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18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部分获奖作者(获奖感言)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部分获奖作者(获奖感言)

郑庆伟
这次全国展投了一副草书作品,没有请专家看,也没有和朋友交流,一切都是在很平淡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截稿前十天写好,截稿前五天寄出并获了奖,是我的幸运!
我是矛盾的统一体。喜欢古典、怀旧,追溯悠远的历史,和古人对话;喜欢古曲的哀愁,抹一缕心伤;用发黄的残纸,书写魏晋的线条。同样,我喜欢时尚、现代,喜欢放飞梦想,义无反顾的随性而为;喜欢摇滚和足球,在竭嘶底理和对抗中宣泄张扬;喜欢自驾,在荒无人烟的僻壤纵情率性。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矛盾始终陪伴着我——传统与现代、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创作,在思辨、痛苦、沉寂中,我逐渐清醒、勇敢、成熟。
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追求古意是我学书的着眼点,碑帖结合是我学习的方向。我认为作品要直抒胸臆、狂放不羁,力争在作品的精神气质上昂扬浪漫,在气息上洋溢一种娴熟生新之气。在精神气质上追寻古意,但表达过程中要使作品从晋人文雅的书风中脱化出来,具有时代的特点,从而使表达更为精警劲健,感情上的表达也更为准确深入。这些想法虽然表现的还不到位,但是一直在努力尝试。
感谢各位师长、朋友对我长期的鼓励和帮助!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会再努力!   


金泽珊
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真正的艺术品是要带有偶然效果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在创作时,一切影响或者干扰我这种状态的多余行为,我都会尽量避免。在下笔的那一刻,顾及越少越好。我想寻求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享受书法创作,并达到抒发性情的目的。所以在这次十届国展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准备,选择什么吉日,是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记得那件作品是在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时间完成的,没想到一定能获奖,但是渴望着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兴奋,但是一件感性无声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够得到认可和理解,那真的是最幸福的。。。。。。。


林邦德
就这次参加“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而言,此拟用中医处方的形式来表述我的学书理路和学术思考,以求教于诸方家及同好。
【辨证】临池10年以上,且备相当功力者,然面目单一,习古而泥古,消化瘀结,进步郁滞,入展几率虚弱。
【治法】拜访名师,静心临习,善于思考,注重学法,并适度参加相关培训、
展事活动。
【方名】行草书法滋补汤
【组成】商周甲金之奇古(少量),秦汉篆隶之风骨(少量),魏晋行草之超
逸(适量),唐宋行草之雄肆(少量),元明行草之秀润(适量),现当代行草之通灵(少量),传统文化之学养(少量),中国画画理之常识(少许),当代艺术思潮之趋势(少许),当代书法展厅之文化(适量),当代书法评审机制之标准(少许)。
【用法 】先将诸药用心思充分浸泡后,再用文火煎熬。服用后,再用适量之淡定凉水冲服效果尤佳。一般数年为一疗程。
【禁忌】出名心切、虚火上升者忌用。欲以书法敛财者忌用。愈学自觉愈易者勿用。功力弱者慎用。


余继忠
辛卯仲夏,全国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征稿在即。周末晨起,欣遇小雨光顾,吾性喜雨雪天气,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檀香袅袅。关掉××,电脑古筝音乐响起,读前贤《忠经》一书,创作欲望油然而生。
作品创作风格以章草为基础,取简帛行草书、简牍、魏晋楼兰残纸等元素。作品以小字书写,用笔力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使作品拙中见巧,粗中见细。并在结体大小、字数、墨色及章法错落上不刻意讲究,随心所遇,注重书写性,强调自然书写状态,表现书法“原生态”。
性情书写数张选其八,左右各四拼接而成,即日快递寄出,出征本届国展上海展区。


钱玉清
古人把书法讲得太玄,今人把书法说得太神。我简单的认为书法就是把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化她,也就是把她写“好看”了。当然,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你是否具有对历史经典的解读、领悟并成功运用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经过长期的揣摩、调整、完善,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语言并为世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好看”,符合或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平常化,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我所追求的并催生我努力把字写“好看”的理由和动力。   


李建明
九届国展获奖后,网友及书界高人多有评价,褒贬各执。拨冗细品,觉得都很中肯。我从内心真切地感谢他们,使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小楷的表现形式,或手卷,或册页,或小品,但都不符合这次国展投稿之要求。我也曾感到困惑,多蒙毛毅先生提点。若此样式,前后写了三遍,寻求疏密、庄谐之对比,在规制上,实际上还属册页之范畴。
在纸张选择上,字心采用泥金纸,旁批采用泥银纸,以求色彩上的差异,且这二种纸着墨感觉不一,徐疾有别,但都利于小楷之细部表现。


