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29 23:56

章清太出------80后王福权硕士毕业展

本帖最后由 书吾道者 于 2012-3-30 00:00 编辑

章清太出------80后王福权毕业展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29 23:59

章清太出——80后王福权硕士毕业展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04

王福权简介 王福权,1985年生于辽宁沈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威海市诗歌协会会员、以约社社员。山东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导师甘中流先生。主要从事王羲之综合研究,有书学论文数十万字,格律诗词、现代诗词各数十首。入展中书协、各省书协举办的展览数次,策划或参与网络展览数次。 学术论文:《<快雪时晴帖>考论》(2万字)入选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十七帖>阙文现象探索》(硕士论文,3万字)《得示帖>中的“迟散”一词究竟为何意》,《书法报》2010年7第26期
《<郗璇墓志>疑为隋朝所刻》,《书法赏评》2011.2第1期
《王羲之生卒年辩》,《书法》2010.11第11期
《从为“触笔”正名到<书谱>的笔法之争》,《书法赏评》2010.8第4期
《王略帖考》,《艺术中国》2010年第7期
《<伯远帖>释文新论》,《青少年书法》2011.7第7期
《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汉字文化》2011年第2期
《书为心画----读书史,品朱熹》,《青少年书法》2011.2第2期
《对古人的误解五则》,《书法导报》2011.8.10第32期《从篆隶是否属于书学看康有为的书学变法》,《书法赏评》2011年10月第5期《“武”字不能成为论证“曹操墓”为伪的证据,《书法导报》2010.10.6第40期
《论色彩在书法上的运用》,《书法导报》2010.9.8第36期 书法展览:80榜样展入展(中国书协青少年委员会)信德杯入展(中国书协)第三届康有为杯入展(中国书协会学术委员会)职工展优秀奖(广东书协)辽宁省临帖展优秀奖(辽宁书协)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书画展(特邀)当代书画名家墨迹爨乡邀请展(特邀)
诗作情况: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国际庆典诗文作品中国赛区三等奖(中国现代文学馆)现代诗作品十五首入编《中国当代千家诗》(萧军研究会)80年代书家青春诗会(凤凰画馆) 读研期间所获学校奖励: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科研基金(2次)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奖学金一等奖
首都师范大学百川杯研究生学术创新奖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11

目录 序言(甘中流: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文明评王福权(吕文明:著名青年书法理论家,供职于山东师范大学)陈亮评王福权(陈亮:书法家、资深策展人、书法网首席记者)贺进评王福权(贺进:书法家、资深策展人、书艺公社首席记者)刘彭评王福权(刘彭:书法家、诗人、雅昌编辑、原《中国书法全集》编辑)王福权论书碎语廿五则晚明格调作品二王笔意作品古草风趣作品王福权格律诗词30首后记(王福权自述)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14

写在王福权书法毕业展之际甘中流 福权学棣在首都师大攻读书法硕士学位,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导,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等方面都乐于探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即将毕业之际,福权将自己几年来的作业在网上公开展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自己也经常上网拜观当世名贤的书作,长了不少见识。网上书法展虽然没有一般展览馆那样直观、热闹,但自有它的好处。对于一个没有多少高朋的学生来说,网上书法展经济、高效,也可以免于应酬。网络展还能听到一些真话,免于清一色的吹捧,这也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当然也可能有些无厘头式的评语:有些人并非跟作者有过节,路过看了一眼,本来心里不痛快,找茬骂两句,但愿这是我多虑。我作为他的硕士指导老师没有给他提供多少帮助,成绩多半都是他自己取得的。我也没有打算鼓吹他的成绩,作品的好坏自有明眼人评判。最后要说的是祝福权的网上书法展成功,也祝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甘中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17

