兰州出发,中午参观武威文庙,西夏博物馆、雷台汉墓等,饭后下午赶到酒泉,住酒泉,晚上举办简牍专家与书法家之间的学术交流联谊。
13日、周日,从酒泉到额济纳旗,晚上住额济纳纳旗。
14日、周一,参观考察居延烽遂遗址,住额济纳纳旗,晚上与当地文化部门学术交流联谊。
15日、周二,参观考察居延烽燧遗址,晚上举办“额济纳旗居延汉简与文化建设坐谈会,住额济纳纳旗。
16日、周三,早上由额济纳旗返回嘉峪关,下午参观嘉峪关长城,由嘉峪关到敦煌,晚上住敦煌。
17日、周六,参观考察玉门关、马圈湾、湾窑等长城烽隧、阳关博物馆。住敦煌。
18日、周五,上午参加敦煌市博物馆开馆典礼,举办书法笔会。下午参观莫高窟。晚上参观鸣沙山、月牙泉。
19日、周六,与会人员整理个人相关摄影、行记等研究资料递交主办方,开始自主返回。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预留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8-6 23:25 编辑
——声明——
简牍之旅为非盈利性大型学术公益活动,至在大力推广西北简牍艺术的认知与传播,此帖图片全为实景拍摄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了更好地配合简牍艺术的传播与推广,简牍之旅活动所有同仁希望大家能够在读帖后留下您的观感、祝福,或是您的意见与建议,简牍之旅组委会将从大家的回帖中结缘作出如下评奖:
优秀评帖奖(30个名额):
由中国文房博览会金奖得主俞文斌先生亲手制作【简牍之旅特制红木裁纸刀】一把+简牍之旅活动限量版纪念册一本。
感谢关注。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8-6 23:23 编辑
——专题导航——
心中有念 万物生辉
“简牍之旅”总策划熊双平访谈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322&fromuid=25474
2012年5月10日
地点:兰州
报到集合,整装待发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323&fromuid=25474
5月11日
地点:兰州
参观甘肃秦汉简牍,举办新闻发布会(小型笔会)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338&fromuid=25474
5月12日
地点:兰州、武威、酒泉
参观武威文庙,西夏博物馆等,赶到酒泉,住酒泉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376&fromuid=25474
5月13日
地点:酒泉、额济纳旗
实地考察地湾城、肩水金关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412&fromuid=25474
5月14日
额济纳旗
实地考察卅井候官、黑城、甲渠候官、第四燧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451&fromuid=25474
5月15日
额济纳旗
参观策克口岸、居延海、额济纳博物馆,举办额济纳旗居延汉简与文化建设座谈会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493&fromuid=25474
2012年5月16日
额济纳旗、嘉峪关、敦煌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523&fromuid=25474
5月17日
地点:敦煌
实地考察玉门关、河仓城、马圈湾、汉长城、阳关等遗址,参观阳关博物馆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536&fromuid=25474
5月18日
地点:敦煌
参观敦煌博物馆、莫高窟,游览鸣沙山•月牙泉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591&fromuid=25474
5月19日
这些简牍之旅的人们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368&pid=2235647&fromuid=25474 “简牍之旅”总策划熊双平介绍
熊双平,男,自署名一人候官,书房署名禄福营帐、居延茅屋。1976年生陇南人氏,求学兰州,现居于西安。痴于书法,尤喜流沙坠简,然苦于愚钝技拙,终不得法。
不迷信古代,亦不排斥现代。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8-6 23:14 编辑
心中有念 万物生辉
“简牍之旅”总策划熊双平访谈
访谈时间:2012年7月15日
访谈地点:西安简上的艺术
编者按:讲三个故事以为按。第一个故事:“很多年以前,我用人生第一笔钱买了一本《流沙坠简》;很多年过去了,我喜欢上了简牍,喜欢简牍书法,常常写点字,也学风雅装裱了挂起来,每每有客人来,女儿都会给客人讲,我爸爸是书法家,我感到惭愧。”
“活动筹划已经有些时间了,我女儿也知道了很多事情,有一天她问老师知道敦煌和额济纳旗吗?老师说知道敦煌但不知道额济纳旗,女儿告诉老师不要着急,等我爸爸回来告诉你。启动仪式的前两天我和俞文斌先生驱车离开西安。傍晚到达兰州,准备启动仪式,女儿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可棒了,她知道额济纳旗了,而且知道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叫居延’。我影响了我的女儿,我女儿影响了她的老师。我感到高兴。”此为第二个故事。
“启动仪式的当天早上,妻子给我发来信息:‘我们家阳台上的黄瓜开花了,茄子开花了,西红柿开花了。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我看见了满园的希望。结不结果不重要。请享受这次盛宴吧’!”这是第三个故事。
讲故事的人叫熊双平。
记者:为期十天的“简牍之旅”活动可以说圆满地结束了,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直到现在心情还是不能平静。原因有很多,一是对简牍出土环境的了解,二是感受到团队的温馨和友谊,可谓受益良多。您呢?