李在兵
得到获奖的消息,有激动,有兴奋,也有感慨。总结这次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来说,我准备充分。窃以为,江浙一带写二王行草,形美而线条不扎实;四川人写行草,线条扎实而字形不美。于是,我在锤炼字形的基础上,增多了绞转用笔,增强了线质,使这幅作品质实而研美,有别于其它。章法上,我强化了书谱中的撒豆原理,使紧者更紧,松者更松,加大用笔用墨的对比。形式上,我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拼接追求大方而朴实,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周建军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被誉为“中国书坛的奥林匹克”,感谢国家对我们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书协、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我们书坛、作者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交流、提高、进步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自幼酷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刻苦学习研究我国古今及当代书法艺术, 潜心研习各种书体、各类门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写,擅长巨幅大作毛体、启功体、张海体等,尤其古代的各种碑帖更是喜爱倍加,我主张尽可能的去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体之中,包括现代人的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要会古还要通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在十届国展的创作上,就是用我平时的书法创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静下来作了一番深思、调整和统一,决定用楷书加上朱砂文字的题跋点缀去创作,又加上若干小楷和题款,丰富了层次感,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说实话,写楷书很难,欧阳修在《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清钱泳在《书学》中说:“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在书写的内容上我又作了合适的选择,整幅作品追求素净典雅。
       我会把这次十届国展的获奖,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为我国的书法艺术瑰宝事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


赵理民
全国书法展被业内称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堪称书坛盛事,国人瞩目。余之作品获奖,深感荣幸。值此我衷心感谢中国书协所提供的展示平台和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
书法是艺术,书法是生活,书法是民族艺术森林中一棵永不枯萎的苍松。我自幼酷爱书道,少而即学;长后,坚持学习,不敢懈怠。现只求人书俱老,乐在其中。
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俱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基础,师长的教导才是动力,伯乐的赏识乃是关键。这次获奖,给我的是巨大鞭策和鼓励。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道朋友,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的鼓励、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书法,它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古人云: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我对书法的理解还很肤浅,书法艺术的路刚刚开始走。此次获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在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里求索不息。衷心祝愿我们的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周剑初
说起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的创作体会,可总结为八个字:率意书写,注重形式。
率意即自然。要自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自信何来?首先来自于对书法经典的长期研习。不重视传统,漠视于“法”、游离于“根”、想当然地书写,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得到认可。好的作品必须是作者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依托,以法度为准绳,并在精神状态的高度自由、心境的完全放松下的随意所适和真情流露。其次要在取法上求“博”。就小楷而言,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历代小楷大家为范本,而更要关注“五体”之涉猎,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提倡“书家当习五体”之缘由。有人写楷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但拘谨呆板,毫无生气。如以篆隶入楷,字里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写楷,行间可显自然流畅,拘谨呆板之态顿可化解。三是创作心态宜平和。功利心乃人之常态,过分注重则事与愿违。入展、获奖是每位参展者的美好愿望,过于关注结果会使人心态失常,水平失准,我们关注的应是学书之道,享受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的愉悦,至于结果,应顺其自然。
就书法而论,关于形式的理解,我归纳为七个字:合理的与众不同。合理是前提,与众不同是关键。合理的概念是宽泛的,包括内容、书体的选择,笔墨、纸张的运用,空间、章法的把握等等,都要恰当、完整,达至和谐。光有“和”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和而不同”。书法大展数万件作品同时PK,短短数日之内评出结果,若“长相”平平,毫无新意,自然惨遭淘汰,若能新意迭出,有自家风貌,才有可能与评委“一见钟情”,脱颖而出。
是作,在颜色搭配上,以黑、白、红为色调,此乃书法之三原色,白为纸,黑为墨,红为章。正文采用白宣素笺书写,显得素朴天然;以红色菊条将十二桢小品联接成六尺斗方,既紧凑又不失热烈;上下粘接黑色宣纸为底,既使主体突出,更显沉着稳重,黑底适宜位置加盖印章,沉闷中可显活泼。对每桢作品的书写,打破小楷行列整齐常态,以“乱石铺街”之势,相互穿插,形成块面,以块面之势达以小中见大。


梁文斌
参加比赛获奖了,当然是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在全国展中获奖。若要言“感”,首先是“感谢”。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书艺的阶段性的肯定;感谢在我的书法之路上一直给我以指导、关心、帮助的老师、同道与朋友们;感谢一直默默给予我大力支持、鼓舞的家人,使我能专心于书法艺术,能安心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继而又将继续我北京三年博士的学习。
其次是“感恩”。首先感恩于这个时代。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的复苏与热潮、繁荣与狂热、理性与回归伴随了我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
我很幸运。我幸运于自己在孩童时期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艺术熏陶;幸运于在自己的书法学习生涯中,一路有良师益友为伴;我幸运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获奖不代表成功,她是求艺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获奖不是炫耀的理由,她是考量前进步伐的一个标杆。
我感恩“书法”。是她让我领略一路风景,感悟人生况味。生命从此与之水 乳 交融,形影不离。
书法,是我的心灵驿站。我正享受书法!