心线微妙,文若春华——王福权其人其书散论 文/吕文明       福权约我为他写点文字,一直不敢轻易下笔,应该说是面对了这样一个上进、全面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才子,我不知该从哪里说起。福权是我所见过的80后青年里极为少见的全才人物,他的书法、书论、诗词甚至武术都在向着其理想的境界不断前进,让我们的思维难以跟上他的步伐。然而,我还是从他的文字和墨痕中感受到了他的微妙心线,这是一个把心浸渍在文化和艺术长河里的虔诚教徒,他的周身上下充满了文若春华的清新气息。
      虞世南有云:“心为君,妙用无穷。”在书法创作中,心象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指导着创作者在空白的宣纸上自由挥洒,挥洒的是笔墨,写出的却是心痕,心中喜怒哀乐的情致指挥作者进行着理想状态的起承转折和提按顿挫,实现了作者心灵轨迹在现实中的充分展现。只有在心心相印的微妙境界里,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才能彻底实现。如来在灵山法会上与迦叶尊者心意相通,二人在进行了拈花微笑的心灵对话之后,如来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今传给迦叶。”佛祖此言强调的正是心性的通达,是大智慧的表现。在我看来,福权是有着这样慧根的青年才俊,他把思考的时空定位在魏晋,定位在陆机和王羲之,他的这种选择是高明的,他让自己的精神回归历史现场,在最大限度的接近中去深刻剖析和解读魏晋士人的生命状态。在这样的追求中,福权彻底解放了自己的心性和笔性,轻松自在地进行着书法创作与古为徒的真诚演绎。而福权又是个飘逸萧散的文化青年,他把生活和尘俗看得清淡如水,言行举止全由心意,绝不伪装,他在这样的意义上便向着魏晋士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高超境界迈进了许多,按照司空图的说法是,“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由此,我说福权是书法界的清净散人。
      福权的书法进步得益于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书法理论研究和诗文创作的影响。黄山谷有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福权是个地地道道的青年学人,他对书法考据的认真和执着有时甚至很让人感动。这是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青年,他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出人意料,非是有感而发或是充分论证绝不乱讲。这样的研究使得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把自己向着书法创作的纵深层面推进了一步,使自己对历史现场的切身体会更加深刻,因而从更深刻和敏感的角度调动起他的思绪。莱辛说:“真正的批评家并不是从自己的艺术讲解来推演出法则,而是根据事物本身所要求的法则来构成自己的艺术见解。”福权一直坚持对书法本体的研究,并运转艺术法则来推动自己艺术思想的成长和成熟。这是一条极为高明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逻辑推理和研究中,福权没有忘记了用诗情来调动自己的书情,他用现代和古体的诗歌创作来调整自己的感情,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官,完成自己对于艺术的直观嗅觉,然后经过锤炼打造全面升华,最终实现了自己艺术境界的不断攀升和提高。
      福权还很年轻,但在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步履,他起点高、底子好、路子正,人又勤奋,其书法艺术之未来一片光明。杨守敬云:“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愿福权今后能继续好好读书,多思考多追问,不盲目随从跟风,继续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实现时代赋予年轻人的书法研究任务。                                                                                                                      辛卯年初冬草就于开山下 (吕文明:青年书学理论家,供职于山东师范大学)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19

空气中的黑铁味道————王福权印象陈亮/文       在普遍精神低谷的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注定是进入不了艺术史的田野的。而当空气中散发着黑铁味道的时候,一种坚持的种子会留存下来,开花结果。       2010年秋季的某个深夜,我在和比我大两岁的王福权的交谈中感受到这样一种气息,他用东北黑土地上的民间土语来形容叫做“莽实”。那时我在广州的玻璃厂里扫玻璃,但深深感受到这样的黑铁气息一直贯穿着我们的年龄,我们无所谓顾及和指责的青春。
      当然,我们最早的联系也是书法。福权是山东大学日语系的高材生,之前看他的书法作品,老想起日本的假名文字和《三笔三迹》。当然还想到一些看日本AV的便利。我们一直诚实地相信学院学习和文凭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他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优厚的工作选择了首师大的书法研究生,我不知道面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即将面临的多项选择他会怎样想,但我知道在所有人看来我们这个年纪的可能性之大,不是能够像在小学作文中依依呀呀地铿锵书写的。但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权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他对书法史考据的痴迷和对魏晋文人书写状态的沉醉,在北京散居的众多80后书法群体中,是没有人跟他叫板的。
      我见到最早的王福权的作品是二王一路的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浸淫着孙过庭《书谱》和大王手札的气息,只不过关于这样的作品圈内流俗太多,我一直在充满误解的情况下进行批判。我以为当众多的70后们带着入展成名的功利近乎虔诚地膜拜陈忠康等人的伎俩时,二十几岁的我们是不是应当停下来思考,所谓多元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性矛盾阻止它的呈现。在我从广州到北京的一个月后,我和书谱社的几位同仁来到绿树成荫的首师大,见到瘦瘦的王福权。雅集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见到了他静穆的用笔,以及充满二王考据性质的书写内容。我当时坚信之前对他作品所呈现的印象是一种误解。现在流行着能够轻易入展获奖的所谓二王,奄奄一息的羸弱气息、皮毛化的书写方式,伪化着关于二王精神的一切。而我注意到福权的书写更注重精神内涵,他写得很慢,顿挫有致,尤其在转折处交代的很清楚,整体上异于流俗,呈现出一种文人书写的生命状态和高雅气息。
      今年夏天,辽宁诗人徐得先先生来京,带了几箱大连的当地酒,我们在航天桥的一家烤鸭店准备大喝一场。有酒自然要与知己饮,便打电话邀福权、世杰、刘彭、高升、洪涛等人一起畅饮。那一夜福权说了我认识他说的最多的话,从古体诗词到他近来迷恋的汉魏章草,从关于二王真真假假的考据学说到令人纠结的单身。但这个时候我看到了真实的福权,纯洁善良、坦诚相见和自然本真。
       这之后我频繁看到福权的章草作品,从《平复》中来,但属于行书的写法,在古草体系上层搁浅着。某次酒后我曾与他商榷,他真诚地表现出一种很矛盾的样子,但又很明确他之后的探索,当时我把自己身上类似的搁浅摆上桌面,顿时空气中有了一种黑铁的味道,不同于酒肉穿肠,恰似一种共勉和奋进。
       2011年中秋节前夜,我们再次以北漂80后书法群体的名义聚会于北京某胡同没有包间的小饭馆里。我们举杯畅饮,言说着关于书法和女人的永久话题。喝着牛栏山,福权牛逼轰轰地说自己的酒量没有问题,一杯接一杯下去,最终倒在北京最便宜的小旅店里憨笑入睡。
       我知道福权的论文做的很艰难,并不是书写和发表的问题,这和圈子内的盲目和急功近利有关。并且他身边能跟他说到一起的朋友应该也不多,这在我第一次见他对我讲述王羲之考据时现场多人撤离可知。他想出版他的王羲之论文集,说实话我们这些朋友也帮不上他什么,北漂的艰辛不是吹的,但友谊会慷慨而发的。偶尔看到他写的现代诗歌,有一句是这样的:“为那些向往/再长出向上的绿叶/开出绚目的金黄/挨过一个能冻掉下巴的冬天。”当我发短信告诉他这句很nb时,他肯定会高兴地一晚上都合不拢他那张斯文的大嘴。
(陈亮:书法家、资深策展人、书法网首席记者)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21

