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之 发表于 2011-4-7 17:18

(原创) 佩之:茶道 • 书道

茶道 • 书道


中国文人多嗜茶,善书者尤嗜茶。魏晋以前的文人多以酒为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更是嗜酒如命,“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故魏晋以前饮茶之风不盛。唐以后的著名文人书家不嗜茶者甚少,不仅饮茶,还咏之以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皆有咏茶诗传世,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不仅有诗、书传世,更是一代茶道高手。茶之于文人,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饮品,从一定程度上说,茶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生命中的必需,是文化,修养、与教化的象征。茶之所以能称艺、称道,很大程度也是由于文人的参与,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文人便没有中国的茶道。

茶道,因有文人的参与变得风雅;书道,因与茶道的结合更具清韵。

茶助文思。茶本为自然之物,由于文人的癖好,使之有了生命。我想多数同道中人都有这样得体会:冲一壶好茶,一边慢品,一边或看书、练字,或创作,不为别的,也就是求得那一份微妙的感觉。李白斗酒诗百篇,今人傅抱石亦是无酒不动笔,然而,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与此二公相比?古人云 “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唐代卢金亦说茶“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俩腋习习清风生”。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品茶时对茶的精细感觉,一杯清茶入口,怀抱萧散、心旷神怡、思勇神爽、笔下生花——畅神已矣!

其实,书法写到一定程度是在书写一种状态,当把世间所有的喧嚣抛掷脑后,沏香茶一杯,然香烟一支,再放一段喜欢的音乐,此时,其它已不复存在,眼前只有黑白、线条的组成的抽象世界,茶已融进了这抽象世界,也融进了情感,幽幽茶香,助你进入忘我之境,而这是,你会觉得你已不是在写书法了,而是在和古人先贤对话,什么尔虞我诈、功名利禄都与此无关,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

一杯苦茶入口,细细品味,总能觉出三种滋味来:初觉苦涩,继而甘甜,后又感淡淡清香,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种感觉,三种境界,每想至此,总觉得一个成功的书家不也必须经过此三境(苦境—甘境—淡境)吗?初学书法,必下苦功,耐得寂寞,方能进入“甘境”,即成功之境,然而艺无止境,只有经过继续努力,以淡泊之心对待人事,不为名利所困,书艺方可进入“淡境”,三境之中,此境最难,好茶与劣茶的区别相必亦在此境吧。

其实用一种语言来描述一种境界时,很难准确表达它的真实内涵,甚至会歪曲它本来的意思,正如我们现在讨论的书道、茶道,对其中的奥妙,我们很难将它说清楚,最本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心感受……

天南茗茶 发表于 2011-4-7 21:49

多谢楼主分享支持

秋蝶 发表于 2011-4-9 16:17

皆为雅事。

佩之 发表于 2011-4-10 20:00

谢过楼上两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佩之:茶道 • 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