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1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2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2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3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4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4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2 23:55
知白守黑——张良勋、张学群书法作品展览>>>展览现场报道
贺进
发表于 2012-5-13 08:26
前 言。
文/张学群
良勋老提议和我办书法联展,为我提供一次向他求教的机会。不到二十天的挑灯夜战,我赶创了一批作品,很不成熟。
张良勋是当代书坛大家,书作气象正大、阳刚俊美、情境超逸。他既是安徽省书协上届主席,也是我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大学读书时,就向他请教书法;大学毕业分在省城工作,自然交往频繁,恩情加深,讨教书法也没停止过。
想办个有品位、有创意、有特色的展览,自然要确定个主题,把展览的定位、追求以至于艺术把握的基调表达出来。开始展览的主题确定为“黑白之韵”。有人认为好是好,但易生歧义。有朋友起个“勋耀群芳”。好归好,同张老师商量,总觉有自誉之嫌。刘洪彪先生结合策划设计,认为“知白守黑”好。
书法伴随黑白而生,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黑白。黑,或称作玄。玄者,黑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现代科学释黑色是白光被物体全部吸收所产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总和。故黑谓众色之主,亦称色彩之父。黑充满了神秘、无限、幽远、冥灵、深奥之感。五彩缤纷的世界,无处没有黑的影子;白就是空白。白与寂、空、灵和“无”相通。白者,无也。这个无不是与“有”相对的“无”,而是有内涵的实体。释家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的“有无相生,无为而用”的观点,是空白意识的最好注角。大凡书家,都必须借助于“白纸黑字”这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把蕴藏在内心世界的精神状态表达出来。黑白这两种单色材料一旦经书家的手笔,就能创造出奇妙动人的艺术画卷。
知白守黑,重在“知”、“守”,也贵在“知”、“守”。守黑之重要,在于守基因、守本体、守传统。黑指有墨处,即“实”处。墨所富有的浓、淡、润、渴、晕等变化,表现出的是寂静、古雅、幽玄等极为深邃的东方艺术精神;知白之重要,在于知意象、知情致、知创新。白指无墨处,即“虚”处。中国书法的空白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黑的是字,白的也是“字”,没有空白便没有书法。空白和墨线一样起着神采飞动、意味深长的作用。空白是书法审美上的“大象无形”,表现的是飘逸之气、幽远之象,它在尺幅中是“有限的”,更是“无限的”,因为它能使人引发出无数美好的遐想。“知”、“守”二字,首先在“守,守不住也知不了,不守知无意义,守是基础、是前提;其次贵在“知”,知不了更守不住,守是为了知,知了才能守住,知是守的目的、是守的更高境界。
黑与白是一对矛盾,知黑、白就是知书法的辩证法。知其一,晓其二,举一反三,就可引发出书法一系列矛盾范畴,如动与静、曲与直、浓与淡、枯与湿、大与小、粗与细、虚与实、向与背、藏与露、中与侧、方与圆、避与就、疏与密、正与奇、收与放、内与外、左与右、上与下等等。把握了这些矛盾范畴并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就能创造出节奏和韵律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充满诸多辩证对比关系的作品;作品越丰富、辩证关系处理的越妥,越是好作品,其品位、境界自然越高。
知白守黑,太重要了。不仅对书法,对事业、对社会、对人生都是如此。如当我们痴迷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事业和本职工作的神圣和不可亵渎,要力求做到两促进、双辉灿;当你对社会环境不顺己意而怨天尤人时,一定要思考一下你对社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作出了多少贡献,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你听到别人的赞扬以至于称颂而自得其乐时,更要认识到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身体随时都有被灰尘沾污的危险,切切心中有底、不泛迷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似乎有几分“知白守黑”的道理。一味的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而不在意于他人的感受行事,就像不知“知白守黑”而致使画面不协调的创作,肯定会时时与周人发生心理隔离甚至冲突,无法圆融人际关系。人生需要自主,更需要善良的心素、良好的心性以及自然率真的把握能力......所以,要知白守黑,既要知,也要守,“知”“守”合一。知白守黑会带来无穷的人生温馨和灿烂。
此次展览,在确立办展指向和创作主旨时,也在“知”、“守”上动了一些脑筋:把握好丰富性的办展和创作原则,同时着力在黑与白上做好文章,让人明显地感受黑白对比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办一个黑白鲜明、彰显特色的艺术展;展览的目的既是创作总结、艺术展示、友情彰显的一次完整表达,更是接受批评,提高技艺,寻找新的创作动力的机会;艺术的核心在于表达性情、彰扬心性,要写我,表达自我,写出自我的东西,哪怕还不成熟,但更要守住性情发挥的基本底线,让人感受到守传统、重技法、有古意的力量;要循正统、求正大,不为时风所动、不为“软糜”所挠,但也不能一味地固守自己,要识时务,体视现出时代审美要求;在发展的取向上,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去领悟未来美景的丝丝曙光,但更要知晓在艺术攀登的道路上向来是荆棘丛生、泥泞多多,要不断取得进步,哪怕是迈出微小的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我们要肩负起攀登艺术之巅的书法创作使命,必须把黑白问题研究透。
还是《老子》说得好啊,“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此次展览,承蒙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安徽润安书画院、合肥盛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刘洪彪先生创意策划,北京新思维艺术设计中心的精心设计。安徽省博物馆及诸多友朋鼎力支持,提供各种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感谢!
