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草堂主 发表于 2012-4-4 11:36
读崔伟先生书法作品专题网络展有感难得有这么一个闲暇的时间,借着清明节小长假,几乎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细细拜读了网络上崔伟先生的作品和名家对崔伟先生作品的评论,该说的名家都说了,但作为和崔伟先生的同龄书法人,也想借此谈谈自己对作品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当前,受市场经济和展览机制的影响,不少书家在创作时很容易受市场、书展等因素左右而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甚至于一味迎合大众和评委的品味,从而丧失书家创作的主体精神,丧失作品独特的品味和情趣,丧失了自我。然观先生书作,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不媚俗。先生的书法取法视角不随大流,独辟蹊径,也许这就是一个书法理论家和编辑的过人之处。品读崔伟先生的作品,特别是先生的小楷和行草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自然的书写,不管是字形结构还是谋篇布局都随情而适,写的自然洒脱,温文尔雅,气韵高古,带有奇逸的意趣和较强烈个性色彩,自成一格,独具韵味,有着不同时人的追求和意趣。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位70后的年轻书家,先生的作品给我的另一个深刻的感受即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媚俗。多年来,先生坚持字外求字,在紧张忙碌的编辑之余,在深入学习名碑法帖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各种文艺理论的学习和吸纳,并致力书法理论的探索研究,注重字外功夫的锤炼,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本,具有比较深厚的学识修养,使得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不矫情,不媚俗。诚如康南海所云: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由成效。当然从目前先生的创作上看,窃以为,先生的创作还未能达到成熟和完善,譬如在有些作品中,还是显得内敛有余,放纵不足,有些作品的线条和墨法还略显得有些单一,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知道,书家创作上的成熟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和结构形式为前提的,个人风格的形成十分不易,但先生已经基本做到了,但风格的深化和完善却是一个愈加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我们相信,凭着先生的睿智、勤奋和执着,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谨以此小文与先生共勉。 茂林草堂主记于洛水居 通讯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邮编:362011陈一耕 发表于 2012-4-4 13:53
{:1_122:}{:1_122:}精彩杨及柳 发表于 2012-4-4 20:32
取法乎上,细微精致。我心若水 发表于 2012-4-5 15:17
{:1_122:}{:1_122:}xiejichang 发表于 2012-4-5 16:22
精彩!!!曾经在2010年看了两次崔伟先生的网展,那时的我就对崔先生十分钦佩,做为一名编辑日常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先生能于工作之余潜心砚田,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了得!时隔两年,崔先生重磅推出他的《习作汇报展》,从展览的名字可以看出先生报展的初衷——汇报、接受检阅,在名目繁多的艺术展中,让我们感到了先生的低调和谦虚,也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全面的阅读到先生的书法。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欣赏崔伟先生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书卷气中透出的自在清凉,自然地挥洒中蕴蓄的文人的雅意。先生此展的作品较之两年以前,变化很大,五体兼能,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小楷。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先生的小楷应该他心胸的写照,宁静、博大。他的小楷古朴高迈,结体拙巧相生,既苍莽古厚,又时出新意。用笔自然率性,不拘一格,似随意而为之,实为深思熟虑的结果。结字宽卓疏朗,意趣纵横,豪迈高旷,做到了点画、结构上的通会,作品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先生的楷书近取赵之谦,远绍魏晋,其行笔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有时连绵不断,有时笔断意连,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先生的篆书第一次看到,他的篆书取清代邓石如、赵之谦,既苍朴高古,又清新自然。苍朴,体现在他的苍辣的线条形质上和凝重、苍茫的墨色变化上;清新,体现在他的篆书结构谨严中不失疏朗遒丽。作品用笔坚定而沉着,结构精心构筑,气势恢宏,姿态、线条有夸张适度,有庙堂气。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性。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于此我想这样的作品正是崔先生清厚心性的写照。崔先生的行书落笔浑然,无毫露浮怯,于轻松的挥运中,自觉地追求一种内敛的力感,在娴熟的笔法牵引下,作品不拘中侧,笔势随情起伏流动,畅快淋漓,给人以一种法度谨严、清俊典雅而又活脱的美感。王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职者方可绍于古人。”我觉得“神采”二字,也就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形质”则是赖以成化的笔墨技法;神采是精神的外化,形质则是笔墨功力的内核。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神游、卧看、观览上极具魅力,融内心感悟于一体。观看崔伟先生书作会感受到一股扑面文化气场,它需要文化感应,才能去进行神游观览;也需要观者深深体味中国书法的那种书卷气,方可领略其古雅韵致。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漫成俚句以赞:砚田耕耘冬复春,故里首展鸿爪痕。禅心清雅无尘迹,翰墨风采润古今。 希望有机会获大奖,求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132500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谢吉昌电话:13894282599
可爱小唐先生 发表于 2012-4-5 17:34
热烈祝贺崔 伟 老师习 作 汇 报 展圆满成功,求赐赠一副小品或者是作品集学习学习,真心感谢。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天灯街169号唐宇629012 15244945474山水轩 发表于 2012-4-5 18:15
热烈祝贺崔伟展览成功!{:1_277:}从崔子玉后老崔家就没出几书家了!{:1_43:}皖六安市交警一大队 崔润东邮编237000 电话13805645600
635398445 发表于 2012-4-5 18:21
祝展览圆满成功陈一耕 发表于 2012-4-6 07:25
{:1_122:}{:1_85:}度公 发表于 2012-4-6 10:36
学习。紫芝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