郑少渠   
这次十届国展,我投了一件钞写黄宾虹先生画论的小草。黄宾虹先生,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让我深深地折服。投稿之后是等待,没想到等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获奖,这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一次鼓励。这几年,无论工作再忙、生活境况如何改变,我每天都坚持抽出一点时间来静心临帖,力求能深入地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通过经典,与古人对话。书法,俨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浓墨潇潇的微博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19

郑庆伟
这次全国展投了一副草书作品,没有请专家看,也没有和朋友交流,一切都是在很平淡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截稿前十天写好,截稿前五天寄出并获了奖,是我的幸运!
我是矛盾的统一体。喜欢古典、怀旧,追溯悠远的历史,和古人对话;喜欢古曲的哀愁,抹一缕心伤;用发黄的残纸,书写魏晋的线条。同样,我喜欢时尚、现代,喜欢放飞梦想,义无反顾的随性而为;喜欢摇滚和足球,在竭嘶底理和对抗中宣泄张扬;喜欢自驾,在荒无人烟的僻壤纵情率性。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矛盾始终陪伴着我——传统与现代、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创作,在思辨、痛苦、沉寂中,我逐渐清醒、勇敢、成熟。
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追求古意是我学书的着眼点,碑帖结合是我学习的方向。我认为作品要直抒胸臆、狂放不羁,力争在作品的精神气质上昂扬浪漫,在气息上洋溢一种娴熟生新之气。在精神气质上追寻古意,但表达过程中要使作品从晋人文雅的书风中脱化出来,具有时代的特点,从而使表达更为精警劲健,感情上的表达也更为准确深入。这些想法虽然表现的还不到位,但是一直在努力尝试。
感谢各位师长、朋友对我长期的鼓励和帮助!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会再努力!   


金泽珊
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真正的艺术品是要带有偶然效果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在创作时,一切影响或者干扰我这种状态的多余行为,我都会尽量避免。在下笔的那一刻,顾及越少越好。我想寻求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享受书法创作,并达到抒发性情的目的。所以在这次十届国展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准备,选择什么吉日,是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记得那件作品是在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时间完成的,没想到一定能获奖,但是渴望着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兴奋,但是一件感性无声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够得到认可和理解,那真的是最幸福的。。。。。。。


林邦德
就这次参加“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而言,此拟用中医处方的形式来表述我的学书理路和学术思考,以求教于诸方家及同好。
【辨证】临池10年以上,且备相当功力者,然面目单一,习古而泥古,消化瘀结,进步郁滞,入展几率虚弱。
【治法】拜访名师,静心临习,善于思考,注重学法,并适度参加相关培训、
展事活动。
【方名】行草书法滋补汤
【组成】商周甲金之奇古(少量),秦汉篆隶之风骨(少量),魏晋行草之超
逸(适量),唐宋行草之雄肆(少量),元明行草之秀润(适量),现当代行草之通灵(少量),传统文化之学养(少量),中国画画理之常识(少许),当代艺术思潮之趋势(少许),当代书法展厅之文化(适量),当代书法评审机制之标准(少许)。
【用法 】先将诸药用心思充分浸泡后,再用文火煎熬。服用后,再用适量之淡定凉水冲服效果尤佳。一般数年为一疗程。
【禁忌】出名心切、虚火上升者忌用。欲以书法敛财者忌用。愈学自觉愈易者勿用。功力弱者慎用。


余继忠
辛卯仲夏,全国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征稿在即。周末晨起,欣遇小雨光顾,吾性喜雨雪天气,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檀香袅袅。关掉××,电脑古筝音乐响起,读前贤《忠经》一书,创作欲望油然而生。
作品创作风格以章草为基础,取简帛行草书、简牍、魏晋楼兰残纸等元素。作品以小字书写,用笔力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使作品拙中见巧,粗中见细。并在结体大小、字数、墨色及章法错落上不刻意讲究,随心所遇,注重书写性,强调自然书写状态,表现书法“原生态”。
性情书写数张选其八,左右各四拼接而成,即日快递寄出,出征本届国展上海展区。


钱玉清
古人把书法讲得太玄,今人把书法说得太神。我简单的认为书法就是把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化她,也就是把她写“好看”了。当然,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你是否具有对历史经典的解读、领悟并成功运用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经过长期的揣摩、调整、完善,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语言并为世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好看”,符合或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平常化,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我所追求的并催生我努力把字写“好看”的理由和动力。   


李建明
九届国展获奖后,网友及书界高人多有评价,褒贬各执。拨冗细品,觉得都很中肯。我从内心真切地感谢他们,使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小楷的表现形式,或手卷,或册页,或小品,但都不符合这次国展投稿之要求。我也曾感到困惑,多蒙毛毅先生提点。若此样式,前后写了三遍,寻求疏密、庄谐之对比,在规制上,实际上还属册页之范畴。
在纸张选择上,字心采用泥金纸,旁批采用泥银纸,以求色彩上的差异,且这二种纸着墨感觉不一,徐疾有别,但都利于小楷之细部表现。


