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斋
发表于 2012-5-11 00:27
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人奇字自古。
一:名字奇,名字里面叫门的是我至今见到的第一人,应该是前无来者吧!国门旧指国都的城门,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又比喻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其名可谓别具一格,令人过目不忘。
二:发型奇,长发扎辫的艺术家有歌唱家刘欢,篆刻家石开,书画家何国门。不为 世俗所左右,很是有个性,特立独行,具有独特的艺术家气质。。
三:斋号奇:思泓居就是“斯鸿居住的地方”,又有思慕林泉的意思。斯鸿问“这三个字只是说我一个人居住呀!”国门答:“这个‘居’就是我,我就是你可以安居的地方。房子已搬了三次,“思泓居”这个斋号一直没换。国门说:“若有来生,还叫‘思泓居’!从中可以看到何先生是 怜香惜玉的性情中人啊。读完文章我很是感动,对何先生也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同时真心的祝愿何先生一家幸福安康!
四:最重要的是字之奇,和现代的书家拉开了距离,但又不是法度和渊源。
何先生师承鲍贤伦,徐正濂,真可谓出于名门,自然出手不凡。先生的书法出于颜而又不泥于颜,溶篆书、隶书,章草于一炉,线条厚重而大气,结体宽博而开张,真是字如其人呀,端庄而沉稳。不重字形和结构上的一笔一画,而重在整个作品的意境之美上下功夫,古拙中又有率直,大气中又不泛精细。何先生的字弥漫着一种神秘氛围,好象有淡淡的禅味、禅意在里面。何先生的小字横幅,充满稚趣。既有江左风流又有质朴的元素。融汇了碑与贴。
何先生的篆刻气息高古,格调高雅,尤其是以楷书草书入印很是精彩啊。先生以楷书草书入印追求古朴厚重的气息上,已经是艺术上的先行者和成功者了可见在其20多年的篆刻历程中,对于秦玺,汉印,秦砖汉瓦,封泥,古陶文,金文,明清印,民间书法等都有研究和深入学习的,在汲取古代博大丰富的经典后,深入思考,加之自己的思维,进行学习和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印章的视觉效果很好的,加之其边款很是和谐的。
何先生的国画题材开创了先河,吸收历代文人画的精髓,以粉雅的笔墨,将江南庭院的古朴沧桑,小桥流水的幽静、青砖碧瓦的悠长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读者仿佛带入那亘古的年代,以水墨表现城市,韵清典丽又紧随时代,盎然的生活气息最令人心动,具有重大的意义。那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江南故镇,那散发出民间工匠智慧的精雕细琢,那好似布满青苔的院墙,那铺满杂草的院落,让你看到了岁月的无情,激起你对那时代的深深回味和想象。那飘逸优雅但风骨崛强的竹枝,那随风摇逸的花,其完美的构图,深邃的意境,让你不得不从心里油然而生敬意。
侯彦
发表于 2012-5-11 00:40
本帖最后由 侯彦 于 2012-5-12 12:30 编辑
再来書艺公社支持,又一震撼我内心的书展,名家云集,单从开幕式看别受益匪浅,因此我便从各位老师的评语展开评论,展览的主角便是刚到40的才俊何老师,通过何老师的言谈我也感觉到了何老师的“无傲相却有傲骨”,刘正成老师也用“人不可有傲相,但不可无傲骨”来形容何老师,印象最深的便是何老师在看见石开老师买来王铎诗札时一句玩笑似的“你写的比这好,还买它干什么”。其实有艺术才华的人都是如此。正如何老师一直提到有幸师承鲍贤伦老师及徐正濂老师,这点让晚学羡慕不已,有两位老师的教导,无疑是何老师如此成功重要的条件之一,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何老师自己对书、画、印的探索,而开幕式中鲍贤伦老师的发言也让我见到了鲍贤伦老师对何老师的器重,并且鲍贤伦老师表态一同听取建议。而徐正濂老师竟风趣的对自己的序言谦虚过甚的比喻,老师与学生一脉相承,果然都是谦谦君子。也让我对徐正濂老师有新的认识。 提到书作,从书作中也不难发现,何老师深得鲍贤伦老师的篆隶之气韵,并且将大气、质朴的篆隶笔意揉进行草书甚至楷书,书作奇纵恣肆、简洁古质。可见何老师走的是碑帖兼容的路子,而更多的偏向“碑学”,线条厚重,所以虽稚拙但足见功力之深,章法的安排上有“乱中寓整”之意。