熊双平:我的一些心情在我的博文有所体现,我是慢热型人,对简牍的热爱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次活动,能有这么多朋友参加,我非常高兴,尤其我作为一名票友,与好多专家、学者在一起,对我触动比较大。
记者:看来您是和西北人的祖辈一样喜欢热闹的人啊!您作为此次“学术公益活动”的策划者和践行者,初衷是什么?
熊双平:太对了,我喜欢热闹,尤其是有朋自远方来!举办这次活动,想让我周围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对简牍的热爱有一些层次感。时髦些说就是让我的灵魂跟上我的脚步。肉体热闹的同时。心灵也热闹起来。官话是说:艺术和实践结合。我的目的是:要爱,请深爱!
记者:这个“深”是促成这次活动的原动力?
熊双平:对。 每个人有不同的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
记者:还有可能是这种刨根问底的纵深精神。
熊双平:就像谈对象,家庭情况总是要问问的!谈得越深,了解的越深刻嘛!
记者:是的。我想知道您这种精神的追求来源于什么?
熊双平:说的大一点,是中国的文化,说的小一点,是书法艺术,尤其是简牍书法艺术。
记者:您最初是怎样爱上简牍的?
熊双平:有时候想想也是歪打正着,没有书写的基本功,年轻时候在迷茫时,在书摊上看到了王国维的《流沙坠简》、看见了简牍,激发了内心书写的原始冲动。总以为书法就是中国的文字书写,写的有好有坏而已。中国书法如果一定要和汉字结合,那我以为书法的四种来源:简牍、甲骨、碑刻、法帖之中,其中简牍的文化容量最大。
记者:这种理解跟您小时候生长于陇上的环境有关吗?
熊双平: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应该没关系,与我的父母亲有关,我的父亲教会我:不懂就琢磨!
记者:据我所知。简牍之旅全队总共50余人,包括书画家、媒体记者、简牍学专家、考古专家、西北师大文博系硕士博士、简牍爱好者等等,最初都是怎样把这群人集结起来的?
熊双平:我原以为这件事情办起来比较简单,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方法总比困难多。本来要从书法的角度进入,最终选择了从学术进入。这次活动能得以成行,我首先非常感谢张德芳先生,他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使得此次活动在学术上得到提升。其次柳青凯给予了很多建议和帮助,从一个专业策展和书画的角度。整个过程中还有好多值得写下来的感激者,就不列举了!“简牍之旅”活动圆满结束了,现在想想,只能说:享受,享受整个过程!
记者:是啊,每个参与者应该都会有的感触,就是:美不胜收,受益良多。
熊双平: 呵呵,当时有好多设想,时间的原因没有实现。以后会有经验。
记者:是的,没有实现恰是下次脉搏的原动力。我想大家还是很想知道简牍之旅路上发生了什么。咱们的行程如下:兰州、武威、酒泉、额济纳旗,嘉峪关、敦煌。
熊双平:对,中国丝绸之路的主要部分。
记者:这其中有很多简牍出土的遗址、博物馆。这其中您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在哪?