李在兵
得到获奖的消息,有激动,有兴奋,也有感慨。总结这次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来说,我准备充分。窃以为,江浙一带写二王行草,形美而线条不扎实;四川人写行草,线条扎实而字形不美。于是,我在锤炼字形的基础上,增多了绞转用笔,增强了线质,使这幅作品质实而研美,有别于其它。章法上,我强化了书谱中的撒豆原理,使紧者更紧,松者更松,加大用笔用墨的对比。形式上,我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拼接追求大方而朴实,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周建军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被誉为“中国书坛的奥林匹克”,感谢国家对我们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书协、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我们书坛、作者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交流、提高、进步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自幼酷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刻苦学习研究我国古今及当代书法艺术, 潜心研习各种书体、各类门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写,擅长巨幅大作毛体、启功体、张海体等,尤其古代的各种碑帖更是喜爱倍加,我主张尽可能的去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体之中,包括现代人的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要会古还要通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在十届国展的创作上,就是用我平时的书法创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静下来作了一番深思、调整和统一,决定用楷书加上朱砂文字的题跋点缀去创作,又加上若干小楷和题款,丰富了层次感,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说实话,写楷书很难,欧阳修在《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清钱泳在《书学》中说:“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在书写的内容上我又作了合适的选择,整幅作品追求素净典雅。
       我会把这次十届国展的获奖,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为我国的书法艺术瑰宝事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


赵理民
全国书法展被业内称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堪称书坛盛事,国人瞩目。余之作品获奖,深感荣幸。值此我衷心感谢中国书协所提供的展示平台和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
书法是艺术,书法是生活,书法是民族艺术森林中一棵永不枯萎的苍松。我自幼酷爱书道,少而即学;长后,坚持学习,不敢懈怠。现只求人书俱老,乐在其中。
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俱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基础,师长的教导才是动力,伯乐的赏识乃是关键。这次获奖,给我的是巨大鞭策和鼓励。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道朋友,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的鼓励、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书法,它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古人云: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我对书法的理解还很肤浅,书法艺术的路刚刚开始走。此次获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在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里求索不息。衷心祝愿我们的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周剑初
说起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的创作体会,可总结为八个字:率意书写,注重形式。
率意即自然。要自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自信何来?首先来自于对书法经典的长期研习。不重视传统,漠视于“法”、游离于“根”、想当然地书写,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得到认可。好的作品必须是作者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依托,以法度为准绳,并在精神状态的高度自由、心境的完全放松下的随意所适和真情流露。其次要在取法上求“博”。就小楷而言,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历代小楷大家为范本,而更要关注“五体”之涉猎,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提倡“书家当习五体”之缘由。有人写楷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但拘谨呆板,毫无生气。如以篆隶入楷,字里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写楷,行间可显自然流畅,拘谨呆板之态顿可化解。三是创作心态宜平和。功利心乃人之常态,过分注重则事与愿违。入展、获奖是每位参展者的美好愿望,过于关注结果会使人心态失常,水平失准,我们关注的应是学书之道,享受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的愉悦,至于结果,应顺其自然。
就书法而论,关于形式的理解,我归纳为七个字:合理的与众不同。合理是前提,与众不同是关键。合理的概念是宽泛的,包括内容、书体的选择,笔墨、纸张的运用,空间、章法的把握等等,都要恰当、完整,达至和谐。光有“和”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和而不同”。书法大展数万件作品同时PK,短短数日之内评出结果,若“长相”平平,毫无新意,自然惨遭淘汰,若能新意迭出,有自家风貌,才有可能与评委“一见钟情”,脱颖而出。
是作,在颜色搭配上,以黑、白、红为色调,此乃书法之三原色,白为纸,黑为墨,红为章。正文采用白宣素笺书写,显得素朴天然;以红色菊条将十二桢小品联接成六尺斗方,既紧凑又不失热烈;上下粘接黑色宣纸为底,既使主体突出,更显沉着稳重,黑底适宜位置加盖印章,沉闷中可显活泼。对每桢作品的书写,打破小楷行列整齐常态,以“乱石铺街”之势,相互穿插,形成块面,以块面之势达以小中见大。


梁文斌
参加比赛获奖了,当然是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在全国展中获奖。若要言“感”,首先是“感谢”。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书艺的阶段性的肯定;感谢在我的书法之路上一直给我以指导、关心、帮助的老师、同道与朋友们;感谢一直默默给予我大力支持、鼓舞的家人,使我能专心于书法艺术,能安心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继而又将继续我北京三年博士的学习。
其次是“感恩”。首先感恩于这个时代。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的复苏与热潮、繁荣与狂热、理性与回归伴随了我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
我很幸运。我幸运于自己在孩童时期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艺术熏陶;幸运于在自己的书法学习生涯中,一路有良师益友为伴;我幸运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获奖不代表成功,她是求艺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获奖不是炫耀的理由,她是考量前进步伐的一个标杆。
我感恩“书法”。是她让我领略一路风景,感悟人生况味。生命从此与之水 乳 交融,形影不离。
书法,是我的心灵驿站。我正享受书法!