看何老师的画作,画作更为贴近展览主题“城市山林”,让读者身居城市却能够通过画作看见各式“美景”,甚至在古时的房屋中出现了“笔记本”、“沙发”,而与欣赏“美景”不同的则是透过画作,何老师的文人思想及文人情趣的流露,让人感慨何老师不拘泥的书作风格但在画作风格透出了极高的文学修养,而单从画作说也看的出何老师极高的绘画素质,对技法的运用自如。印作在展览中的比例略小,但却不影响印作的精彩,看到作品集中内页的篆刻部分,也让我吃了一惊,何老师的印作更多的以楷书入印,也为展览的增加“新意”,而较少的篆刻作品却也给了我更多启发。 看过全部图片,发现展览不仅展示了何老师的书、画、印,也展示了一家幸福美满的艺术之家,何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仅透过照片便感觉的到,每每看到何老师与儿子的合影我便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深深感动。何老师的妻子美丽、古典、大方,而何老师也提到了对妻子的爱,以至自己斋号取妻子名字谐音。家庭美满幸福,书艺蒸蒸日上。这无疑可让每个欣赏展览的读者都十分羡慕啊,也难怪石开老师都“受不了”了。 何老师提到“批评才是对我未来之路最大的帮助”,但说到批评却真的为难了我,所以只能说几个不成熟的建议吧,若有错误也望何老师莫怪,透过强烈的个人书风,我觉得老师书作应多融入传统的技法,因为传统的碑帖是我们无法逾越的,所以多取些传统的技法也便使书作更多些精彩之处。印作更期待看到更多老师刻的篆书入印,在主流中取胜,更为成功。 希望能蒙厚爱得何老师馈赠画作一副或题斋号“悟愚轩”,万分感谢。望玉成。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10书法,邮编:250300,姓名:侯俊彦,电话:18765837629
赏竹草堂
发表于 2012-5-11 11:43
本帖最后由 赏竹草堂 于 2012-5-14 17:07 编辑
墨洒珠玑尽现大千秀色笔走龙蛇洞开巨匠法门——观何国门老师书画印展有感 是谁的展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书协领导、书界名流、书坛精英,不管是常参加各类展览,还是在公众场所难以见面的,纷纷拨冗前来,一串串被广大书画爱好者所熟知的书画界重镇人物的名字频频出现,令人震惊;知名杂志、著名网络媒体、电视报纸媒体,凡是有知名度的新闻媒体,纷纷派员参加,争相报道,唯恐错过宣传良机。是谁的作品具有如此强的创造力?书法作品笔墨特色鲜明,“充满深意、新意”,可称得上“前不见古人”;绘画作品“皆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烙有明显的何家样”,让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记忆犹深;篆刻作品大胆探索,以楷书、草书入印,走出一条不同古人的新路,亦颇有境界。是谁的作品具有如此广的影响力?书坛重镇人物称赞有加,提携、鼓励的话语出自内心真诚实感;亲朋好友好评如潮,名师高度认可,称得上引以为荣,好友赞不绝口,称得上竭尽其能;广大爱好者更是人见人爱,网络销售火爆其场面,即可见其一斑。是谁的家庭具有如此美的亲和力?男才女貌,人见人羡,网上的流行语“羡慕、嫉妒、恨”在这里顿时苍白,难以确切,熟知的人、不熟知的人只会被感染,只会体会到那仙侣眷属的美感,难以生出嫉妒,难以有恨;相识22年,相恋8年,结婚10年,始终相敬如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携共进,家庭其乐融融,幸福感时刻洋溢,也让每一位相识的人感到了幸福。如果您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如果您还不曾知道他,我想,您在看了这个书画印展览后,您会感到丝丝遗憾,心中会遗憾相见太晚;如果您已曾知道他,我想,您在看了这个书画印展览后,您会感到无比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精彩。他就是我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一见难忘的,著名书法家鲍贤伦先生、著名篆刻家徐正濂先生的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三个当代书画界最权威的社团的社员,浙江新昌籍青年书画家何国门老师。