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7 16:47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王义骅《《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7 16:48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王义骅《《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7 16:49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王义骅《《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7 16:50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王义骅《《

管布坤 发表于 2011-11-17 18:28

实力超强,热烈祝贺!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09:50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鞠稚儒《《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09:51

从传统印式中求渐变——鞠稚儒


  衡量我这几年的篆刻创作,法古的成分要大于出新很多,虽然我会愉快而不一味地沉浸在规秦范汉之中,也特别艳羡新颖之作别领凤骚的独特风采。但是有一种一蹴而就的“成熟”,作品将魅力不永,好似未及享受快乐的童年便早早嫁娶,对人生来说,不免有些苍白。我贪婪童年的无忧,贪婪古则中的不同美。  近年的创作是循古而进的,无论某种印式,都做了些不曾掩饰的尝试性创作,其中的生涩、刻板、稚拙都会成为再深入探究的能动力,在此过程中以“摹拟为乐”、“融通为趣”、“渐变为归”是本,追求平和中的激荡、自在中的玄机。  诚然,摹拟是任何一位艺术创作者的必经之路,通过过程中的对比、分析和把握来提升对艺术规律的领悟和深入。过程需要实在而忌表面化。把握了些许方法就可不与前人同,倒也容易,如果摹拟肖似能直人堂奥,却非易事。这虽不是目的,但它是达到目的的前提。印章发展到了秦代,始皇帝在少府设“符节令丞”专掌其事,因而有了“玺”和“印”在使用上的区分,秦汉转折期的印章古劲苍秀,字法错落天成,有的古拙秀丽,有的停匀凝炼,有的挺劲严整,皆因字法而成,偶然有经年剥蚀者,再现人手所不易为的奇趣。奏刀之先,必挖掘字形本体的美,求其趣而正其味,组合时要协调庄重,每字切不可各自为营,因趣伤真。遇破而不烂,遇净而不腻,游刃时心存古人,力求通会,忘却自我,把自我的情思流淌在古人的胸襟中,真正体味博大,感悟精深。汉玉印大多砣制,工艺痕迹明显,一些微妙的变化生成庄严美,利用工艺手段而成艺术绝晌,令后人惊讶。仿玉印之印,大多以冲刀法出,字法的配置尤是关键,虽说巧多易流入轻佻,但适度的巧思会使全印生活。刀法的徐疾、轻重、变化皆按照书写篆书的规律走,在冲刀过程中偶尔加入些小碎切刀,会使线条更为厚实,转角与起收的果断,无疑会平添玉印本质的特性美。玉印的要旨不是恣肆奇诡,而在平淡天真,精雅谨审,经营过之则滞闷无味,经营不够则无神采,充分体会汉人的博大,体会不变而变的法则,方可直入三昧。  融通则是遍摹百家,心拟万象的最直接表露,而这种流露是自然求活,得乎自然者,必是穿凿得法,有道而裁成,遵修旧文是本,内外兼融是道。  渐变是建立在法古和融通基础上而言的。渐变即是渐渐变化,那么渐渐的过程也就至关重要了,通过这个过程,无形之中检验了你的营养摄人量和营养消化能力,还有消化品质。 “珈顺孟钘铭藏”朱文大印是近年的一种尝试,试图把某种概念和方式综合,友人称之为“细金文”,顾名思义,它是金文字形而施以元朱文印的秀雅成之。金文所无者,偶尔也以玺文取代,目的在迥异于旧范。但这种探索局限性很大,一印之中若有两个以上无金文可据的,便构创不成立,最忌生凑硬套或自撰,虽可以用同音同意之字代替,但这种使用不宜成惯性,偶一为之可也。金文字形大多活泼不拘,无明显法则,风神各备,配篆时注重全印篆法协和,忌讳突兀,若仅仅是将金文照搬刻细,就无趣可言了。用刀上,虽是以冲刀为主,却避免平铺直入,若近观原钤,线条流美洁静中涩腻兼备,局部轻微的小碎切可表现吉金文字本身的凝重感,如此,自是不同于元朱文又迥异于古玺了。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09:51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鞠稚儒《《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09:52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鞠稚儒《《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09:52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鞠稚儒《《
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查看完整版本: 【年度鉅獻】┃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