熊双平:之前这些地方我基本都去过。因为与简牍有关,所以这次卅井塞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也是第一次。
记者:为什么?卅井塞有什么特别?
熊双平:呵呵,整个居延,就是一个谜。卅井塞不单单是贝格曼的历史性发现。但贝格曼让我们看到了居延汉简,也更加看到了他的执着。还有精神!
记者:恩,虽然他是个外国人,甚至有人说他盗取文物,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恰是这种对事情的执着精神。
熊双平:对居延汉简而言,卅井塞是个标志,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土堆而已。没有任何标记、保护、说明。
记者:是的。您当时接受中央台的采访也如是说:应该保护的却没有保护!
熊双平: 我们在开始时,就开玩笑说:莫谈国事!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
记者:有问题还是应该提出来的。在兰州,简牍之旅团队在西北考古研究所见到了真正的简牍,而后在武威大家看到了包括西夏文书在内的西夏文明,他们之间其实有一种相似性,这种文化脉络的传承,沿着丝绸之路绵延,正如您的博文中说的:就像希望梦中的胜景出现在朝阳升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心里还是在丝绸路上?
熊双平:心里的都是梦想,终究要和现实结合起来才好,互为参照,生活才更有意思。就像如果有一天,兰亭序真迹出现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记者:您说的是这次简牍之旅的实现?
熊双平:包括简牍之旅,也包括我们的其他生活。
记者:是啊,真实的生活甚至向往的生活其实都好比兰亭序。你可以认为马圈湾是你的兰亭序,也可以认为你自己就是兰亭序。
在兰州的西北考古研究所,我们见到了真正的西北简牍,您认为西北简牍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是什么?
熊双平:中国书法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汉字,第二是艺术。简牍对于书法而言,第一是改良、改造、发展了汉字,让中国文字趋于统一、简化、便捷。第二是文字书写艺术的多元化,目前而言,书法艺术来源不单单是碑和贴,应该是多元。
记者:对于多元,您有自己的理解。在简牍的世界里他也有多元并存的现象,比如简牍之旅---威武站,咱们去了武威博物馆和西夏博物馆,武威汉简中存有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等各类,您人为武威汉简与居延汉简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熊双平: 在武威汉简中,代表性的是医简、仪礼简、王杖简。从书法角度,仪礼简比较独特,属于抄经典之类的,和当时的汉碑有很多相似之处,整齐划一,变化比较少。医简和王杖相对消散一些。整个武威简比起居延简要变化少些,拘谨一点,可能与地域也有关系,居延简相对要更加潇洒飘逸,而且变化多端,草书极多,最有名的是永元器物薄,堪称经典,目前藏在台北。
记者: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讲“弱水流沙”。当我们走进地湾城,面对戈壁,并且看到真正的弱水从我们面前经过时,我们内心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只有到那里的人才能感受到。您当时在地湾城有怎样的感受?
熊双平:我是第二次去地湾城,我在想庞大的汉帝国,就是这么几个土堆在这里。也可以想得到,当年的肩水金关是如何地固若金汤。候长闲事是否在弱水那边垂钓。看见这些遗迹,我们会感到几千年的历史,不也就弹指间嘛,我等屁民,好好生活。
记者:个人在历史中的确如流沙吹过啊。尤其像参加简牍之旅的很多老师辈的人,他们已年过不惑,看到烽燧遗址每次都会感慨。在额济纳旗,我们去了卅井候官、黑城遗址、甲渠候官等遗址,在那里我们领略了居延候官的昨日美丽和今日衰败,就像您日记中说的:“如今当我马上要到的贝格曼发现汉简的地方,我已近快到不惑之年了”。这种感受从何而来?