套用一句曾经的流行语,“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我喜欢”,“不管你佩服不佩服,反正我佩服”,而且我喜欢的无以复加,佩服的五体投地。浏览着何老师的展览,欣赏着何老师的作品,品读着专家们的评论,观看着何老师的生活照片,我享受着何老师奉献的饕餮大餐。虽然自己才思浅薄,虽然自己文笔愚钝,然而赞美之词如滔滔江水,绵绵不断,无法遏制。观看了何老师的书画印展,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准备充分、进展顺利、圆满成功。此次何老师的书画印展之前,曾通过网络欣赏过何老师的书画印作品,对何老师的情况有过初步的了解。自己作为一名书画印爱好者,虽然参加的书画方面的现场展览不是太多,参加过的层次也不是太高,但是通过网络,看过许多的书法家的网络展览,在全面看过何老师配合现场展览发布的网络展览后,看到了展览策划人和何老师本人的精心、细心。此次展览无疑是我看过的众多网络书画展览中最让人记忆犹新、最让人了解全面、最让人有所收获的一次展览。此次展览,在前期准备阶段,称得上准备充分。在作品的准备上,此次展览的作品,是何老师从近年精心创作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书画印精品,共200多件,作品精美宜人,装裱手法新颖,形式丰富齐全,书画印具备,展示了何老师在书画印创作方面的实力和水平,是选入何老师精心出版的《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集》中的精美作品。在地点的选择上,此次展览的地点选在元象艺术空间,是何老师经过反复对比,通过对荣宝斋、中国美术馆、元象艺术空间这三家在北京有影响力的展馆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在作品的布展上,充分利用元象艺术空间家具、陶艺、雕塑、空间造型等新古典主义主题的空间艺术特长,实现了书画篆刻艺术与现代经典居家艺术生活理念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展览现场与何老师书画印作品所表达的艺术理念的完美吻合。在展览的提前宣传方面,通过展览主办方凤凰画馆提前半月即开始的相关宣传预热活动,注重展览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在网上发布与展览进展的相关信息,引起了书画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有关书画类报纸、刊物纷纷发布宣传信息,扩大了宣传面,使更多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掌握了有关信息,也为展览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此次展览,在进程推进阶段,称得上进展顺利。由于展览前曾翔老师、一痴先生、柳青凯先生的鼎力相助,何老师夫妇提前拜访了刘正成、石开、胡抗美、王家新、刘彦湖、曾翔、张学群、杨中良等书坛重镇人物,不仅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而且,刘正成、石开、胡抗美、刘彦湖、曾翔、杨中良等大家纷纷到场祝贺,提高了展览的档次。何老师的两位老师鲍贤伦先生和徐正濂先生也分别从浙江和上海远道赶来排场,加重了展览的份量。央视书画频道、书谱社、中国书法杂志社、中国书法家网、中国手机报、《东方艺术书法》、《品逸》、《艺境》、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书艺公社、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家网、艺术部落、芥子园书画网等近20家新闻媒体派员参加,为展览宣传做好了准备。众多书画收藏界同仁、各界人士观看了展览,扩大了展览的影响面。特别是在展览座谈阶段,各位专家依次做了真挚热情的发言,以批评的形式深刻解读了何老师的艺术,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何老师进一步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此次展览,在网络宣传阶段,称得上圆满成功。