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懒散人 发表于 2011-8-25 08:38

入古弥深浑浪漫——读王厚祥草书 (刘传奇)

入古弥深浑浪漫——读王厚祥草书(刘传奇)
   久已有谈谈我读王厚祥先生草书的想法,可一直因事耽搁着,今天再次读到王厚祥先生草书的网展精品,令我的精神为之振奋,故不揣浅陋,书写出来,已就教于各位书学同仁并作为自己学习书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准则,用来自勉。
   在当代,主攻草书的书家很多,其中足可名世者也只寥寥数人而已,而王厚祥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成绩卓著声名鹊起的一位,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草书风格引领了当代草书新的风向。为何这么说?因为当二王书风横扫书坛的时候,他却独法怀素,取精用弘,让大唐的狂草气象彰于国人面前。我们不能不说他的智慧与才情,是他博宏的心胸才能让古典的浪漫浪漫于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让人们在狂躁的途路中寻觅到一种古典的情怀。
   古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半部《论语》何以能治天下?这也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赵普能觅得《论语》中所蕴含的“至道”在,然后力行其“至道”,故有所成焉。其实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我们的学习书法上,我认为专攻我国古代任何一部经典法帖,都足堪名世。何以也?这其中关键就在于能否在这“法帖”中寻觅到法帖所蕴含的“至道”在,然后取其精而用其宏,推而广之,让其“法帖”之道含于胸,最后不为法拘,不为形抑,终是可做到“任笔之所之”的自由境界的。我觉得王厚祥就是一个深明此理的人,他深入怀素,深读精研,总结其笔法,总结其结字法,总结其章法,让“法”活于了心中。这就是王厚祥的“专”,他的“专”让他立稳了脚跟,让他不至于“野”,让他不至于“不知笔之所由来”,让自己的字“笔笔有出处”,让人觉得“他的字写得很“古”。
用“专”立足了脚跟,对于王厚祥先生,下面的问题就是在自己创作的中,如何把“专”用“宏”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笔下的字每个字都很“专”,不至于“溢出”自己的笔法,显得野。那就是广集字法,可以取法二王,张旭,黄庭坚
八大,王铎傅山,等等不知吸取他们的具体一点一画,而是让他们的字在结构上也过度成怀素草。这就是在“专”后的理性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取来就是了。这一点是我们很多书法学习者应该引以为榜样的,有的放矢,才能射到靶心,任意乱放失,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最后说不定还搞得精疲力竭,贻笑大方。从这一点说,对于古今任何一个大家我们把他局限在某一大家上都是有偏颇的。
   背草书字典,让每一个字的草法都了然于胸,不至于在创作时下笔无字,弄得迟疑无定。这也就是王厚祥先生为何被称为草书“活字典”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从事草书创作者的基本功,而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基本功,却是很多草书创作者所最欠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任何事都不可忽视基本功的把握。只有让自己的源头有活水,流淌在自己笔下的字才有活性。
深入研究草书创作中字与字之间的连绵法,我觉得这一点是王厚祥先生做的最出彩的地方。在草书创作中让上一个字和下一个字的连绵有“法”,这一点王厚祥一定是下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功夫,要不他何以能做到如此自然而不漏痕迹呢?草书的“连绵法”之难在连绵之后的两个字要看起来又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字,要能避免满纸“游丝”的毛病,不是为连绵而连绵,先宾夺主舍本求末。很多草书作者,学习很多年草书,却完全忽视这一点,也许这一点更体现王厚祥先生的大智慧吧!
总之王厚祥先生的“入古”是大智慧的理性“入古”,他让自己的草书烂漫了起来,呈现了大唐气象,体现了我们当代人的书法精神——入古弥深浑浪漫1108232317b3ac202cf3c2ec6f.jpg (101.19 KB)
下载次数:0
2011-8-25 08:30




http://bbs.shufa.org/attachments/month_1108/110825083056905934c2c41cc6.jpg

青松品寒 发表于 2011-8-25 11:37

{:1_43:}{:1_43:}

王四军 发表于 2011-8-25 22:43

{:1_77:}{:1_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古弥深浑浪漫——读王厚祥草书 (刘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