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延国写生日记---------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6-4 20:52 编辑写生日记殷延国2011年5月
导读太行山写生日记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59970-1-1.html
北京凤凰岭书院走进温县陈家沟“河洛文化圈”写生采风日记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59970-2-1.html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9-7 23:29 编辑
2011年5月3日,天气晴今天去写生--------太行山郭亮早六点打车出发奔西站,此刻北京的环线还没上人,很通畅。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出发,独自一人去太行山写生,本想去年秋季再去,无奈事事缠身,不能自己,于是就拖到了今天。希望此行能如意,画出好作品。车子很快到了西站,登上车,7点,动车准时启动,不一会就像一枚巨型导弹,飞在轨道上---------如今,生在当下真的很幸福,交通如此便捷,想去哪就去哪。途中,联系山里的旅馆,说已经封山了,来不了,不知何故?11点15分到达新乡,好友(沈桂林院长)接站。每次来都是这位老兄照应。他说郭亮景区因村民与景区管理机构发生矛盾,节日期间对外封山,故劝我改去关山。此地不知怎样,心生疑虑,又联系天津科技大艺术学院的许烨鸣老兄告知此况(本想5号与之在郭亮会面),于是他们决定去石板岩,据此较远,无奈之下,只好先去关山画几天再说。午饭后,沈兄驱车送我来至关山后返回。我发现此地景色优美,是一个群山环保的山谷,幽静、惬意,山上的奇峰怪石是景区的亮点,且开放时间不长,自然状况保存较好,山上旅馆只有5家,比之郭亮甚少,找了家较好的,,就此住下,安顿好之后已经4点,尚早,且控制不住新景的诱惑,开始工作---------傍晚回来。画了一张,感觉不错,较上次郭亮写生好多了,用笔渐的骨法。其实就用笔这一点无论书、画都是根本.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31 编辑
2011年5月4日,天气晴今天画了4张,重点画山石,把握结构和皴法。太行山的山石结构很难画,断面属页层岩结构,皴法不好表现,很容易画的繁复,结构不清晰。在画的过程中,一再提醒自己要理性,分清主次关系,掌控整体但不由迷入具体,很苦恼,我想是否存在笔法问题,于是试着书法用笔的表现,但结构又成了把控不了的残局,特别是郁郁葱葱、起伏变化的山坡,又不能完全按古人的方式概念话,于是晚上反复临读《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似有所悟。对于山石结构,我想还是应简约,明确规律后放开涂写,不可过于感性。晚上,本想好好思考一下,无奈碰上来此旅游的河南某公司上百人在此搞联欢,嘈杂的很,无心静思,妻子来信息说人多不孤单,我说无一熟人,更孤单----------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28 编辑
2011年5月5日,天气晴今天很累,不知何故?勉强画了3张,画面不能把控,是身体的原因还是心情的原因?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39 编辑
2011年5月6日,天气阴转晴
上午,天气些许阴凉,决定登此处最亮景点---天柱峰。半小时左右爬到山腰公路,便气喘头晕,怎么了?正值壮年,便体力不支,还是平日懒惯,缺乏锻炼。坐在路边石沿歇息,渐好,画了一张,还好。下午画山下石壁,不好画。回旅馆附近,定定神,将就画了一张。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41 编辑
2011年5月7日,天气晴上午很理性的画了一张,还好。中午,熊晓东兄带了两个朋友来探望,酒后,兴之所致,挥毫赠墨。请晓东审画,提了意见。说写生是解决笔墨关系,并非见形写形。其实何为笔墨?醒来想去还是笔法吧,关键是怎样运用。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47 编辑