此次展览扩展的网络展览,做到了全面精细,广大书画爱好者普遍关注的中国书法家网、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书艺公社、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家网、艺术部落、芥子园书画网等网络宣传媒体纷纷发布现场展览有关情况,并举办有奖评论活动,使众多无缘现场观展的书画爱好者及时了解了现场展览的有关情况,并通过有奖评论,吸引了更多人员的参与。更让广大书画爱好者高兴的是,此次网络展览发布图片之多,涉及内容之广,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全面了解何老师的作品和有关情况提供了可能。相信,通过各网络的置顶宣传,会有更多的书画爱好者了解何老师、认识何老师、喜欢何老师。欣赏了何老师的书画印作品,我才知道了什么是我写我意、我画我心、我刻我形。何老师的书画印作品,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其特色鲜明,不同他人;笔力深厚,意境悠远;自用自法,我达我意。何老师的书法作品做到了我写我意。清人一篇书论中将学书的阶段分为三段,即: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在论及“脱化”时曾言“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今观何老师的书法作品,已入“脱化”之至境。何老师的书法,在点画上,以磅礴大气的颜体为根基,吸取其雄壮朴厚的特点,在点画上加以内敛,减少其锋芒,特别是其大字作品,苍劲雄浑,给人一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感觉。在形式上,其吸取伊秉绶和汉魏碑刻的体式,笔墨酣畅,布局匀整,并打破在留白方面的传统,笔划相接,顶天立地,蔚为壮观,如其“一室琴书,半窗花鸟”横幅作品,与伊秉绶的“月华洞庭水,兰气萧相烟”横幅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气韵上,其作品时刻洋溢着高古的气息,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不管是行书、草书,还是篆书、隶书,都做到了轻松自如,古蕴恒留,小字作品吸收郑板桥“乱石铺街”的形式特点,多采取竖有列,横无行的特色,字与字随笔划多少均匀排布,饶有蕴致。曾观其“心经”篆书作品,笔划卷曲,布白匀称,细品如袅袅梵音随字飘出,自是别有一番风味。何老师的国画作品做到了我画我心。何老师的画作善于用古人的笔墨来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是用旧的笔墨,来述写自己现今真情实感。如其竹子题材的作品,通过轻松的笔墨,描绘出华美、富贵的形貌,让人眼前一亮,顿觉眼目一新。如其荷花作品,通过皴擦,通过点染,将荷花的高洁品格亦刻画得十分明晰,如《连连高升图》通过一叶两藕简单的造型,却让人品到八大山人用笔特色,亦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淡雅和高洁。再如其声名显赫的“城市山林”系统作品,何老师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的感情,将普普通通的现代住房,寓于以生命,展现以传统水墨特色,开辟出一条新境,令业内人士所瞩目。观何老师的画作,你自会感觉到“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的深意,如其了了数笔,几案、笔、墨、纸、砚,顿现眼前,虽然简单、简洁,却又古意频现,诗意颇浓,如穿越时空而来。令我辈叹为观止。何老师的刻印作品做到了我刻我形。印学或称篆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自古以来被人们所喜爱,并随着发展由实用价值被艺术价值所取代。而其入印文字自秦以来,多以篆文和金文等古文字所垄断,虽偶有以楷、隶等入印者,但终究是个别尝试,不是主流。而如今,何老师却打破常规,独自在楷书、行书、草书入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令篆刻界所刮目。何老师的印作,个人特色鲜明,印面设计精巧,印文意境深远。何老师印学以篆刻界大家徐正濂先生为师,师出高门,再加上自我钻研,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徐先生评论说“他的楷书印在酣、拙、古、生四方面用功,曲尽其妙,独有意味;草书印则不拘泥于线条的飞舞流动,而是强化碑版刻凿意味,线条在运动中见锋锐雄健,自成气象。”