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阳
发表于 2011-3-6 13:43
启功老先生去后,中国书坛赖有张荣庆先生在焉!幸哉!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1-3-6 14:27
{:1_107:}{:1_107:}{:1_107:}
岭上人家
发表于 2011-3-6 15:26
本帖最后由 岭上人家 于 2011-3-7 10:54 编辑
祝贺展览成功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张荣庆书法欣赏
张荣庆先生的大名,书坛上尽人皆知。张老仙风道骨,谦谦君子,平易近人,学养深厚,更被书坛传为佳话,令人敬仰。张老的书法根基传统,立足二王,用心之专,探研之深,少有人与之匹敌。张老学者风范,以学养艺,深入传统但并不被传统束缚,直取经典之意韵为我所用,形成疏朗雅致,恬淡清新,简练萧散的书风张老书法不随时俗,不染时风,潜心艺事,清醒而理智。心态平和,不求一时功利,心无挂碍。畅游书海,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日日精进。欣赏张老的书法,一股纯净,清和之气迎面扑来。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传统美学根基,渗入骨里。不论书体,皆能富于情怀,必显心性。如不具备高境界的整体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气象,很难为之。书法用笔干干净净,精到入微,笔法纯熟,心手双畅。无半点滞碍,拖沓之嫌。楷有行法,用笔沉稳劲健又不失灵动洒脱,行有楷法,爽快烂漫中又有几分清朗刚毅。结体变化,又不失平正,点画顾盼多姿相映成趣,参差避让,姿态生焉。轻重和谐,疏密有致,俊丽清秀,独具生机。不离二王主题,又广纳博收,融会贯通,化古为今。进入归平正于天真,无意乃佳之境界。笔墨轻重和谐,虚实相生,收放有度,运用自如。张老学识渊博,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学艺兼修,字雅心静。为书坛同道敬仰,树一代宗师楷模。祝福张老健康,书坛之幸。如能得张老赠送作品集学习留念,荣幸之极,谢谢
邮编:165000
地址: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红旗供电局综合楼一层南4#商服
安平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郭栋平(收)
电话:13845770335
唐源茂
发表于 2011-3-6 19:26
真正认识张荣庆先生,应该是在2009年11月日上午,先生此次是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邀请,来湘进行书法学术交流讲座的。也就是这一天起我便开始关注张先生。至今还记得先生在这次讲座上的精彩发言:
书法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字内功夫,也就是书法功力。其二是字外功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书者人品,以及书者的个人修养。所谓字内功夫,一般称之为“笔墨技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点画。张老说书法应该首先注重结构,当年启功老先生就非常注重字的结构,汉字作为方块字,在结构上要体现出这个特点,应该把字写得方正。在点画方面,则尤其要注意起笔之处,起笔是重点,起笔之后铺毫行笔需如抽刀断水般的爽利,收笔则相对简单一些了。张教授谈到书法的字外功夫时候,特别强调了学习书法的人应该多读经典,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要放开胸怀,容纳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个人的整体修养。张老还提到学习书法,应该选择正确的学书方向,应该学习经典,学习主流。二王一脉就是书法的主流,历代的书法名家无不由此受到启发。可以说,二王是所有学习书法的人都不能绕过去的高峰,我们应该多学习二王经典,向二王取法。当前,很多书法人提倡民间书风,提倡学习民间书风,当然不能够说民间书法就不好,但是民间书法不是主流,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尽量不要去选择非常冷僻的碑帖,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经典的碑帖中。求赠作品集学习,谢谢张老师!!!后学:唐源茂 (418300)
湖南省,怀化市,城北区,宝家山三小区唐源亮转
电话:13677444785
唐源茂
发表于 2011-3-6 19:27
真正认识张荣庆先生,应该是在2009年11月日上午,先生此次是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邀请,来湘进行书法学术交流讲座的。也就是这一天起我便开始关注张先生。至今还记得先生在这次讲座上的精彩发言:
书法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字内功夫,也就是书法功力。其二是字外功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书者人品,以及书者的个人修养。所谓字内功夫,一般称之为“笔墨技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点画。张老说书法应该首先注重结构,当年启功老先生就非常注重字的结构,汉字作为方块字,在结构上要体现出这个特点,应该把字写得方正。在点画方面,则尤其要注意起笔之处,起笔是重点,起笔之后铺毫行笔需如抽刀断水般的爽利,收笔则相对简单一些了。张教授谈到书法的字外功夫时候,特别强调了学习书法的人应该多读经典,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要放开胸怀,容纳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个人的整体修养。
张老还提到学习书法,应该选择正确的学书方向,应该学习经典,学习主流。二王一脉就是书法的主流,历代的书法名家无不由此受到启发。可以说,二王是所有学习书法的人都不能绕过去的高峰,我们应该多学习二王经典,向二王取法。当前,很多书法人提倡民间书风,提倡学习民间书风,当然不能够说民间书法就不好,但是民间书法不是主流,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尽量不要去选择非常冷僻的碑帖,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经典的碑帖中。
求赠作品集学习,谢谢张老师!!!