我眼中的王福权——兼谈王福权的书法艺术 文/贺进 对于一位八零后的作者来说,其“人文涵养”决定了这些作者的价值取向。所谓的人文,也就是对国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认知。书法在所有大艺术范畴内占据的成分微乎其微,在大美术框架内,书法相对于油画、国画、雕塑等学科来说分量很轻,但是与书法相关联的文学、美学、史学、文字学等学科做理论支撑的书法艺术,似乎更重于其它学科。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书法为何入门易,深究难得原因,所以在书坛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书法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包容性和“跨界性”。这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理念对书法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书法艺术呈现了多元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书法的新的理解。更多的学人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多元”与“跨界”的重要性,记得前段时间在上海参加胡抗美与沃兴华先生的研讨会上,石开先生说了一句话,“写字的人要多读书,搞理论的人要多写字。”无意中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如果不想当“写字匠”,那么就得多涉猎书法的理论架构,让自己充实起来,在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只有内心强大了,那么对于创作来说思考的角度就宽泛了,对古人的理解深入了,那么自己的风格取向必然就明确了。反之对于搞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必然要多动笔,多创作,只有自己亲身体验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学术概念,宽泛、空谈艺术概念总是不能打动人,也无法说服人。 八零后的年轻书法作者,多由于受高校专业教育的影响,其学书理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对书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书法的“手”与“脑”的关系更加明确,所以我们看这些年轻的作者,从书法的理论研究到书法的创作实践,基本上是在没有障碍地进步,但是真正做到的作者也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王福权在一定程度上在遵循着这样的理念。 王福权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攻读书法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正式毕业。其人我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在书法展览活动上,由于彼此并不熟知,故当时仅是简单聊几句而已,最近的一次则是前段时间在凤凰画馆的三月三雅集上。其实我们认识的时间很早,在我创办的“八零点将录群”里,他是很活跃的一位,对于书法的探讨他总是很积极,其间也曾多次与王福权及其他书友聊天,在群内聊天的过程中其实很想认识这位兄弟,几次想前往终因琐事未能成行。最终在三月三雅集上有了一次长谈。但我所认识的王福权,其实还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并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墨水,每谈及一个话题,他总是能侃侃而谈,换一话题,更是滔滔不绝,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他懂的到底有多少,摸不透。是因为他在自己涉猎的每一领域都有独特的见解,这很难得。在那次雅集上,我又发现原来他在文学的造诣上也是颇为骄人,他格律诗现代诗都写,字里行间流淌着文华横溢的思绪。 王福权的书法作品我看的比较多,首先是去年,他与我在网上聊天,其间传达了想参加我们的“八零点将录”栏目的想法,后发来一些作品,其实我是很满意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作品格调很高,这种格调显然是纯熟的技法所带来的。当时由于栏目后续作者都已经敲定,临时无法更换人选,只能告知来年一定邀请他参加。后来给我最大的惊喜是他三月三准备的几幅作品,这几幅作品基本都以章草的形式示人,无论从笔法还是整体面目都更接近古人,章草的用笔表现出来了,章草的气象也表现出来了。加上他自己的解读所呈现出来的章草更加耐看,可以说他对章草的理解是更理性化的,将章草的动感与静态表现相融合,在整幅作品中呈现出既有跳跃的形体特征又有静态的章法呈现,静谧与险绝同在。尤其是他将章草的点画关系处理的很是微妙,用笔含蓄,线条丰富,在整个章法布局中能照顾到字组的穿插、行气的表现与枯湿浓淡的对比,总之他的章草是在理性的范畴内进行着思维的表现,很是精彩。 王福权小我两岁,但已经在书法领域小有成就,我为他鼓掌欢呼。他毕业之时,说要搞一个展览,向大家请教,并祈我为他撰评论一篇。说实话着实有些不敢承受,现以拙文呈上,还请福权兄弟多包涵。                               2012年3月22日               贺进于京东借堂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23