师之评论,当深有见地。何老师的印作,在印面设计方面,颇显精巧之功。借助搞过设计的经验,在印面设计上做足了文章,印面文字虽为当今文字,但却无不透出一股古味、古貌。如“琴罢倚松玩鹤”行书印,“永愿作鸳鸯伴”草书印,虽然一个是白文,一个是朱文,一个是行书,一个是草书,但都做到了布局合理,匀整自然,饶有韵味。再如其常用印“一团何气”,将“一团和气”的“和”字替换为“何”,甚是巧妙。何老师的印作,在意境上,也显示出深远的意味。如何老师常用的一方“何国门”押印,其形如舟,细品亦有三字之意寓于其中,令人称奇;再如其葫芦形“上上大吉”印,“我与梅花伴月生”“不可居无竹”等印,也都显示出深远的意味。让人观后,即享受到形的美感,又享受到意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品读了展览座谈会专家们的评论,我才知道了什么是老师关爱,专家提携,众口齐夸。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也是可以让广大书画爱好者有所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座谈会专家评论发言。网络展览毫无保留地予以公布,让我们更了解了何老师在老师、专家、朋友们心目中的看法和地位。鲍贤伦先生和徐正濂先生分别作为何老师的书法老师和篆刻老师,在何老师的艺术成长道路上给予了指导和指引。两位老师作为当代书坛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影响力非凡,能够得到这么两位老师的亲授,何老师取得现在之成绩,当不为过。鲍贤伦先生亲自为展览题写了展标,为《城市山林书画印集》写序,序文中饱含着对自己弟子的认可;并不辞遥远从浙江到北京为展览助阵,在座谈会上认为何老师的作品是何老师的“孩子”,“国门喜欢他的孩子我可能更喜欢他的孩子,我看着怎么都好!”,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徐正濂先生亦为弟子写序,亲赴北京捧场,并在座谈会上朗读自己所做的序,在赞美弟子书画印水平的同时,对其人格方面给予“讲义气,贵友情,重道义,细心周到,”的肯定,亦是关爱有加。座谈会上专家们的发言,更看出了专家们对何老师的提携。石开先生评说何老师的展览是他在北京十几年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五个展览中一个。这将何老师的位置提到了与曾翔、刘彦湖、刘正成、胡抗美和沃兴华等书坛大家同等高的位置,并觉得何老师作品有奇思妙想的部分,足以看出石开先生对何老师的重视程度。胡抗美先生说何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在研究艺术的人,觉得他总是充满着深意、新意。刘正成先生认为何国门的书画印具有了很高的风格辩识度,甚至可以称作令人过目不忘。刘彦湖先生说觉得何老师可以代表了我们古代,或者是代表我们原生态,或者是我们的山林,有何老师这样的人存在,相信山林还是有厚度的。张培元先生说何老师的作品很高:至正!至阳!至刚!所以,看他的作品,每每会想起青藏高原,是“因宽不觉高”,青藏高原的气质与国门作品的精神极为契合。徐海先生说他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他的生命力源于他很重要的书画印全面发展,互相的滋养。这些对何老师认可的评论从这些大家们口中说出来,一方面说明了何老师被专家们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则直接说明了何老师的书画印水平之高。作为何老师展览的策划人、凤凰画馆艺术总监柳青凯先生为何老师的展览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何老师的书画印进行了多次品读,给予多次赞扬、赞美,并在刚刚凤凰画馆专门经营何老师的作品,表达了师兄弟之情谊,并以书画经营者的色度给予了认可。齐剑楠、汪为新、李相国、乙庄、肖文飞、李强、陈震生、尹海龙、康文、丁剑、一痴、张斯鸿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对何老师的展览进行了评说,无不是赞扬、认可。一个人的作品能够听到这么多的业内行家的发自肺腑的赞美,足以证明何老师的书画印创作水平。