熊双平:我以为,这些才是中国真正的文化所在,汉包括汉以前的中国文化是健康、激进、张扬的这种文化,让我们感觉非常美好,其兴也勃、其亡也勃(记得不太清)。庞大的帝国建立的文化逐渐坍塌,他是精神坍塌,不单单是哪里的土堆坍塌。美丽神奇的额济纳渐渐地也可能消失,就像我们的灵魂随着肉体也会消失,也可能在肉体消失之前他就消失了。这种文化我们一定要正面弘扬。自我感觉都有点学习的迟了。
记者:这种文化的自信与当下的状态有一种对照。观照之下,发现弘扬比忘却幸福。
熊双平:是啊,我就希望有好多人,没有什么功利性的参与其中。我们共同上进。活着就要有向上的力量。
记者:是啊。上进是人生命存在的根本。在肩水金关,发生了一件“恶作剧”,很有意思。简牍专家陈建贡先生用捡到的一枚素简,用自己带的笔墨书写了几个字,引起大家的强烈兴趣,这说明肩水金关是简牍出土重要的地方,您认为肩水金关在当时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熊双平:居延遗址的几大候官之一,殄北候官、肩水金关、甲渠侯官、卅井候官等。这几个候官在地理位置上在几乎一条防御线上,主要用于防御匈奴进攻。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倒是在肩水金关出了好多简。当时陈建贡先生的简,稍微了解些得就能分辨,字迹过于清晰,功力过于成熟。而且写成了金水肩关。呵呵。
记者:不知您是否阅读了甘肃简牍保护中心出的那册《肩水金关汉简全集》?您认为这么多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对书法艺术将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启迪?
熊双平:那本书我有阅读,当时还送过陈建贡先生。冲击是有,但是不容易普及,艺术的东西,最好是字里字外都能了解。这种书还是比较小众,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字迹太小,书的价格过高。现在他们正着手出版普及性读物。
记者:我听考古所孙占宇老师说了。
熊双平:现在的书法和学术跑的有点远。我是票友,好像也不能这么讲的。
记者:是这样的。跟以前不一样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熊双平:书法家成了一个职业,是个新兴门类。古代是没有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官本位思想,看看目前的官方协会,都是领导。领导哪有时间学习啊!
记者:礼品市场控制着绝大多数人书法创作的走向。
熊双平:是啊。 反倒现在有些年轻人,像80后,我觉得开始学习了,有独立思想,再加上学习,前途就非常好了。比如陈量同志。
记者:您过奖了。有时候这种东西对年轻人不好,诱惑太大,有些想法会变得很痛苦。
熊双平:诱惑太大,一时半会够不着,就会想其他办法,有时候是好事。
记者:是的,要经得住磨难…咱们回来吧。继续“简牍之旅”,这个神圣的净土。
最后一站,我们到达了敦煌,那个神秘的地方。对于敦煌汉简,中国最早介绍他的书籍应该是1914年罗振玉和王国维出版《流沙坠简》,当时他们把汉简的内容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恢复汉代烽燧的排列和组织。您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否合理?
熊双平:《流沙坠简》什么时候都是简牍,尤其是汉简研究的开山之作,非常了不起,尤其王国维、罗振玉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条件下,仅凭国学知识进行的研究。虽然现在看来,也是有缺陷存在的,包括分类、形制、解释都有些问题。但是他建立了一整套的汉简研究方法,后来的人都在他的基础上改进学习。你说到的这种研究方法有它的道理,因为当时可供参考的文献太少,这种方法最直接,最简单,他的这种方法后来陈梦家发挥了。
记者:陈梦家的《汉简缀述》也是这种方法?您对陈的研究有什么心得?