慧写书法——于王福权展览之际 文/刘鹏        王福权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甘中流教授门下,研习书法及其史论。几日前兄说搞个毕业展,邀我写篇文字。随后就把他的一些作品发给我让我品鉴。说是品鉴,其实我当向福权兄这样的高校研究生学习的。
      不久前的一次聚会,得知福权兄主要研究对象是王羲之,作品风格倾向于章草的临摹与创作。从他发给我的一些作品看,福权兄是聪明人,在追溯草书渊源的道路上,有了自己的新的想法,这与他研究王羲之人与书是有很大关系的,他的用笔处处见惊绝,得陆机平复之朴茂,在其基础上又有自己体现用笔灵巧之处。
当下书法圈是一个急功近利,浮躁无华的现状,国展评选机制混乱,大凡能在国展中中奖或者入展者,看其作品多已脱离古法,渐远精髓,多者是为评委笔下之走狗,能得书法本质者了了无几。福权兄的作品,并没有过多受到展览体制的影响,一直用自己手下的毛笔紧追古人的步伐,深夜聆听古人的教诲,不断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用思想来武装自己的毛笔。       书法及其史论对于福权兄来说,是有话语权的,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头脑风暴,这些是很多年轻人可望不可即的,至少他能在高校图书馆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图书,可以接触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良师益友,这是他占了很多优势的地方,我为之欣慰和羡慕。
      福权兄的书法,虽不是炉火纯青,但却已然备有其质。形式自不必多说,作为视觉的艺术,书法的形式是其之所以为艺术的基点。但空有形式则如人之生而有躯骨,必要填充了思想,情感,阅历等种种内容,方为一个完整的人。书法亦是如此,在形式中蕴含的内力,才是决定一件作品优秀与否的终极标准。这种内涵的气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福权兄近期的作品,透露出的是一种对于笔墨的情衷与思念。所谓情衷,好理解对于书法的满腔赤诚便是。所谓思念,很玄幻,其实是对于书法精神的一种追溯企盼。书者自己或许尚未自知,但却可以从字里行间窥得。这是一种书写者的境界,一种表达,是一种情结。

福权兄有其深厚的学术滋养着他的书法,脱离了当代浮华、空洞、机械的书法模式。当代展览体制下的书法已经走进死胡同,受其影响的年轻人深受毒害,只能昙花一现却留不下花香。福权兄恰恰与之相反,有其学养的支持,在书法上必将看得更远,走的更远。一个文人往往是要遭受苦难的,在艺术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少挫折荆棘,不管受到多大的打击和诱惑,都必须做好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来写字,明天一定会更好。
      匆匆草就,在此预祝福权兄展览成功。

(刘彭:书法家、诗人、雅昌编辑、原《中国书法全集》编辑)                                                   

