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tzh 发表于 2006-3-15 16:03

《开悟堂聊砚》

评《开悟堂聊砚》
                           ——兼做序
梅子
一部以资料和考据见长的砚学新著——《开悟堂聊砚》出版了。这部砚学专著以其独特的内涵及图文并茂的特点,使人在对历代美砚心领神会的同时,感受到砚学的博大与精深。民间收藏和研究古今砚台达到如此的水平,实属难能可贵。
收藏热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收藏文化的兴趣和探索,这是太平盛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必然。而专题收藏历来是藏界的一个热点。随着门类的细化,研究的深入,藏界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这对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今艺术品有着很大的益处。
   但是,就目前收藏领域的理论研究来看,研究热点多集中在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四个传统大项。文房四宝这个中国古人的热门收藏领域则相对冷清。更令人遗憾的是,砚台这个曾令米芾等文豪癫狂、皇帝乾隆呕心著书的瑰宝,于今从官方到民间,很多机构或个人都将其列入杂项,不予重视。如今砚台在收藏领域的衰微,主要是受国际收藏市场的导向影响。再就是受国人收藏者的目的与心态的影响。宋人米芾在论收藏书画时曾指出,收藏者可分为“鉴赏家”和“好事者”二类。米芾在《画史》中说:“赏鉴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借耳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用今人的话说就是:鉴赏家是收藏加充实才学、展示才华;好事者是收藏加聚敛财富、炫耀财力。当今之世,人心浮躁,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部分人道德淡化,利义失衡。所以,我们希望多一些有学术修养与道德修养的收藏家,真正把传承、探索和研究古今艺术品的事情做好。收藏的根本,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万万不可被利益驱动而毁了金身。而就目前收藏理论研究来看,本书是一本实物和文字资料详实、考据分析深入、论述丰富精彩、研究范围广博的砚学专著,是近年来收藏和砚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看点。本书做为非专业人士的收藏和研究成果,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也是人们收藏与鉴赏水平普遍进步提高的一个标志。
初读《开悟堂聊砚》,即被书中的几个鲜明特点所吸引:
一是对“砚学”研究的系统性。
本书从实物展示到理论归纳,形成了系统理念的完整性。从实物资料到引文,再到论述,时空跨越几千年。作者一方面引经据典,另一方面“以实物叙说砚史”。两者结合,理论阐释引用历代砚学成果,实物资料剀切举证没有断代。历代砚之间的联系轨迹亦清晰明了。同时,作者深入到砚产地考察,进行实物对比,足迹遍及全国,为本书的立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较为严肃的砚学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二是占有或提供砚学资料的广泛性。
书中提供的实物资料,从史前的研磨器到当今名人制砚,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砚式几乎全部囊括,是目前砚学专著中最为齐全的一部民间藏砚图释录。在收录的砚台“不断代”的同时,书中收录的砚品,材质有几十种之多。该书引用的理论典籍资料,从中国第一部典籍《尚书》到当今书报刊物等,引文多达二百余种。
三是对砚学研究的深入性。
本书提出了一些有理有据的观点。如:关于砚的形成与命名、历代砚式演变轨迹、诸多历史名砚的典籍考释与现状介绍、对一些“权威”观点的质疑和对一些讹传的纠正等等,读来豁然释疑,受益匪浅。同时,该书对砚的研究,不是囿于工匠对制砚材质的识别和玩家对材质的欣赏,而是把制砚这一文化现象回归到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考察,大量地介绍了古砚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拓展了砚学研究的视野。
四是论著的可读性。
从内容上看,除在个砚中大量介绍了砚的产地、时代特点、真伪识别外,书末还用“附言”归纳总结了“历代砚式造型特点简介”,让人一目了然。行文语言,既照顾引文语韵,又考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行文拟古而不复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足之处:1.有些论断还须进一步充实实物和典籍论据。2.有些砚的出处和断代,还有商榷的必要。3.对各类砚石石品介绍,有些还是过于简单。4.历代砚典,多有舛误,且说法不一,引经据典还要再加甄别。5.“点到为止”,仅仅是个开端。有志于砚学深入研究,还要进一步展开论述。尽管这要鸿篇巨制才能完成,但这也是砚学发展的期待。
                                          
                                              2005-7-6

kwtzh 发表于 2006-3-15 16:06

《开悟堂聊砚》



余素爱藏砚,以至痴迷。虽遍游神州,然无意山水。只为寻石觅砚,穷究其源。不觉已有廿载,藏砚数百方矣。快哉!经友人撺掇,出版藏砚图录,权充“奇物共赏”。
余之藏砚,大多出自民间,结缘名家者鲜见。然自史前之研磨器至当代砚雕名家雕砚,所藏系无断代,材质亦颇丰。入选图录之砚,偏重材质之丰,不唯材质之美,意在为赏砚者提供些许资料。进而以实物叙说砚史,并爬梳剔抉、扼要介绍砚上承载之文化内涵,以期略开视野,唯恐“砚学”作茧自缚也。一部砚史,亦上下五千年,权做“砚萌于史前”等七编。一家之言,谨供参考。
图录编撰既成,友人谓余曰:应邀名家写序。余觉不妥,名家未见余所藏砚,所作之序,恐有“门车”之嫌。同门梅子,拨冗为序,巾帼不让须眉。
余原欲本图录“图文并茂”。然遍阅近年所出藏砚图录,钩稽考据难比蔡鸿茹、阎家宪、萧高洪等方家已刊诸论;砚情文彩难逾《刘鸿伏说古砚》等大家神思。摘录砚史充数,又有寡廉鲜耻之忌。于是乎只剩“白描”一途,供余周旋。余不揣浅陋,姑妄言之。愚学也不精,浅薄之处,贻笑大方,还望方家不吝赐教。既为“敢”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体例,点到为止。为合经典引文语韵,故行文文白参杂,乞勿见怪。编录中,或引经据典,或摘录今人论述,心存感激,恕不一一拜谢。
本书语言文字部分由柴俊星负责修改定稿。书名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孙轶青先生题写。
是为图录,得友人赞助。“山水堂”主人策划编撰图录, “望野堂”、“百友堂”、“醉石斋”提供藏品入图录,“日月堂”、“三百明镌居”、“一冠道馆”、“陶泓居”诸友辅余藏砚,父母妻女默然襄助,同门栗进抱病联系出版事宜,在此一并谢忱。
开悟堂主人
乙酉年夏至
联系信箱:kwtzh@163.com
13303820114@zy165.com

kwtzh 发表于 2006-3-15 16:08

《开悟堂聊砚》

kwtzh 发表于 2006-3-15 16:10

《开悟堂聊砚》

kwtzh 发表于 2006-3-15 16:11

《开悟堂聊砚》

虚一 发表于 2006-3-15 18:12

《开悟堂聊砚》

欢迎说砚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6-3-15 18:32

《开悟堂聊砚》

封面的砚可是红丝?去年见一方,拍卖价7000万.

青义 发表于 2006-3-15 19:54

《开悟堂聊砚》

搬凳子学习!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6-3-16 10:41

《开悟堂聊砚》

听课!

集昌兴 发表于 2006-3-16 13:23

《开悟堂聊砚》

请问楼主大作是否在各地书店都可以买到,先读为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悟堂聊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