郑少渠   
这次十届国展,我投了一件钞写黄宾虹先生画论的小草。黄宾虹先生,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让我深深地折服。投稿之后是等待,没想到等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获奖,这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一次鼓励。这几年,无论工作再忙、生活境况如何改变,我每天都坚持抽出一点时间来静心临帖,力求能深入地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通过经典,与古人对话。书法,俨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20

魏鸿
在历代草书一系中,我最喜欢张芝古法帖,黄象文武帖,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等。我的草书基本定位在李唐以前,唐以后我关注的比较少,只是偶尔翻翻而已。孙过庭书谱承二王正脉,结体奇变自然,草法纯正古雅,我对此更加偏爱。
这次国展的这件草书作品,是以孙过庭书谱和二王手札为主基调。为了避免过分贴近而带来的刻意做作和经营,有意识将字形压“扁”,适当融入碑的宽博与浑厚,让线条更丰富自然。章法方面尽量让行距密集,强化字与字、笔画与笔画,整体与局部的开合关系,夸张对比。主题内容完成后,拼接,加小字,钤印,反复调整,尽量使作品面貌更加丰富饱满。
有人说我是“形式主义”者,但我更喜欢思考,喜欢“投机”和“巧取”,喜欢把一种或多种法帖进行信息整合,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对书法的理解,努力让作品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富有内蕴和韵味。有句佛语:“过河须要船,登山不用舟”。学书何尝不是如此,最可贵的就是学会变通。
余虽驽钝,尚有自知之明,这次获奖,对我而言有些“偶然”,我深知书艺非朝夕可成,须在岁月中慢慢磨砺,但我相信有一天这种“偶然”不再是“意外”。写字终归是一辈子的事,其目的绝非是一次展赛的入展、获奖,我将继续我的功课倚藜前行!


提俊丰                              
十届全国展的获奖,是我始料未及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80后的年轻作者而言。
八年前,我曾怀揣着我的书法梦想如朝圣般去西安观摩八届全国展。那时我就曾有过这样一个热血沸腾的念想:有一天我也要站在全国展领奖台上!
从此以后,我便面对法帖如至尊,抚去晨光摹月阴。因条件所限,便买旧报纸练习。练后再卖,卖后再买。就是那一张张旧报纸陪着我在经典法帖中流连沉醉,守旧怀古。直到现在,条件虽好却也依然如昔!
我平时很少创作,只是临帖。有时虽因求之不得而苦恼,却也乐此不疲地坚持并实践着。性情偶发时,也把临帖当成创作对待。比如:将《书谱》写出《韭花帖》的散散落落,把二王手札写出怀素般的连绵不绝等等。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可以意与古会,下笔有由。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是幸运的: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有书友的交流指导,有丰富的媒体资源让我们借鉴学习,有众多赛事让我们崭露头角。。。。。。。
圆得当年痴人梦,痴人今犹在梦中。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欠缺的太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思索,思索、再思索!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为了梦想,不懈努力!


栾金广
记得小时候一到春节,就看外公给村里的乡亲写春联,可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迷上了书法,后来买了支毛笔,到处乱写乱画,父亲见了就给我买来黄纸,订成大本让我练习。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我写字的欲望,河边的沙滩上、田间地头也都留下了我写画的痕迹·····
转眼二十多个春秋已过去,书法仍是我的最爱。每日笔耕不辍,学习古人。每每看到古碑帖都让我激动,都有去写的冲动。我喜欢的东西很宽泛,金文、汉碑、北碑以及二王、颜鲁公、苏黄米蔡等等。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常常喜欢将古人进行“嫁接”,这次十届全国展的投稿作品可以说也是“嫁接”出来的,取古人之长处互相搭接,最后求其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王乃勇
学习行草书多年。近期偶遇当时蜀中石日休家藏《怀素自叙贴》,刻本,河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用笔妍润,方圆兼使,提按轻重变化明显,中锋侧锋并用,开合适度,轻灵而不失厚重,活泼而又具规矩,应为其心情恬静时所书,少了些酒后的硬笔枯墨和狂傲性情。仔细品味,实为心动。临习多时,少有心得。同时,又着意于黄庭坚《诸上坐贴》的临摹,体会其结体欹侧变位,字间的穿插与空间营造。创作中,力求以晋人草书风韵为基调,取唐人狂草开合之法,加强空间布局,使之枯湿浓淡变化,显现层次。有心将此些想法付诸于作品之中,然天资愚钝,仅得皮毛耳,贻笑大方。


王厚祥
总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书家,一个从艺术水平上真正站得住的书家。获一次奖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什么。如果不能持续努力,长期保持领先状态,则不可能打造出真正成熟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许多获奖作者昙花一现的原因就在这里。对于这一点,我心里一直比较清醒。


张丰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但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们艺术。我心目中的书法家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的。我觉得,在当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如何去表现,而是如何去思考。我的梦想是自己能够做一个会思考的书法人,也许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会努力,并将其做为我毕生的追求。