书吾道者 发表于 2012-3-30 00:27

王福权论书碎语廿五则 1、習書與戀愛無異,須悉知脾氣,臨之甚敬,方可融洽。
2、習書與烹飪同理,欲出味道,必要文火慢燉。
3、宇宙浩渺,人不過須臾之一粟,然於從藝者,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
4、書好人未必好,久而久之,書若無格調,是為人無格調之故也。
5、藝術與科學為感性與理性之兩極。當世趨之若鶩者,余必反其道行之,是為藝術與科學,非是為背叛。
6、政客喜好文人非是愛其才,是為貼金,是故更為低賤,從藝者投政客以自保亦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者,非文人,亦非藝術家。
7、億萬富翁捐款千萬與流浪者所捐之分文,後者猶顯人性之善,然現實之人偏向前者,是故藝術進之乎經濟,進之乎程式化。
8、古之學書者為己,今之學書者為人。
9、 單苞、雙苞、三指、五指、懸腕、懸軸、皆有成大家者,故執筆無定法。凡用筆,有真力盤桓於紙筆之間。指實者,發力傳力之所用。掌虛者,騰挪空間之所用。
10、書法大賽千人一面,學古人者寡學今人者眾之故也。
11、書必有格調方不落俗套。欲有格調,須心靜,須力至,須胸中有丘壑。
12、多臨古帖,能熟記字形,舉一反三,方可意在筆前;常有練習,能隨形就勢,別出心裁,方可意在筆後。米芾集古字,王鐸勤學蘭亭聖教,字字逼俏,皆為意在筆前。夫前賢作書之篇章,首端多工整,末端多恣肆,意在筆後者尤多。意在筆前在先,意在筆後在後。此是雙關語,一說學書順序,一說謀篇規律。
13、學貴有疑,前賢所言未必盡然,是亦有非。從實踐得主見,便可自成風格。
14、有容者,知新易;無度者,知新難。書法亦然。
15、儒家思想尚仁義,性情重敦厚,書風顯磊落,然易近功利;

道家思想尚自然,性情重瀟灑,書風顯清麗,然易近瑰怪;


佛家思想尚虛無,性情重向善,書風顯空靈,然易近清冷;    法家思想尚規章,性情重條理,書風顯唯美,然易近程式。
16、章法調和與飲食飯菜相類,多吃菜少吃飯或多吃飯少吃菜,將餘一者,章法無布控之故也。中鋒側鋒亦如飯菜,飯如中鋒,所類主食;菜如側鋒,所類點綴。吃飯不吃菜則無味道可言;吃菜不吃飯則無力量可用。
17、書法能不能承載儒道釋法?能!然能者寥寥數人而已,通者寥寥數人而已。通者擅鑒,能者擅書。不能成家者,目中之所見無儒道釋法,唯大家字形而已;能成家者,目之所見即神之所交,所謂惟觀神采,不見字形者也。
18、風格決定內容,不同造型則不同品味。是故大家多能,一種書體至多種書體,自書到畫、詩、印,自藝術而達文化、哲學……
19、美是人類欲望達成滿足之屬性,因而具有各種局限性。
20、書法者,漢字之藝術表情,中國文人之宗教,中國文化之核心載體。
21、可笑之兩會提議盡顯所謂兩會代表本意不在兩會之民生,司馬昭之心,如同書法人搞政治、搞潛規則。
22、中國太重政治,太多勾心鬥角,因而社會問題癥結所在無處所尋,無人去尋。國人不能明辨是非,基礎教育拙劣之故也,政治課太多,普及常識教育太少,若能效仿日本之重視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等常識教育,中國之污染豈會當今之甚。若書法教育亦從幼兒起步,則好賴明辨,江湖體、老幹部體、飛龍體、展覽體必遭排斥。
23、嗚呼哀哉!兩會代表,言辭鄙陋!書法藝術,少數人所為,然則普及書法教育之不該?搞政治者辯證法猶劣,當下台矣!藝術確少數人所為,然大眾無鑒賞之常識,藝術創作為誰?藝術品意義何在?藝術家皆須孤芳自賞方可生存乎?精神者,人與動物之所別,非物質所能取代。不起火則言火警無用,他日於大火之中猶不知119可笑不?
24、中國人無諾貝爾文學獎,是取法拙劣,毫無獨創之故。當代所謂專業詩人之所作寡然無味、詰曲聱牙者甚眾。直接取法外國詩歌譯作,不知其弊,反以為榮。學外國詩先要學外語,讀原版方可,取法乎下,則又在其下矣。此與書法取法相類,不看原跡與上好之版本皆是讀二手詩、三手詩,實之不視,技之何尋?技之不存,道之焉附?道之不有,安能自立門戶?
25、走向公交,搶座之圖暴露無遺。行筆過快,功利之心躍然紙上,故而行筆不可狂疾,運筆到位則有味道之說甚是。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章清太出------80后王福权硕士毕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