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蛋糕 发表于 2004-4-13 11:00

关于华人德《六朝书法》两个问题的商榷

近读华先生此书,颇多收获,但其中两个说法不敢苟同,特提出并商于诸方家:
   
   一、关于东晋士大夫书法表现的形式
      华文在“东晋士大夫书法”一节中以为:“东晋士大夫书法表现的主要形式是书札”,其次则“能为公所见的书迹莫过于题榜碑版了”。在此我以为华先生忽视了另一种表现形式---
题壁书法。对此,侯开嘉先生《题壁书法兴废史述》(《书法》97、5)一文有专述。限于篇幅,仅摘相关论点:
      1、题壁书法自魏晋至唐应是有别于尺牍手卷之类的另一书法表现形式。其字迹尺寸一般较大。故言古人只能书小字应是一种误解。由于其难以保存,对其研究无实物参考,故亦造成研究上的失误。
      2、南朝人对魏晋人的品评之词应大都针对题壁书法而言的。我们都知道大副巨制与小品斗方的艺术表现手法差异是较大的,效果也两样。试想,龙跳虎卧、游天戏海这类宏大的境界,到底适合在题壁书法中表现还是适合在尺牍书法中表现?答案应是前者。(此说本人不是很赞同,因为小者有时亦可表现出大气象,并不绝对在字大小)
      
      二、关于六朝佛教写经体的行字
       华文在此节中言:“写经是有其固定的规格程式的,先画好乌丝栏,最常见的格式是每行抄写十七字”。关于六朝佛教写经行17字之说,我以为华先生似以偏概全,是不认真和随意的。查永玲《写经字体的发展演变》一文相应观点颇可一读:六朝时期佛经抄写行字并不规范,而隋代虽然时间较短,但写经是历代写经中写的最为认真规矩的,连每行字数都严格相等(17字) 。唐代以后每行字数也脱离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本人收藏和所见写经,我以为查文是较可信的。有两点值得注意:1、虽说隋朝行字数最严格,但其亦是从前代发展而来,故隋以前肯定存在行17字,且离隋越近,此现象越明显。2、说是严格的行17字,亦并不是每篇都绝对,因佛经中时有5字句4字句,故行数有时便杂有行20字16字。

狂草王 发表于 2004-4-13 18:59

关于华人德《六朝书法》两个问题的商榷

有道理啊!
书法史即是书法载体史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华人德《六朝书法》两个问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