2011年5月8日,天气阴有雾
昨夜下雨,今早起雾-------山里云雾缭绕,山石时隐时现,仙境一般。雾由山谷升起,一团团,团团相生,弥漫整个山涧,平日里像似近在咫尺的山,顷刻间隐没,只有眼前的树木虚实相邻,犹如淋漓的水墨,美!只能画树。于是提笔展纸,点染皴擦,很快完成佳作。旅馆门口作画,围观者尚多,但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兴致,所谓状态、心境,如此吧!下午,下山画山涧瀑布,沿山路下行,遇巨石,尤为壮观,画之。开始便展开笔墨,较好,又加石后背景,欲求画面完美,反而啰嗦,看来画画与书法一样,须留住笔,面面俱到,反而不到。傍晚,返回住处,方知因下雨使景区停电,只能燃烛独处了-------
-
2011年5月9日,天气阴有雾
今天雾特大,看来画不成了。早晨老沈打电话问候并告知这两天有大雨,不如先回新乡,后天雨停去石板岩,也好,许烨鸣兄应该来几日了,正好相见。 2011年5月10日,天气中雨昨日下午被沈兄接回新乡,今日下了一天的雨,只能躲在宾馆休息。明日上午决定去石板岩。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50 编辑
2011年5月11日,天气晴
上午9点出发,11点到了石板岩,烨鸣兄已在路口等候,并为我安排好了一切。与烨鸣兄有5年没见了,如今他已是天津科技大艺术学院基础部的主任,他做事心细、周到、有责任心,学术上即理性又见解独到,此次带40多名的学生来此写生,经他的引导与授业,学生进步很大,这一点是我在晚上听他给学生点评时感受到的,他很会讲,学生受益大,因此都很服他。07年我曾来过石板岩,当时感受不深,此次重游,却觉得石板岩是太行山写生的最佳去处。此处是一个很长的大峡谷,山势雄伟、险峻又开阔,山与山连绵起伏山石错落,变化非凡,尽显太行风姿,关山、郭亮景区与此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真后悔该直接来这写生。此处交通便利,吃住行样样俱全,还有网吧,新鲜!全国各大院校在此设立写生基地,每次有上千名学生在此写生,当地村民以此为业,以此致富。下午安顿好后,便随烨鸣兄寻了好位置开始画画了,面对此景此色,笔下特有感觉,画的也很快。烨鸣兄画画,笔笔明确,又快又好。我想若画的如此,就像我平日写经一样,面对景物须归纳整理,理清虚实疏密关系,结构中形成主次块面空间,主题突出,若此,真要下一番功夫,非想到就能做到。晚上烨鸣兄给学生点评时提到写生的“坐标法”。即找到一个主题,按坐标的方式比较展开。我理解是从整体到局部,景物的前后,画面的上下左右都相互比较,产生虚实、轻重等对比。如同书法的点画布白,篆刻的章法布局,应运营机巧,得当处理。在整体处理中要果断取舍,不可面面俱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11-5-18 10:56 编辑
2011年5月12日,天气晴
今天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的纪念日,向逝者哀思!向生者致敬!今天画了3张。上午没画好,下午将就了一张,有点沮丧,搁笔返回,但还不甘心,至旅馆口回头看到对面山峰参差错落,姿态各异,很美,于是再画。画了几笔,不满意,再画,小心了些,此时烨鸣兄来到旁边边看边说大胆些,展现你的豪气,于是笔墨随之展开,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画面渐显苍茫、浑厚,烨鸣兄随之叫好!这才是你的笔墨本性。哇塞!笔墨不就是在书写中展现的吗!?晚饭后,又与烨鸣兄再次交流,关于画面的浑厚-------他说,应使笔墨相融,至于结构造型,完全依附于此,写生时应重画理非物理。我说,写生时,欲解决山石结构,须先解决笔墨的结构,否则,都表达不明,就像书法,重造型轻用笔,就是画字。准确说是“划”字,烨鸣兄说。我说,是啊!应从书写中生结构,真正的结构是笔墨的相互对比,其实笔墨就是结构,非单独的结构关系。此次写生,于烨鸣兄的多次交流,受益匪浅,他对传统笔墨在写生中的运用体现见解独到,佩服!这篇日记是看着汶川地震三周年的电视新闻报道写完的。再一次祝逝者安息!生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