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的困惑
学习书法,执笔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颜真卿《述张旭笔法十二意》中,颜真卿向张旭请教:敢問工書之妙,如何得齊於古人?张旭以五项答之:妙在執筆,令得圓轉,勿使拘攣;其次識法,謂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於佈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紙筆精佳;五者備矣,然後能齊於古人。第一项就是关于执笔,而且是“妙在执笔”。怎样才算“妙”呢,张旭并没有说如何执笔的方法,而只是说写字时的感觉和效果,即“令得圆转,勿使拘挛”。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困惑:五个手指和掌及腕到底怎样把握这管笔才能达到“圆通”和“不拘挛”的效果呢。纵观前人及今人论执笔的方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普遍的说法即是“五字执笔法”,并要求“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沈尹默先生曾著“五字执笔法”,有详尽论述。但沈老强调的是“执欲死,”死才能控制住这管笔。而启功先生则主张执笔要轻,五个指尖都不要着力,这样才不致于手指酸痛,当然也不能让笔从手指上掉下来。另外还的深浅、高低、大指节向外突还是向里弯等问题。我看了田英章、田蕴章、启功、杨再春等书家的执笔,都不一样。苏东坡也说过:“执笔无定法,当使虚而宽”,他本人是三指执笔。我在练习的过程中试过好多方法,一开始相信沈老说的,执得很死,写时间长了,觉得手指酸痛,又改用启功先生说的,执得很轻,刚换过来时,觉得很舒适,时一长,又觉得写竖画时不稳,没有笔力。深浅也是一样,还有大指节向外突还是向里弯,都试过,都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各有利弊。况且唐以前人们不是象现在这样坐高椅用高桌写字,自然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都有所不同。 总之,执笔是大问题,初学者不可忽视,又是个习惯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谁,在于摸索养成,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也都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身心的执笔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结论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了。 好的作品出自好的书法,好的书法各有奇妙,包括执笔之法!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