孙立                  
九届全国展我的入展作品是以宋克为基,略加平复帖意,感觉稍显呆板和经营。首届册页展我又以赵孟頫加宋克笔调入展。意欲向纯粹方向靠拢,现在看来已经不堪入目。二届草书展我还以赵宋陆三家为本,又刻意的加入汉公羊传砖笔势及意趣,求生动和幽默感,想打破人们印象中皇急就章的典范模式,写的时候很激动,感觉笔下似有神助,投出去虽说还是入展,但我貌似找到了章草一系门径。三届扇面展、二届青年展基本沿此路数下来,稍加巩固。
十届全国展征稿后,我就开始大量临习王羲之手札、王献之行草一脉刻帖、赵孟頫行草和小楷,张旭古诗四帖等等,逮啥写啥。写的时候我力求以写实的手法去还原经典的格调和精神。进入8月后,我把投稿作品定位在简草书上。先以邓文原急就章,赵孟頫章草千字文,索靖月仪帖,张芝章草,宋克急就章等端严一路下手,进行写意演化,敦煌马圈湾木简,郴州吴简,敦煌马圈湾木椟,东牌楼后汉简,对我启发很大,那种率意而为的书写方式令我神往。10日晚9时,拿出4年前三块小纸头,取汉简草法随手抄录赵一【非草书】,力求草法严谨,笔笔中锋。大胆落墨,线随心走,做到起至清晰,搭接不含糊,线形不中怯,有惊急有慢缓,在细微处下功夫。写毕感觉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洗笔刷砚,和衣而眠......呵呵


徐右冰
此件国展作品是临近截稿前两日急就,连初稿一共写了三件,择其一而投。之前在做宋画课题,因此,时间略显匆忙。近几年我一直在有计划的做中国画以及中国书法、篆刻的系统学习与研究,悄然间已将学习奉成了信仰。                                                                                                                        关于书法,素日练习中我极注意技法之完善,但创作时我更偏重主观意识之关照。大凡艺术,无论平面、立体抑或多维,其核心意志皆为作者思考方式之体现。当一件作品呈现出来时,无须更多诠释,有识者便可从其间品读出各种信息:或高尚或卑俗,或激进或平和,或愤怒或感动,或磊落坦荡或阴暗狭隘,不一而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美的渴求。美从何来?其必曰: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欲扬先仰,宁方勿圆,宁拙勿巧;或静若处子或动如脱兔;或星星点点萧散松沉,或密密麻麻崩云坠石;追语言之丰富灵动,求格调之高雅旷达!……。放眼今古前贤,若令其胸乏湖海豪迈之情素,无占天地之广大吞吐无穷之气慨,徒言格调高雅、气象恢宏,尚能立乎!?


曹端阳
平常人看字,都偏爱点画精严、用笔周到的楷书。作为一个写了多年字的人来说,能写得楷书,尤其是一手漂亮的小楷,在生活中总可得到更多的老百姓的喜欢。我平时的书法创作大多是行书,且风格不属于老百姓喜欢的那种类型,清代书家钱泳曾说:不会写小楷就是不会写字。小楷是魏晋以来读书人必须要做的重要功课。因此想写好一笔漂亮的蝇头小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情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喧嚣之中更显出宁静的可贵,小楷的用笔精巧,容不得雕饰造作,需要的是松动和恬淡,小楷的书写状态正如清风拂面,甚是怡情静心。近年在进行其他书体学习的同时,对小楷的学习也是我平时的日课,用心最多的是洛神赋十三行及文征明,尤其是文征明的严谨中微见散淡,劲利中蕴以虚和,点画略带牵连,时出行书笔意,更是我心追手摹之处。
在构思此件作品时,为使形式与内容统一,选用的是多个团扇组合,内容为清代画论,在书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轻松自然,搦管濡毫,让笔尖在纸上产生跳动的感觉。但完成后总不能全合己意,奈何!


程度

作为一名潜心于书法艺术的挚爱者,能在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入展、获奖,是我多年来的夙愿和不懈追求,但当它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几分意外,当然也有几分惊喜、几分激动、几分幸福。毕竟是这一阶段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认可。
就我当前的书法创作水平来讲,此次获奖作品自己还算是比较满意。我觉得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最终看的是作品本身:看的是线条质量,看的是用笔是否到位,看的是章法布局是否和谐统一,看的是整幅作品体现出的神韵,总之看的是对经典的继承与创造。我本不太喜欢在形式上做太多的文章,但从当代书法展览现实状况来看,形式的重要性还是非常凸显的,所以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基本上采用了书法的黑、白、红三元色,对比简洁、明快,意在追求清新、淡雅的感觉。作品主体内容取法秦汉简牍笔意及构成,力避当前隶书流行书风,但也不违时代审美情调,在追求古拙、厚重中不失情趣,试图以较为新颖的面貌示人。款字配以精致、灵动小楷和行书,以求整幅作品动静、大小、朴秀的变化与统一。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创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认为自己目前还基本上处在一种写字的状态,仍在侧重于技法与技巧方面的锤炼,对经典的研习还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上升到我写我心的艺术高度。但我深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学养,开阔眼界,一定还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编辑:邵玉祥   杜胜苏

注:转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网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23