后学:唐源茂 (418300)湖南省,怀化市,城北区,宝家山三小区唐源亮转
电话:13677444785
违而不犯
发表于 2011-3-6 22:09
{:1_46:}{:1_46:}{:1_46:}{:1_46:}{:1_46:}{:1_46:}{:1_46:}{:1_46:}
多年来一直非常喜欢张荣庆先生的作品风格!!!!!!
求赐一册作品集供我院几百名书法专业学生欣赏、学习之用。
为谢!!!!!!
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馆李平收
464000
13839742326
孔祥宇
发表于 2011-3-7 08:29
本帖最后由 孔祥宇 于 2011-3-7 08:32 编辑
张荣庆先生的书法是由传统而来,重视传统、承袭传统,崇尚文化艺术修养,对传统经典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悟、探索;有着对传统极强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有扎实而深厚的书写功底和灵活多变的笔墨驾驭能力。张荣庆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书法家,清沈宗骞说:“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试看这三十年要完成的是什么功业,沈氏列了四条: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道远,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可见中国艺术的高境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结果,是积学渐修、厚积薄发而后成。
先生的书法有一种迥异于时风的形态。书写的流畅性在古代杰作中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观赏点。但宋代以后书法创作的意识明显加强,这种意识促使作品的流畅性有所减弱,因为更多的注意力交给了对笔法、字结构和章法的关注。今天,书法的创作状态无疑是直承清代而来,同时也熔入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开放性、观念性。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人都有抓住感觉的一隅而加以充分发挥或者夸张的权利。这期间,很多书法艺术家为了这样或那样的选择牺牲了作品的流畅性。张荣庆先生的作品中则有种显而易见的、几乎是漫不经心式的流畅。即使在某些时候他刻意使书写在节奏和空间的风格上有所变化,这种流畅依然得以完好地保存。 结合用笔、结体上的均衡与匀称,张荣庆先生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古典的记忆。 书法乃雅事,审美意蕴在于超脱现实,摆脱功利,精神与外在之物无争无竞,无间无隔,除了乐趣与精神的涵泳不存在其它的追求。所以在今天躁动不安、追名逐利的书坛,重倡一种古典恬谵、清雅高迈的传统绘画精神,无疑当矫正中国书法审美追求趋于流俗的倾向,而张荣庆先生的治艺精神和书法审美追求正是我们当代书坛沿革传统优秀文化所需要的。 张荣庆先生书法风格上的探求大胆而谨慎,他以抒情的笔墨语言延续着对传统的理性归纳与创造,在笔墨挥洒中极致地发挥着他新的理想。其书法以大气势为主调,注重法与趣、静与动的协调与统一创作出无悔于时代的佳构。今天的时尚或许能成为明天的传统。祝福先生艺术精进,更上层楼!!
若有缘希望先生在作品集扉页题斋号“二介山房”,谢谢!
030012 山西太原体育北街7号山西四建集团安全部 孔祥宇 13834225512
韩湘子
发表于 2011-3-7 09:47
张家港书画教育网古风送上祝福
希望得到先生作品集一册学习!
张家港市公园新村1-101室
古风
邮编 215600
http://www.zjgsf.com/bbs/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1-3-7 10:15
精彩!!真正的大家!!
骨俊神清君子风——张荣庆先生法书读后 张荣庆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当代书坛上,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做到潜心学习和研究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的学者之一。先生曾问学于启功先生,并将由启先生获得的“书当有意用功,无意成功”两句话做为座佑铭,并遵此而行。张先生重视传统功力和学问修养,读书万卷,经过多年的磨练,形成了既能够充分体现其个人风格又具有时代精神的大气、刚健,既生动又富有韵味的个人书风。纵观张荣庆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中处处体现着萧散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所作小楷,法度谨严,用笔爽利纯净,笔健墨沉,疏密有致,变化自然,方圆兼济,气韵流畅,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气韵。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张荣庆作书尤其注重书作中的整体气象,从气格、气度、气脉等角度综合审视和提升作品的品位,正因为如此,其作品才具有清逸之气和虚和淡雅之境。张先生在创作中坚持自我,在神采、气韵上做积极的体察与把握古人的同时,又敢于跳出古人的藩篱,不断开阔视野,扩展艺术创作的新空间。故而他的作品摆脱了一般书家囿于一家一派,拘谨、僵化的通病,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他向往天真率意之大美、大拙,不求怪诞,不求矜巧,而以写心、写性为大要,透出一种清新洒脱、自然活泼、安雅蕴藉的书卷气,甚为难能可贵。先生的作品以和风细雨式的优雅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情感世界,通篇渗透着浓浓的文人气息。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性。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观张荣庆先生书作,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书卷气。我想,这一方面,固然得益于他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那朴实、谦和的人品及其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张荣庆先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雨,他凭着对艺术的虔诚和对艺术真谛的渴望,凭着成年累月、朝朝暮暮之间对传统不间断的研习、揣摩,凭着一颗永不封闭的博取和进取之心,正不断接近古人、把握真理。愿张荣庆先生艺术之树长青! 请先生赐赠作品集学习,谢谢!!如有可能希望先生在作品集扉页题斋号“书巢”,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教育大厦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谢吉昌电话:13894282599
赢大都
发表于 2011-3-7 10:30
祝张老师健康永寿