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书之徒 发表于 2012-4-2 08:54

{:1_107:}

天南铜都 发表于 2012-4-2 18:50

本帖最后由 天南铜都 于 2012-4-2 18:51 编辑

观看了崔伟老师的书展,我们只能是学习和欣赏,谈不上评论。现在网络先进,能让我们云南边疆的书友看到崔伟这样高档次的书展是时代对我们的恩赐。谢谢贺进老师办的《书艺公社》网站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机会。我们东川古铜印社有活动室,崔老师能否给我们印社题一幅“古铜印苑”横幅、条幅都行,我们社编有《古铜印苑》内部交流。崔老师的作品集能否赠送一册给我社学习收藏?谢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方税务局办公室转      顾宗元   收   
          邮政编码654100

         电话号码:15368082835             QQ       499064905

朱志国 发表于 2012-4-2 20:49

纵横皆有态,奇崛却无声。
竹圃清风至,松涛万壑鸣。
笔自凌霜雪,书尤惊翳明。
晋唐流不绝,潇洒看新程。

可爱小唐先生 发表于 2012-4-2 21:13

热烈祝贺崔老师展览圆满成功   求赐赠一副作品或者是作品集学习,谢谢。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天灯街169号   唐宇629012   15244945474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2-4-3 09:26

{:1_277:}{:1_296:}{:1_277:}

侯彦 发表于 2012-4-3 12:01

      再来支持,期待结果。
      祝贺崔老师“崔伟习作汇报展”圆满成功。{:1_277:}    还未看老师作品时便已经被前言吸引,从报道中看到崔老师的展览开幕式上不乏言恭达主席和黄惇博导等这样的大家出席。并有欧阳老先生题写展标,通过视频讲话祝贺。这些人物都是我所崇敬却又至今没机会结识的大家,也从老先生的讲话中看出其对崔老师的器重和关心,也使我更加敬佩老先生对学生如此无微不至的关心。崔老师毕业于名校首师,师从欧阳老先生,并且崔老师的作品得到如此多的名家评论,其中都是各校各地的名师及权威。为我们还在学院拼搏的晚辈树立了榜样,羡慕之心油然而生。    有如此震撼且“大碗”云集的开幕式,展览的质量必定无容置疑。崔老师的作品“以古为今”。崔老师篆书取法赵之谦;小楷师钟繇,时有魏碑体势出之,雄健、宽博;行书上溯二王,又有宋人尙意的豪放,米字之“姿”,苏字之“趣”;草书取法何绍基,又把北碑趣味融入行草和小楷,碑帖相融。崔老师在用笔上,行草“八面出锋”,又时有何绍基笔法出之,沉着痛快而神气横溢,刚劲之气跃然纸上。隶书从汉简出。小楷不仅继承魏晋,又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不仅草书如行云流水,魏碑也有行书笔意,既有古拙又有韵味。观老师的行草,章法也很有创意,字体宽博虽排列较密,布局对势对气都有很好的把握,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饱满中见空灵。。老师的临摹也很精彩,对每种碑帖的特征都有把握,并有独特的理解,透过老师的临习可见老师对“古”意很执着,并对“己意”的展示有强烈的渴望。让我们见识了崔老师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在表现古雅的同时,展现出其作品古新庄谐的个性。         崔老师若能赠送学生墨宝,是学生的荣幸,更是莫大的鼓励。{:1_281:}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10书法班,250300,侯俊彦,电话:18765837629

风光墨色 发表于 2012-4-4 09:19

学习大作!

茂林草堂主 发表于 2012-4-4 11:36

读崔伟先生书法作品专题网络展有感难得有这么一个闲暇的时间,借着清明节小长假,几乎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细细拜读了网络上崔伟先生的作品和名家对崔伟先生作品的评论,该说的名家都说了,但作为和崔伟先生的同龄书法人,也想借此谈谈自己对作品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当前,受市场经济和展览机制的影响,不少书家在创作时很容易受市场、书展等因素左右而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甚至于一味迎合大众和评委的品味,从而丧失书家创作的主体精神,丧失作品独特的品味和情趣,丧失了自我。然观先生书作,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不媚俗。先生的书法取法视角不随大流,独辟蹊径,也许这就是一个书法理论家和编辑的过人之处。品读崔伟先生的作品,特别是先生的小楷和行草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自然的书写,不管是字形结构还是谋篇布局都随情而适,写的自然洒脱,温文尔雅,气韵高古,带有奇逸的意趣和较强烈个性色彩,自成一格,独具韵味,有着不同时人的追求和意趣。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位70后的年轻书家,先生的作品给我的另一个深刻的感受即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媚俗。多年来,先生坚持字外求字,在紧张忙碌的编辑之余,在深入学习名碑法帖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各种文艺理论的学习和吸纳,并致力书法理论的探索研究,注重字外功夫的锤炼,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本,具有比较深厚的学识修养,使得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不矫情,不媚俗。诚如康南海所云: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由成效。当然从目前先生的创作上看,窃以为,先生的创作还未能达到成熟和完善,譬如在有些作品中,还是显得内敛有余,放纵不足,有些作品的线条和墨法还略显得有些单一,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知道,书家创作上的成熟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和结构形式为前提的,个人风格的形成十分不易,但先生已经基本做到了,但风格的深化和完善却是一个愈加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我们相信,凭着先生的睿智、勤奋和执着,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谨以此小文与先生共勉。 茂林草堂主记于洛水居 通讯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邮编:362011

陈一耕 发表于 2012-4-4 13:53

{:1_122:}{:1_122:}精彩

杨及柳 发表于 2012-4-4 20:32

取法乎上,细微精致。
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现场】“崔伟习作汇报展暨《崔伟书作》首发式”在徐州举行(回帖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