阅读延伸——
刘正成:国展选秀娱乐化——蔡树农说国展是新人展,我相信。
国展选秀娱乐化
——蔡树农说十届国展的水平是“新人展”,我相信。

文/刘正成
   侯勇按:在《“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论坛上,刘正成先生针对国展及当代书法创作提出了六个观点,其中三个关于国展的问题,三个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问题,由于篇幅比较长,因此,分作六个主题发布。(经作者本人审定后发布)

      广电总局下文件要求规范电视节目娱乐选秀节目,电视选秀受到追捧,搞得火热,但它不是纯艺术。例如李宇春,张靓颖这样的人,我也喜欢她们的歌,她们被称为歌手,但没有人称她们是中国最高水平的歌唱艺术家。而中国书协现在的“国展”,自己发征稿启事称为“中国书坛的奥运会”,那人们就要问,这个“国展”够不够奥运会的水平?奥运会有一个资格赛,各大洲比赛之后才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高水平,奥运会的冠军一定是全世界现在跑得最快的人,跳得最高的人,参与比赛还有一定的门槛的,就是为了保证参与比赛的运动员确实是当今全世界跑得最快的,跳得最高的人。所谓“书坛奥运”的“国展”评出来的一等奖,二等奖,是不是中国当代写得最好的?现在普遍认为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十属届国展观察员蔡树农说只达到“新人展”的水平。

      什么叫“新人展”的水平呢?中国书协有2万名会员,所谓“新人”就是达到了加入这2万人队伍的水平。书协对自己的公布的国展征稿通知说是书坛的奥运会,这个目标是确定以后,但是做的事是完全没有沾上边的。我做过中国书协第三届全国展的评委会委员,那时候我刚到北京,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挂在墙上参与评选的作品就有林散之,沙孟海的,那个时候的国展,可以称为代表书法界最水平的书坛奥运会。最明显的是第一届兰亭奖的一等奖获得者是山东淄博齐鲁石化的一个女工,而且上三班倒的女工,你说三班倒女工能当百米赛的奥运会冠军吗?从她的甚础条件看就是不可能的。书协的领导者首先就没有对这个标准确定好,认识是相当模糊的。这个展览是什么水平,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如果不实际,这个口号就是广告,是一种宣传。为什么是宣传?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嘛。

   现在在打假,如有人在电视上打虚假广告的,是要罚款的,参与其事的影视名星模特还会受遣责并追究责任。如果国展组织者没有真正认清展览的水平,那么这个口号就是工作问题,如果认识到了而仍然呼这个口号,问题的性质就是虚假广告了!否则的话大家就误会了,参展的人都讲有中国最高的水平了,对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来说就是一个误解,这怎么能客观认识当代书法的水平呢?现在可以说参加国展的,投稿的人大部分是想入会的,或者是想获奖的人,已经获奖的,或者已经入选的,大部分是没有这个热情的,蔡树农说十届国展的水平是“新人展”,我相信。

   中国书协这十来年,年年数以十计的展览搞得轰轰烈烈的,说明这个活动人民群众是需要的,数以万计的群众前仆后继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是一场又一场书法选秀娱乐活动。十届国展新闻中有一条叫《投稿290件,交费10000元,不入展也会火?!》,这就是典型的选秀娱乐主题词。人民需要娱乐,也是有意义的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但是要认清这是娱乐活动,而不是真正的艺术精英的展示。快乐女声就是娱乐节目,我们要把这个娱乐节目当成群众文化消费行为。六中全会又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主题,但选秀娱乐不是软实力!我很想知道,作为这个展览评委会主任的中国书协主席来说,是否同意观察员蔡树农的这个评价?如果同意,就要考虑修改“书坛奥运”这个虚假广告词了!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25

阅读延伸——
天生书呆子:国展变成新人展,离死不远了
文/天生书呆子

坚信《十年之赌》,离死不远了!

09年我在书法杂志上发表了《十年之赌》,就是赌从09年开始十年内中国书协要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十年之赌,我充满自信地等待着有那么一天书坛对我这大胆的、著名的预见的肯定和赞扬。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两年来中国书协主导下的书坛的状况已经明显地出现了衰亡的加速度。这次论坛提出的两个论题,十届国展和书法网络等媒体比较沉闷的状况,就是两个明显的征兆。

咱先从宏观上对中国书协主导的书坛进行一个阶段的定位。马克思说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语文老师说好的小说一般都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到人的生命过程都能对这个客观规律进行印证。一年有春夏秋冬季,一天有早午晚夜,一生有幼年青年中年晚年,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机构都有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很明显,每人都能感受到。具体看中国书协,阶段的分际还是很明显的,从八十年代初成立到刘正成先生主政的前期,大约到九十年代初,十年左右时间,是发生发展阶段,相当于一年的春季,一天早晨上,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从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刘正成下台的时候,是书协发展的高潮阶段,兴旺发达,相当于夏季、中午、人的壮年时期;从那时到现在,从刘炳森、张飚到张海、赵长青,书协就走上了下坡路,江河日下,风光不再,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就是非常明显的迟暮阶段,用小品的话说,离死不远了。

观察员不观察!