观看了何老师的生活照片和介绍文章,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相携共进,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必说相识22年,相恋8年,结婚10年,始终不渝,携手共进,这是怎么样一份感情;不必说放弃自己在书法艺术、主持人岗位、文学创作方面的成绩,而甘居背后,这是怎么样一份付出;也不必说,求师访友始终相伴,游山玩水经常相随,这是怎么样一份相守;单是一个以妻子名字命名的斋号“思泓居”,经过房子搬了三次,斋号却一直没换,并说:“若有来生,还叫‘思泓居’!",这是一种怎么的情感表达?这是一份多么令人羡慕的神仙眷属?徐正濂老师说“张斯鸿之于何国门,已不仅仅是贤内助,也不仅仅是知音者,斯鸿是国门艺术创作的源泉、动力和灵感!”这当是真知灼见,由感而发。有如此良友相伴,何老师的人生之路当无比精彩。受盛世思潮影响,艺术领域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名人倍出,精英频现。但放眼当今书画界和印坛,那些以大师自居者,又有几人能以自己面目出现?又有几人既能通晓古人意,又能畅述自己心?多数人不是常随人脚后跟,就是丑态百出罢了。然何老师虽居浙东新昌小城,却以高古之心,不懈之追求,终成自家之风貌,屹立业界之潮头。相信何老师必将常葆清醒之心,常执不停之笔,创造更美的画卷,书写更美的人生。祝福何老师! 赏竹草堂时在2012年5月13日 真诚求何老师赐作品、作品集收藏学习,若书斋号请书“赏竹草堂”。地址: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姓名:成栋斋号:赏竹草堂电话:13953571796邮编:265700
赏竹草堂
发表于 2012-5-11 11:43
前来支持!
赏竹草堂
发表于 2012-5-11 11:44
前来支持!
随庐
发表于 2012-5-11 14:46
本帖最后由 随庐 于 2015-6-26 22:12 编辑
盼望许久的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展终于如期重磅登场了,热烈祝贺!
何国门是一位很有才情的艺术家,是个性情中人,我行我素,我书我法,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风格又能够和谐统一,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如果要将何国门先生的诗书画印成就排个次序的话,我个人认为何国门先生的书法是最好的。
何国门先生擅长楷书和行草,其书古淡拙朴,沉着浑厚,脱胎于颜鲁公,行笔有篆籀意。大字楷书尤佳,掺隶书法,写来磅礴雄厚,寓巧于拙,古意盎然,别开生面。行草书有章草意,线条厚实而飞扬,小行草书更是挥洒自如,缓缓写来,从容不迫,不激不历,墨色浓淡有致,古雅可人。
何国门先生的书法形式多样,而尤以小书房对和小行草手卷最富个性和情调,将其悬挂于书房,能使书房平添几分雅致。
在当下百花齐放的书坛,何国门无疑是成功的佼佼者,书法风格强烈,其书不用看落款,一望便知是何氏书法。有人说何国门先生的书法太过于设计,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何国门先生的书法是水到渠成的,是性情的流露,是个性的体现,是功力的表现。
从一痴先生的《逢人便说何国门》,到柳青凯先生的《逢人便夸何国门》,何国门先生的大名已在各书法网中大红,艺术事业正如日中天,书画作品只要在书法超市一经贴出,便迅速被藏友抢购,可见大家对何国门先生书画的喜爱程度。
何国门先生大隐于山林,与世无争,过着优雅安逸的书画散人生活,又有一个志同道合,夫唱妇随的贤内助,的确令人羡慕啊!
沐风堂主人
发表于 2012-5-11 14:58
我发的帖子在哪。
沐风堂主人
发表于 2012-5-11 14:59
何时加的一个审核环节。
沐风堂主人
发表于 2012-5-11 15:03
总的来说是大手笔。
门焕新书法
发表于 2012-5-11 15:13
本帖最后由 门焕新书法 于 2012-5-12 09:35 编辑
拜观何国门先生书画大作
清韵如兰扑面来,
朴拙高古遇奇才。
山林美景一挥就,
观鹤抚琴风入怀。
敬请何先生赐赠作品集,谢谢!
农民工:门焕新350311福建福清市新厝镇天生园
手机:1379939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