熊双平:汉简主要以边防戍卒制度公文为主。陈梦家的研究有两个地方很好,一是边防制度,二是当时居延的官吏制度。这两个弄清楚,再有点文字知识,好多简就可以看了。汉代有一个特色就是公文上报制度非常完善,汉代的管理主要依靠这种“上计大策”。这种制度在汉简上体现的很多。
记者:是的。心里存有这个制度,研究简牍书法就会游刃有余,您给简牍书法爱好者一个启示。
熊双平:呵呵,讲艺术就班门弄斧了。
记者:敦煌和居延简牍之旅已经告一段落,有些事,有些人,有些话,让我们时时记起,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记得《光明日报》甘肃站站长宋喜群先生曾在酒后,回想起在戈壁大漠的感受,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大漠中的车辙远比书法家笔下的线条优美!”因为强大的哲理性和艺术性,很多人说其将载入史册,类似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您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
熊双平:第一,参加人数太多,想尽办法减少,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
第二,陈老师的甲简糊弄了很多人,简牍普及路还长。
第三,美丽神奇的额济纳风光,还有卅井。
第四,额济纳大街上有人酒后狂歌。
第五,有人在敦煌月牙泉的门口酒后狂歌。
记者:第六,熊双平凌晨四点敦煌沙漠书汉简。 呵呵。
熊双平:第七,车陷马圈湾。
记者:对。九牛二虎。
熊双平:还有就是,我女儿和妻子在敦煌去看我们。还有张德芳老师,这个人需要单独书写记录的。我对他的感觉不一般。
记者:谦和博高,我算是真正认识到,什么叫高人了。
熊双平:传统知识分子。
记者:恩,对学术严谨对人豪爽谦和。 期待您的“简牍之旅”中人的系列。
“简牍之旅”活动结束了,但这种行走和田野考察的精神还在路上。接下来您有什么样的打算?
熊双平:继续各种途径宣传,结集爱好者共进。今年底或明年再搞一个展览,出一本书,从长计议。以后每年有点相关小活动。
记者: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简牍精神会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的。
熊双平:希望能一起做。
记者:您在西安有个艺术机构,叫“简上的艺术”,谈谈这个机构的情况!
熊双平:那只是个个人小场所,现在正装修,也就是一个大家的交流场所。希望大家到西安能一起坐坐,谈谈简牍、谈谈书法、喝茶、品酒、谈天说地。
记者:呵呵,这样的会所更好,更适合学术的滋生。
熊双平:欢迎喝酒。
记者:我知道您其实也是一位书法家,此在简牍之旅笔会上可见。您对简牍书法有着深厚的家法和功力。但是您一直在“闭关自修”,这次出行,算不算是出道了?
熊双平:呵呵,没有,我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我对于书法是爱好,票友。还要向大家多请教。
记者:您太谦虚了。 在这里您最想跟书法界的朋友说些什么?
熊双平:我希望和更多的人交朋友,欢迎大家到西安喝酒。
记者:“简牍之旅”第一天我在网上发了直播帖,帖子中谈到您在晚上的宴会上他讲了令在场所有人感动的三个故事。其一是,您说:“很多年以前,我用人生第一笔钱买了一本《流沙坠简》,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问我的女儿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她女儿说我爸爸是书法家。”其二是上幼儿园的女儿问您说:“爸爸,你搞这个活动,要去哪里?”您说:“要去敦煌和额济纳旗。”女儿到幼儿园给她的老师说到此两个地方,老师说:“我只知道敦煌,却不知道额济纳旗。”过了一天,老师就对学生说,额济纳旗在内蒙古,以前叫居延。”您说:“我的行为影响到了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又影响到了她的老师。这是我最大的欣慰”。第三个故事是,“今天早上我的妻子给我发了个短信,说,晨起开窗见咱们家阳台养的黄瓜、番茄的蔓上开出了小花。花都开了,结出的果肯定是甜的。”
您把所有的生命激情都融进汉代,融进汉简,感谢您的感动。我们应该向您致敬,尤其在这个浮华的时代,更应如此。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谢谢。
熊双平:心中有念,万物生辉。谢谢。
(责任编辑:陈量) 一路向西
——敦煌和居延简牍之旅札记
王义
2012年5月10日
地点:兰州报到集合,整装待发
今天是简牍之旅的第一天,朋友们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广西等地陆续赶来。锦江阳光酒店大厅屏幕上的“热烈祝贺敦煌和居延简牍之旅顺利启动”引人注目。
李学勤先生题“简牍文化,大漠之光”,而鲍贤伦先生所题之“简牍之旅”已印做本次活动之标志。
一场盛大活动即将开始。
简牍之旅——大型学术公益活动2012年5月10日 整装待发 简牍之旅——大型学术公益活动2012年5月10日 整装待发 简牍之旅——大型学术公益活动2012年5月10日 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