十届国展,我看了几个国展观察员的采访,虽然看不到什么黑幕猛料,但是在那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字里行间我还是能看到一些端倪。比如,有几个人提到十届国展的水平不高,相当于新人展。请注意,国展办成新人展,这是非常严重的一句负面评价,相当于对十届国展彻底的、全面的否定,这个评价比爆出黑幕还要狠。我们评价一个人,说你混了几十年了怎么还象刚出道啊,说你都大学毕业了怎么还象个小学生啊,这话就很重,比具体说出你几样缺点、几个错误还重。网上看到很多人对观察员不满,我想一方面这些观察员出自各自考虑和顾忌不能将他们观察到的一切公之于众,但另一方面,网友们也要学会在平淡空泛的字里行间里看到弦外之音。

国展变成新人展,国展不国!

请大家务必要严肃思考,是什么原因把本应该水平最高、最代表书协工作成绩的国展变成了新人展?是征稿的原因,评委的原因,程序的原因,监督的原因,腐败的原因,老同志面子的原因?你越想就会越觉得这个问题复杂,越想就会觉得那是一个多发的、退化性的、不可逆转的老年性综合病症,不是一两个病毒导致的,头痛医头是不起作用的。不仅十届,八、九届国展,以及近几年的单项展览,基本都是这个样子,这是书协体制之病,这个病已经有十年了,刘张没有治好,赵张也不见气色,眼见着一点一点病入膏肓,就是华佗转世,刘正成出山,也不能起死回生。这次换届的时候,我听说有人居然对陈洪武秘书长抱有希望,那天在刘正成先生展览开幕式上,看陈洪武代表书协念稿讲话,我失望极了,扯着嗓子,一窜一窜的,跟当年红卫兵造反派年决心书似的,没有沉着冷静的风度,没有大气凛然的气场,怎么能成大事呢?你看他的照片,十张有九张都在笑,我真搞不懂,一个大老爷们,他整天笑什么呢,他笑谁呢,他怎么那么爱笑呢?都快笑成笑面虎了。

不敢说,不愿说,这个圈子没救了!

再说说舆论氛围。大家明显的感到,近期的媒体,从网络到报刊,刺激性的爆料,尖锐的批评都没有了,一片沉闷、麻木和压抑,很多人感到失落不满扫兴。其实,这是这太正常了,这正是我乐于见到的景象。举个例子,我办过一些离婚案件。我发现一个规律,两个人恋爱结婚进入围城,比翼齐飞不顺,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这样的能吵动架的夫妻一般达不到离婚的程度,等到吵不动了,厌倦,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就该劳燕双飞。前几年的书法网络,大家还有激情,还有改变现状的批评现状。现在大家对书坛的那些乱事儿,见怪不怪,已经麻木绝望,既然批也没用,骂也白骂,还批他骂他干啥。好不容易冒出个流浪客,见了赵长青,当了观察员,结果流浪客进去,流浪狗出来,书坛、网络还有什么看头、闹头?!你看历朝历代,只要言论畅达,有一帮谏臣前赴后继拼死拼活地批评进谏,这个朝代一般不会完蛋,一旦到了权臣当道,万马齐喑,人们对现实不敢言、不愿言,这个朝廷基本没救了。

所以说,国展变成新人展,国展不国,代表了书协的权威性大大的下降,万马齐喑的氛围,代表书协已经不得人心,这样的机构会长久吗?

吃书法饭,或想吃书法饭,心里得有谱!

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了,主义还是自己拿,没能力改变社会,就只能适应社会。面对这样的局面,吃书法饭的或是想吃书法饭的,在这时候应该给自己一个明智的定位。

第一个是首先是对书协要报有能利用则利用,不能利用则算逑的态度,不能不当回事,更不能太当回事,假如你没钱没权没背景靠山,还很傻很天真地象流浪客那样把宝压到书协上,最后收获的不是餐具就是杯具。

第二,在体制之外,立足民间,偶尔拉拉山头,拜拜码头,还是可以试试的。不过要牢记一句话,不见真佛少磕头,见了假佛磕假头,怎么磕假头?象韦小宝那样的,一边低头一边骂祖宗,不过真磕头假磕头,在别人看来,都是磕头。

第三,千万牢记书法挣钱的概率比 赌 博赢钱的概率要低,很多情况下不如卖烤地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多写写字,钱不钱的,怎么都是一辈子,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吧。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3:32

本帖最后由 浓墨潇潇 于 2011-11-3 13:34 编辑

回复 5# 浓墨潇潇 (选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网)


    http://bbs.shufa.org/attachments/month_1111/1111031231eb28c3f10a3c14c5.jpg

王玮ww 发表于 2011-11-3 15:10

{:1_122:}{:1_122:}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1-3 15:39


王玮ww 发表于 2011-11-3 15:10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_122:} {:1_122:}

与善居刘杰 发表于 2011-11-6 11:17

{:1_122:}

门外汉2010 发表于 2011-11-10 14:50

配上获奖作品就好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部分获奖作者(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