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4-8 19:32

大隐于市艺周游,
王强书道简中优。
八大弘一拈指笑,
虚无禅悦何所求!---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4-8 19:33

中国龙年公祭轩辕第五届陕台书画精品展
在西安亮宝楼举行
陕西长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是我国发展和繁荣文化的重镇。
此次大展汇集陕西2012龙年
著名书画家
钟明善、雷珍民、杜仲信、肖云儒、吴三大、胡树群、李成海、邱宗康、杨晓阳、王蒙、童辉、薛军、陈建贡、罗宁、宋江安、魏良、巨剑、张文彦、王强、史星文、魏杰、高雍军、郭立杰、田天义、李艳秋、师维、张立玲、宋宏、王燕、徐伟聪、岐岖、王翰伟、韩均、王雪舟、李广瑞、赵捷、冯玥、张玉宏、曹伟革、范长安、刘龙刚、宋纯孝、师旗、程利、郑培熙、杨植、苏继平、成琦、罗金宝、王金茹、阎仁杰等名家参加本次大展,其艺术水准和艺术地位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都堪称名家名作,享有盛誉。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4-8 19:35

仓央嘉措《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4-8 19:36

龙行长海---第五届陕台书画精品展在西安举行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4-8 19:38

中国龙年公祭轩辕第五届陕台书画精品展
在西安亮宝楼举行
陕西长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是我国发展和繁荣文化的重镇。
此次大展汇集陕西2012龙年
著名书画家
钟明善、雷珍民、杜仲信、肖云儒、吴三大、胡树群、李成海、邱宗康、杨晓阳、王蒙、童辉、薛军、陈建贡、罗宁、宋江安、魏良、巨剑、张文彦、王强、史星文、魏杰、高雍军、郭立杰、田天义、李艳秋、师维、张立玲、宋宏、王燕、徐伟聪、岐岖、王翰伟、韩均、王雪舟、李广瑞、赵捷、冯玥、张玉宏、曹伟革、范长安、刘龙刚、宋纯孝、师旗、程利、郑培熙、杨植、苏继平、成琦、罗金宝、王金茹、阎仁杰等名家参加本次大展,其艺术水准和艺术地位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都堪称名家名作,享有盛誉。

长安李小龙 发表于 2012-4-9 09:12

中国书法一定程度上已然走上了唯形式、唯视觉的误区,其“玄妙”、“深不可测”的深层次语境和审美观照已日渐式微。中国绝无仅有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传统哲学观决定了中国几千年独特的审美方式和“众妙之门,玄之又玄”的美学观,以至于人们在审美时,一直陷入“说不明,道不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品”、“读”“悟”之中,中国书法更是如此。

长安李小龙 发表于 2012-4-9 09:16

我们通常一提到书法就会与艺术结合起来,其实这是一个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看你的悟性如何,悟到了是你的福气,悟不到那是还没到时候,要是悟歪了,那你就中邪了。要理解也不难,我们从书法的内涵与艺术的内涵来理解就不难了,下面闲聊下书法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何谓书法,一个书字就告诉我们其含义。 “书”古字的字形是右手握一支笔。这就告诉我们学书必须是要动手写,再加上一个口。所以我们明白书法是一门技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今鼓吹“书法可以速成”“当今书法只是展厅文化”就不攻自破了。再加个口就告诉我们要读。口念心记。也就是我们讲:“学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是不是书法我们用书法内涵来评判。其一是“实用、准确”这就告诉我们书法是干啥的。下面用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长安李小龙 发表于 2012-4-9 09:20

书法确有艺术,不过讲是字的结构、和章法。如果一味的夸大就不是书法的范畴。书法界写抽象涂鸦的人大有人在。因为学楷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进不了殿堂的。而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并得到世人承认那就不是你想就想的。

“情感、一意、拳笔、人体......书法”是违背基本的书法规律的,真理多跨出一步就是谬误!手指月亮月亮不在指头上。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书家,鄙视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满墙乱涂所谓书法创新家。

长安李小龙 发表于 2012-4-9 09:21

第三再与艺术有部分关联那就是追求美观,符合人们对书法笔法和线条的审美。归纳起来就是二个字“洗练”。这就是书法的内涵,如果将书法不分青红皂白再加上“艺术”就会有五花八门,如“一意书画”、“拳笔书法”、“情感书法”。

长安李小龙 发表于 2012-4-9 09:26

短点--长线,都能做到“意长”——就是说,都能玩“虚”的。一个用祝允明的点,一个用傅山的线;一个是桃花乱落,一个是金蛇狂舞。招数不同,却同样让人眼花缭乱,神往甚至“意识流”一番。

    祝允明承接了具有几何形特征的二王“点画”,傅山则淡化几何形特征,代之以“线条”——这与张旭、吴镇、康有为、林散之等人的手法相通。张旭早就看出了“点画”之外另有风景,第一个“线条”起来。怀素在二王和张旭之间找了一个平衡点,点画和线条完美结合。王铎又在二王、怀素、米芾之间找平衡点,最终向点画回归。到林散之,才彻底领会张旭的意图,将“线条”发挥到极致,终于联手形成足与二王一脉抗衡的局面。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龙行长海---第五届陕台书画精品展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