张学群
2012年3月28日
贺进
发表于 2012-5-13 08:28
关于“黑、白”短语。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
“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笪重光)。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邓石如)。
黑白的观念由来已久,《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白,西方色也”。
“白”,指无墨处,即“虚”处;“黑”,指有墨处,即“实”处。“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
“一阳一阳之谓道”。阴阳被推及万物,视为宇宙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规律。而“黑白”作为“阴阳”的组成因素之一,被上升为“道”的哲学层面。
书法伴随黑白而生,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黑白,书法给人的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强烈的黑白对比。
黑谓众色之主,亦称色彩之父。五彩滨纷的世界,无处没有黑的影子、黑的“基因”。黑在书法中是指毛笔蘸墨书写在纸上的点画。墨所富有的浓、淡、润、渴、晕等变化,表现出寂静、古雅、幽玄等极为深远的东方精神。
中国书法的空白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空白便没有书法。空白和墨线一样起着神采飞动、意味深长的作用。空白是书法审美上的“大象无形”,它在尺幅中是“有限的”,更是“无限的”,因为它能使人们引发出无数美好的遐想。
书法艺术所构成的形态美、质地美、韵律美、力感美、气势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自然美、风格美等,无不与黑白发生关系。书法的每一种美一旦离开作品的黑白,便不复存在,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之所以对黑白二色那么偏爱和敏感,自有其审美心理的根源。炎黄子孙生来是黑眼睛白眼珠,他们发明创造的太极图就选择了黑白二色。在自然界,熊猫、喜鹊,特别是丹顶鹤,黑项黑尾白身子,二色相间,再加上头顶一点红冠犹如红印章,恰似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黑白二字在中国文化的书法、绘画、立象等方面,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白纸黑字,尽展宇宙人间万象,承载地坤万物之德。而且通常被作为“底”色用的白,在文化艺术里更几乎是无所不能。
为了使通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顾盼有情、上下呼应、神气贯注,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美和强烈的艺术感,使欣赏者寻味无穷、品妙无尽,就必须在有墨处见神采,在无墨处显意趣。无墨处要有精神存在的意境,“虚”中要有物,即所谓“以实求虚”;有墨处要有虚画之意,“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所谓“以实求虚”。
黑白色感不以富丽堂皇、灿烂夺目而见胜,它象一支简洁和谐的奏鸣曲,仅用一两种乐器便构成明快优美的艺术语言。
一个好的书家不但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发现,用心灵感悟美妙黑白感的自然现象,更要善于用各种手法通过创造黑白美的旋律,去吸引和提高人们的欣赏趣味。
要想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的本质,从总体上把握书法艺术及其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必须加强对黑与白的思考和研究。
空白意识是作为工具的汉字成为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是否完美成熟的一大特征。
黑由于白而得到充分显现,白随着黑而留下大小相间的空白。空白大都是较抽象的,唯其抽象,才能容纳无限的外延;空白作为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都是“有象”的,因为它对画面起着补充、衬托特别是意境延伸的作用。空白与墨线“阴阳相交”方可“无中生有”成为艺术。
黑的是字,白的也是”字”。“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趣更在无笔墨处。有笔墨处仅存迹象,无笔墨处乃传神韵。
黑白虽然只有简单的两色,但要处理的巧妙恰当,使画面产生特殊的美感,并非易事。一个优秀的书家,要设法练就善于发现黑白感的眼睛,捶练把握黑白关系的能力。如此,才能在画面上弹奏出一曲曲动人优美的黑白和弦的乐章。
书法的形式靠黑、白共同完成,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也是黑、白的综合形象。只有黑或只有白固然不会有书法,黑、白失调也不是好的书法。
黑白关系之处理,能够表现布白的和谐美,展示纵深的空灵美,谱奏流动的音韵美,营造生命的意象美。
在书法中,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命单位,一幅字就是一个生命的群体。它们需要黑的线条,也需要白的空间。空白是一个生命形象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又是构成生命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贺进
发表于 2012-5-13 08:30
张良勋
字伯耀,号若水,1941年生于安徽宿州,1961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美术系,1965年从事新闻工作。早年版画《收麦时节》、《公社姐妹》,同时参加国庆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并赴欧、亚、非多国展出、获得好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书法研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良勋书法,着意继承传统,古意盎然。学书先从二王入手,取其风神飘逸,心境空明;并上溯秦篆、汉隶、北碑,钟太傅、张伯英,研其超迈简远,高古淳雅;下及欧虞颜柳,立其森严法度,清雄阔大;友邻颠张狂素,鉴其恣肆奔放、惊世骇俗旨趣;又对苏黄米蔡尚意情怀、赵松雪等诗文书画悉心揣度;尔后于文徵明、祝枝山、董香光诸家无不孜孜以求。逐迹穷源,思力交至。博取前贤琼浆玉露,含英咀华,体味墨迹文化大观。他将所学法书融会贯通,碑帖并举,日臻大美而面目自立。1979年,他的草书作品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职工书法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980年,行书条幅于沈阳获选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同年,另一行书条幅获选参加为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而举办的“中国明清、现代书法赴日巡展”,此展明代书作二十件、清代书作二十件、现代作品六十件。他的作品被日本书评家远滕光一先生评为“具有明代文徵明典雅蕴籍之气格”;1982年,其章草作品于南昌选入“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展”;其后,书作又参加全国第二届书展和第二、三届全国中青展、中日书法交流展、国际书法展等多届、多项大型书展。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他成为首批会员;1981年,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他为创始人之一,被选为常务理事;1988年当选为省书协副主席;2001年,继赖少其、李百忍之后,当选为第三届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并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江淮诗书画研究院院长。其多件作品被中外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收藏、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刻入多处名胜碑林。亦曾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